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西林西汉铜棺出土始末

2015-11-22 08:03梁福梁伟
文史春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土黄老石棺材

●梁福 梁伟

广西西林西汉铜棺出土始末

●梁福 梁伟

这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广西壮族自治区西端西林县的一件令当代人铭心刻骨的往事——西林西汉铜棺出土。可以说,它是中国当代考古界一个惊世的发现,曾使西林这一隅边陲小城热火一时,可在短暂熊熊燃烧之后,便很快悄然熄灭了,而它给很多人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与思考……

考古:20世纪中国考古界曾有过一系列辉煌

纵观整个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重大发现:如1929年北京周口店山顶洞的 “北京猿人”、云南的 “元谋猿人”、安徽的 “蓝田人”、广西的 “柳江人”、广东的 “马坡人”等等古人类遗骸化石地相继被发现,证实浩阔的中华大地是人类和远古文明最悠远、最耀眼的发祥地之一……五千年的文明与灿烂,五千年的自豪与富庶,五千年的进取与梦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考古更进入一个辉煌的时期。上世纪50年代河南殷商遗址的发掘,70年代后期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西汉缡钟、陕西秦始皇兵马俑、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的金缕玉衣、法门寺如来佛指、山东 《孙子兵法》竹简等一系列的重大发现,都令国人和世界感到兴奋与惊奇,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远古文明的深邃莫测,中国广袤的大地底下到底还隐藏着多少我们尚未发掘的古代奥秘呢?!

这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内涵。我们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为华夏悠远深厚的文明感到骄傲,也深深感谢中国新老几代文物工作者,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才使得中国许多珍贵罕见的国宝得以发掘出来、传承和保护下去。

如烟往事,逝者如斯。当我们为新中国的文物发掘和保护欢呼雀跃的时候,也为我们曾经有过的失误和愚昧痛心疾首,为那些无可挽回的损失捶胸顿足……这里揭示的便是一桩称得上是 “世纪遗憾”的、世人罕知的西林西汉铜棺得而复失的内幕……

西林:一具举世无双的铜棺被挖掘出土

1969年12月15日,一个被载入中国考古文献的重要日子。

1969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年头,外界发生了一件大事:6月9日美国人登月成功,为人类创造了奇迹。而中国人则致力于一场史无前例的所谓 “文化大革命”,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中,中国南疆广西西部的一个边远山区小县——西林县,就出土了一件极为罕见的西汉文物……多少年后,我们才知道其中的分量及感受到损失带来的阵痛。

这年冬季,天寒地冻,缓缓流淌的驮娘江水显得很消瘦,苍茂的山林到处是黄叶翻飞,饱受饥饿一脸菜色的民众仰望苍穹欲哭无泪,他们为了生存,为了寻梦,于是西林人民决计打开山门,渴望走向外面的世界……这是个历史性的日子,此时的西林人正热火朝天地挖掘、修筑从西林县城八达公社到田林县接壤的那劳公社公路。民众们集中精力,期盼通过挥汗如雨的劳作,尽快使沟通外面世界的公路早日变成坦途。

西林,是广西西部连接云南、贵州两省的一个山区小县,东距广西首府南宁市约500公里。右江上源驮娘江流贯穿其境,这里虽地处边陲,交通不便,但多少年来却被史学家论证为西汉时期汉武帝平定岭南和西南边地后设置的句町国中心和发祥地。南疆这一片国土,古称 “百越”,也称 “骆越”,许多人一直认为这是一片蛮荒之地,其实,其文明历史是很悠远的,神秘的花山壁画令人神往!历史上还曾经存在过许多古国,诸如夜郎国。而这个夜郎国至今仍是历史的一个谜案,即什么时候建国?什么时候废弃?建制性质为何?都没有任何的历史文字记载遗留下来,只有一个关于 “夜郎自大”的成语,才使其在历史隧道上流传了下来,并让后人猜测了多少年……然而,无可置疑的是:在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221年的秦朝初期或之前到东汉初期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曾经有一个名为句町的古国存在过,这在史学界已早有定论。句町是由9个原始部落、部族或联盟所组成的国家,句町国的辖区区域和各部落、部族或联盟的区域是一致的,其辖区范围应是今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部即右江上游以及交趾 (今越南北部)较为广大的地区。句町国的治所都城最终应在今云南广南县的莲城古城。其主体民族为壮傣民族先民;由于能够大量制造和广泛使用青铜工具和武器,因而农业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社会文化繁荣,在历史上与郡县并存了583年……

1969年12月15日,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这天,冷雨飘飘,寒风阵阵,挖掘、修筑已有一些日子的公路,即将要穿过八达公社普合大队一个叫普驮的寨子。普驮寨,壮语的意思是在河边居住的寨子。驮娘江水从西林县城流到这儿拐了一个大弯后,便从容不迫地从普驮寨脚下激荡地流过……这里,两岸楠竹林迎风摇曳,不时传来一阵阵的“唦唦”声,如泣似诉的;山坡平缓,地势开阔,土质肥沃,是西林县有名的鱼米之乡。传说驮娘江原是一条能通大船的河,便利的水上交通曾使普驮这座古老的寨子风光了数百年。古老、繁荣,曾给普驮许多优越感和自豪感。西林至今还流传着 “八达讲恶话,普驮讲硬话”的乡谚。由此可见,普驮寨那久远的灿烂历史……

根据西林县政府的工作安排,作为八达公社土黄、红星两个大队的民工,在完成第一段挖通、筑路任务之后,他们立即转战到普驮寨这一路段的建设上来了。当天,土黄大队平纳小队的民工被安排在村子东南边那棵大榕树旁进行挖路的工作,他们一共有15个民工,具体工作由大队文书统领实施。

当天下午,天色不阴不阳,白亮的天幕下,河风不紧不慢地吹着。生长在普驮寨与驮娘江之间的那棵古榕树,不时发出 “唦唦”声。午餐后的平纳小队民工,他们四处走动,趁着文书还没上工,群龙无首,大家都趁机偷懒了。

这一段路原是个小土坡,坡上长着许多青竹。青竹根须多,这根须坚且韧。民工们挖了近两天,才把路段的表皮泥土搬走。

傍晚5时许,抽了一天闷烟的外号叫“老石”的民工丢掉手里的烟头,抬举十字镐全力去挖土。

“咚!”十字镐着土时,发出一阵沉闷的声音,镐反震得他的手臂都发麻。他移了一个镐点又继续掘挖,仍旧是那个沉闷的声音。“什么鬼东西?”老石用镐尖慢慢刮开泥,这时,眼前出现了奇迹:一块黄铜!金黄色的铜!

不知何时,民工中有人立即围观过来,他们几双手同时扒土,这时铜板面越露越大。人们开始惊奇、紧张、激动。周边的平纳民工全都围做一堆,好几把板锄同时朝铜板附近忙碌地挖泥。

铜板面越露越大越长,一眼看去像口棺材似的。“不对,是棺材……”看到这些,靠铜板最近的老石大叫起来,但话到嘴边很快就被卡住了。他想,大凡出门的人碰见棺材,都是一件很晦气的事情啊!

“真的!是真的!是一个特大特长的……棺材!”终于有人惊恐地叫喊道。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棺 (正面)。此铜棺与西林县普驮寨出土的被毁铜棺同为西汉早期文物。

邻近的岩怀、岩羊民工发觉平纳民工怎么突然神色异常,行动异样,也全都丢下锄头、泥箕一起围拢了过来,民工们一下子把平纳民工所在的路段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然后,人们终于看清了这件稀世之宝的全貌——棺长200厘米、宽66厘米、高68厘米,上下棺板厚2厘米,四侧棺壁厚1.5厘米,棺外鎏金,看起来起码重达几百公斤,整个棺材形如长方盒子;铜棺坐南朝西,距离地表150厘米,挖掘前没有墓碑标志,没有其他任何坟穴指示,只是在斜坡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土堆上,铜棺墓近旁有棵参天繁茂的古榕;铜棺上盖呈龟背形,印有云雷和灯芯状纹理,上下盖均有合棺的沟槽,棺两端和侧壁墙为锯齿纹饰,两端棺壁分别挂一块兽头铜面具,两侧壁板分别挂两块铜人面具;铜棺内放置有铜人、铜马、铜蝴蝶和玉管、玉环、各色玛瑙串珠及铜匕首,棺头 (朝西端)有个陶瓷罐,约人头大;棺底铺有木炭屑灰……在场的人们无不露出惊奇、赞叹的神情,都睁大了一双双发亮发绿的眼睛,注目着眼前的这一切……

——这是一具世界罕见的铜棺 (后经专家考证为中国西汉早期文物),是稀世罕见珍宝,举世无双!

然而,等待这具全世界独特的大铜棺面世的却是一场世人不堪回首的愚昧……

愚昧:铜棺一面世便遭受万劫不复的灾难

话说铜棺材一露土,民工们便把墓地四周围得水泄不通。第一个发现铜棺的老石一看大家的眼神就深感势头不对了,他想:我不挖别人也会挖,反正有人挖了,是我挖见的,干脆砸了看个究竟……

于是,老石立刻抡起沉重的十字镐,朝着分明是一具铜棺材的铜板一角狠狠地砸去。

“咣——咚”铜棺盖破了个拳头大小的洞,一股说不清味道的阴湿霉气从棺内散发了出来,但大家却都没有散开的意思,反而许多人还像鸭子似的伸长了脖子往破洞里焦急地张望着。

老石及近旁的民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哄而上地拿起钢钎和十字镐,紧张地又挖土又撬棺材盖子。

平纳民工的路段热闹极了,附近消息灵通的土黄、红星大队的民工几乎都赶来了,在河边建驮娘江公路大桥墩的钦州、合浦工人及普驮寨的老人、小孩也闻讯跑来,把铜棺墓地围得密密匝匝的。

“嘭嘭!”“嘭嘭!!”严密厚重的棺盖一时撬不开,急坏了拿钢钎、十字镐的人,有人干脆开始敲砸棺盖了。老石蹲在最前边,砸烂一块铜片就捡一块,并连声喜悦地说:“好铜,好铜,拿回去熔化打网脚最好……”要知道,这个老石是个三天不下河撒网就吃饭不香的人,而祖辈传给他的那副网脚如今已掉了好几个,正愁着不知怎么样补充,现在机会来了,他能不高兴么?!

围观的人一边跟着老石叫,一边推搡、拥撞着跟老石争夺铜片和铜棺内的东西。情绪高涨的人们,叫喊声既热烈而又粗野。

不一会儿,棺盖已烂掉半截,有胆大的人伸出双手要去掀开棺材盖,并有人呼号:“一!二!三!”终于,千古铜棺的盖子被彻底地打开了。围在前面的人,或被挤在后面的人,只要手能够触及到铜棺材的都伸出手,去抢夺棺内的物品……

这时候哨声骤然响起!哨声响处,民工们自觉地闪开,避嫌似地留出空位。

吹哨子的正是刚从工棚里赶来的土黄大队文书。他本来不是来吹哨子,而是来看看究竟。旁边人说挖到一个铜棺材,大伙正开盖抢东西。文书一听就急了,不知是因为他读过初中有点文化,还是因为当大队干部的责任感所驱使,他总觉得在这件事情上自己必须要制止。所以他吹响了哨子,并大声叫喊:“大家都收工,全部都收工回去。不要砸,不要抢。收工!……”

文书的哨声虽然镇住了一些人,但是由于现场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铜棺四周黑压压的人群还在那里拼命地争夺东西。此时此刻,文书见吹哨子不灵,叫喊也不灵,急得在人群中乱窜,好不容易找到正在捡碎铜片的土黄大队民兵副营长。

“你说,怎么办?铜棺材被砸烂,里面的东西也被抢夺分散了,我们该怎么办才好?”文书问。

“这……这……我哪有什么办法呀,这些 ‘四旧’‘五老’的东西,我该怎么管?”副营长反问道。

“不管是 ‘四旧’‘五老’还是破铜烂铁,在我们路段见到的要先管起来,不然县革委会来人我们怎么交代?”

一说到县革委会,副营长就急了:如果县革委会领导说这铜棺材是个什么宝,说我们监管失职,那就糟糕啦!“喊民兵来守!”副营长也吹起了哨子。“大家散开,回去!土黄大队的武装民兵全部都快过来!”

终究是民兵营长,他的命令吓退了乱七八糟的民工及村子的群众。土黄大队的民兵认真履行了职责,把铜棺墓地包围了起来。此时大约是傍晚5时30分,距铜棺材发现的时间大约过了半个钟头。然而,一切都晚了……

民工们、乡民们慢悠悠散去的时候,铜棺墓地的四周到处一片狼籍,棺材内已空无一物,只有一层垫在底层的木炭灰,黯然无色。那块被毁掉半截的棺盖歪躺在离墓穴约两米远的一旁,朝天的棺盖顶被无数脚印踩得浑黄。而那无盖的棺材,被几根钢钎和锄头反支在墓穴半空,棺材向棺尾倾斜,很像一个被猪仔拱歪的食槽……

铜棺,西汉瑰宝,这具在地下沉睡了2008年的铜器,其棺内无可估价的物饰,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全被人们抢光掠净了!

虽然铜棺内的宝物在一瞬间被掠夺哄抢了,但铜棺六面板壁尚在,即使棺盖烂掉大半截,但一个铜棺材模具还是保留了下来。若能这样的保护着,依然是历史的幸事,这是土黄大队民兵的骄傲,更是土黄大队文书和副营长的功劳,而作为举世无双的铜棺之乡的西林普驮,将在中国文物史、文明史上铸造新的光彩……只可惜这种近在咫尺的光彩竟与西林普驮擦肩而去!

事情的发展并不止于此,遭劫的铜棺材出土后,西林县革委会领导曾派专职人员到普驮寨把已被抢夺宝物的空铜棺材的6块棺材板运回县城,并置放在县革委会院子内近3个月。这段时间里,县领导竟然没有采取任何的保护措施,也没有积极主动向上级党委、政府和文物部门作详细报告,而是只当作一般 “四旧”财产交由县政府的行政小组代为收管。而县革委会大院内的大人、小孩则视这口棺板为晦气、邪物,每天过往的行人任意践踏、敲打……直至1970年二三月间,当时县农机修造厂因制造碎石机急需铜材,于是县革委会有人提议将铜棺材的板壁拿去熔化使用,口口声声说是古为今用,废物新用。县革委会几个领导不但不加以抵制和拒绝,反而糊里糊涂地同意了这个损毁人类文明的愚昧之举。最后,西林县农机厂的熊熊烈火,熔化了铜棺,熔化了一代历史的精华,销毁了一页史实!这,怎不叫人心疼呢?!

痛惜:“千古遗憾”与文物保护意识的警示

一炉烈火熔毁了千年的铜棺,而消息一直被封闭着。直到1972年7月,此事才东窗事发。当年,西林县八达公社筹建普驮粮站,民工在挖土方建晒场时发现了一处四鼓同坟的墓葬后,及时报告了地区、自治区文物部门。广西文物工作队来到普驮后,对铜鼓十分感兴趣,围观的普驮人见状,才不屑地告诉他们:“这几个铜鼓算什么稀奇,3年前这里还挖到过一个很大的铜棺材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铜棺材?大的?在哪里?……”文物工作者们半信半疑,都睁大眼睛问。“嗨,县革委会不是早就给县农机厂火化了吗?你们连这事也不知道?”

“火化了?毁了?天哪!稀世之宝,举世无双啊!”文物工作者们哭了:铜棺墓葬的挖掘出土在世界上几乎还是空白,只有日本等地出土过微型的铜棺材,根本不能跟西林普驮铜棺同日而语啊!

消息从西林传到百色,百色惊动了;传到南宁,南宁震动了;传到北京,北京震惊了。时任国家博物馆馆长王冶秋惊呆了,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郭沫若也惊呆了!“什么?毁掉了?天啊,这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宝哇,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听了汇报后,顿足捶胸,连叹三声:“可惜!可惜!!可惜啊!!!”当日本专家提出要看看西林普驮铜棺材时,周总理只好委婉地解释说:“广西西林铜棺正在修复中。”

为拯救铜棺并查清损毁经过,广西区文物部门和百色地区文物馆组成联合调查组两次到西林责成县革委会作检查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失散的铜棺碎片及随葬物进行征集收缴。几经周折,所收无几。只收缴到一块长53厘米、宽32厘米、重11.5公斤的铜棺板。这是普驮寨一个村民在哄抢中所获,后来遗失在自家的菜园里,被县教肓局下乡教师发现后花钱征集而回——这是400公斤铜棺硕果仅存的一块劫后残片!

人类历史在这里留下了巨大的遗憾:一群纯朴无知的民工,贪婪地将铜棺撬烂抢夺“金银财宝”,留下一具空惨惨的铜棺;一些无知的干部,觉得无用碍事,而把能证实西林远古辉煌的稀世珍宝毁灭、甚至用火熔化成 “铜浆”,创下一段文物蒙难史。而两个介于 “凡庸”与 “英雄”之间的大队干部,却自觉地对千古 “四旧”进行短暂的力所能及的保护!如果有 “文物意识”的人能将保护更做到进一步的话,那历史将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功绩!

人类玷污了历史,历史便愚弄人类。由于这次重大失误,当时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委会责成西林县革委会作出深刻检查。西林县革委先后作了3次检查,有关当事人和责任人受到相应的党纪处分。

任何的处分都于事无补了,只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和千古之谜。

据有关专家对铜棺碎片与后来收回文物进行的测定:普驮铜棺铜鼓墓葬中的铜器,与云南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的早、中期墓所出土的物器有许多共同之处,如铜鼓鼓身、鼓面都有翔鹭、羽人划般等花纹,陪葬的玛瑙环、玛瑙扣玉器的造型和风格也基本一致,因而被认为是西汉早期的墓葬。总之,普驮铜棺是一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并重的稀世珍品!稀有魂宝!!

遗憾的是,它熔于焰火之中,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西林普驮铜棺的过早夭折,造成一系列难解之谜:普驮铜棺是何时期的产物?句町是县治还是诸候小国?是空葬还是实葬?西林地处边僻,这样一具铜棺,是内地所铸,还是西林所铸?如是内地所铸,是如何运达西林的?如是西林所铸,则西林远古文化的发展又须重新估计了,等等。一系列的谜案,因为铜棺的毁损,将永远作为千古之谜,悬于人们心头。

猜你喜欢
土黄老石棺材
不要把传统诗词送进棺材
每当在土墙村听到一声鸟鸣
夜半巨响
“官财”的故事
江西农大教授培育出27种颜色的油菜花
称呼
货比货
TOD" S 2017春夏系列发布
老实人不是好欺负的
Passage S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