项群训练理论应用的新思考

2015-11-19 11:47卢学娜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运动训练

卢学娜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项群训练理论自创立以来备受关注,并被广泛而有效地运用于运动训练实践,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实践检验中项群训练理论不免暴露缺陷。本文通过对项群训练理论运用的文獻资料与事实资料查询,从运动训练学视角出发对现阶段项群训练理论在运动训练实际方面的适用性提出质疑并探讨其新的定位。

关键词 运动训练 项群训练理论 适用阶段

一、前言

为满足运动训练理论和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需要,1983年田麦久提出了建立“分类训练学”的构想,并于1998年正式出版了《项群训练理论》专著,使得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结构从原来的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两个层次转变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近些年来该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仍然是实践,在项群训练理论建立并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与运动训练实践相冲突的问题,因此对理论自身提出质疑与反思也不免是进步的一种方式。

二、项群训练理论应用的现实问题

(一)理论内容结构问题

项群训练理论建立的原始功能定位是为弥补一般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跨度过大的缺陷,因此项群训练理论作为两理论的中间层理论应与该两项理论具有同等并列的功能定位。三层次理论体系是对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不同层面的纵向描述,而任何一个层次的研究领域都应包括竞技体育所有构件部分,因此项群训练理论的结构内容体系应包含竞技体育所有内容层面。

根据田麦久编写的《项群训练理论》一书,其项群训练理论功能应用结构内容体系包含五个部分,分别为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同群项目训练规律的探讨的和揭示,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人才的流动和项群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1],按竞技体育结构体系分析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领域,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属于竞技体育中竞技体育管理范畴,第三部分和第五部分属于运动训练的范畴,第四部分属于运动员选材范畴。参照竞技体育结构内容体系,项群训练理论功能应用内容结构缺少运动竞赛部分,那么项群训练理论本身就存在内容上的缺陷,因此在其功能应用定位上也会存在相应漏洞。

(二)理论应用的实践问题

1.项目归属问题

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分类是项群训练理论最重要的分类依据,长久以来大家对竞技能力分类问题一直存在异议,如一元、二元、三元、四元训练理论等等,项群训练理论选择的是二分法理论,以各项目体能或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或特征将所有运动项目分为五亚类,这样的分发从理论上可行但是在运动训练实践中仍然存在困难。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是动态变化的,随竞技运动水平不断发展与运动训练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项目分类训练问题变得越来越精细,比如跨栏跑、竞走、撑杆跳高在项群训练理论中是隶属于体能主导类的竞技项目,近来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这3类运动项目竞技能力结构中体能与技能双方共同起着主导作用[2,3]。项群训练理论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如现代五项、男子十项全能、女子七项全能无法找到归属的[4]。这都是运动训练实践中现实存在的问题,目前虽然田麦久对项群训练理论分类体系有所改进但现实投入运动训练仍然达不到完美状态。

2.适用阶段问题

从运动训练实践的四阶段理论审视,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根据各阶段的训练任务、内容、负荷等特点被划分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高水平保持阶段四个阶段。在训练实践中,以最佳竞技阶段为例运动员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最佳优异成绩,在该阶段运动员会想尽办法去完善自己的竞技能力,在训练过程中也是最大程度体现出专项特点。如同属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的乒乓球和排球,在最佳竞技阶段和竞技保持阶段个人项目的乒乓球在技战术的基础上注重的更是心理素质的培养,集体项目的排球则更加注重战术配合意识的培养,与同场对抗性项目足球篮球类似,这便与项群训练理论的分类的标准相悖了,在实践中也难以做到归类训练的目的。这就是项群训练理论的适用阶段问题,在基础训练阶段或专项提高阶段适用的分类训练在最佳竞技阶段或高水平保持阶段也许就不适用了。

三、总结

从竞技能力结构体系分析首先项群训练理论自身在内容结构体系上存在缺陷,尤其是在分类问题上,虽然近些年对项群训练理论分类体系作了不少改进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按运动训练四阶段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存在不足之处,其一是项目归属问题,其二是适用阶段问题。实践效果是理论应用最直接的反馈,对项群训练理论的重新审思应结合运动训练实践,从实践中去发现与解决问题是理论进步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 杨鸣亮.对项群理论中体能主导类项目分类的质疑与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54-55.

[3] 张玉泉.关于撑竿跳高项目分类归属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574-576.

[4] 郭可雷.“项目本质特征”视角下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体系[J].体育学刊.2013(02):82-85.

猜你喜欢
运动训练
浅谈田径运动训练的损伤及预防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运动康复疗法
对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策略
运动处方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运动训练联合注射玻璃酸钠与口服氨基葡萄糖治疗3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人在篮球运动中是否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