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与云技术的开放式教师培训平台设计与实现*

2015-11-22 01:23陈雷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年7期
关键词:培训课程教育

陈雷

(宁波教育学院 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浙江宁波315016)

基于MOOC与云技术的开放式教师培训平台设计与实现*

陈雷

(宁波教育学院 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浙江宁波3150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是近年来远程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兴在线学习模式。将MOOC平台与云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在线学习中,是未来教师教育培训的趋势。本文以Zimdesk云操作系统作为教师培训平台底层云环境,以EduSoho作为教师培训技术平台,详细阐述了平台总体框架、设计思路、功能模块以及运行模式,并简要介绍了该平台在投入省内教师教育培训后所取得的效应。

云技术;Zimdesk;EduSoho;MOOC;移动学习

一、引言

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与以往普通的网络课程具有很大的差异,秉持的理念是学习就是学习者的知识网络与其他网络进行互通的过程,开放的教育形式自由地掌握在学习者手中,保证了学习者永远处于领先的状态。云环境下的开放式在线培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师教育知识传播模式,国外目前已经有大量成功的MOOC案例,这些案例真正体现了网络课程开放教育这一思想,颠覆了目前主流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今后云环境移动学习的主流。

本课题以MOOC的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平台理论基础,以Zimdesk系统构建教师教育MOOC平台的云环境底层服务;以目前新兴的Edusoho作为教师网络培训平台的主流技术架构,同时用来搭建平台站点界面群;辅以开源Sakai插件群作为该平台一些功能模块的补充。整个培训平台层次合理,功能完备,同时又考虑到未来课程系统结构的拓展,在站点后台中预留了若干接口,使平台在拥有合理的功能模块群的基础上兼具兼容性和拓展性。

二、Zim desk+Edusoho

ZimDesk是目前最出色的移动云操作系统,其最大的特色是集成了云服务,可以使音乐、视频、图片等文件在PC端和移动设备端进行同步,也可以在云端进行搜索并分享课件资源,通过分享可以与授课教师或学员进行很好的互动。Zimdesk不单只是一款云端软件,也是一个开发工具,自带的XML再结合复杂的API编码就可以设置基本输入和属性的GUI,也让访问变得更简单。Edusoho是中国首款结合云计算的开源在线开放教育网络平台,采用PHP语言及MySQL数据库构建开发的跨平台开源程序,简洁易用、定制性强,能够胜任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快速建立个性化在线教育平台。

ZimDesk+Edusoho的组合更像是一款云端应用中心,存在类似Windows资源管理器可以存储文件夹和文档地方,用户可以将一些文档存储到云端,让教师与学员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到文件的同步,这样的无缝连接也是云计算带给教师对信息最直观的改变。同时,该组合云平台不仅提供了资源管理器,还提供了所有文档管理的功能,让学员可以通过云OS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云开放平台带给学员们更完善的体验,学员可以通过这个管理器查看云OS中所有的文档和应用数据以及资源等的情况。

三、平台设计架构

本课题的MOOC平台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教师教育培训自身的特点,兼具实用性和简捷方便性,统一部署、统一标准建立在统一云技术架构之上。目前,主流的网络课程平台有两种模式:政府类站群模式、推广类站群模式。云环境下教师教育MOOC平台应采用政府类站群模式,包括一群能够进行数据共享、资源互动、呈送的相互关联的站点群集合。并且分级管理,分级维护,耦合程度高,教学资源可以基于特定权限共享呈送的“站群云平台”。平台门户主站和各子站、视频在线资源站点将会构成一个整体,互相呈送,不再相互孤立,外部来访者可以方便地通过平台门户主站获得统一的信息内容、资源服务。

如图1所示为云环境下,该平台设计作为PC、App、Andriod应用端的服务。教师教育MOOC平台将主站群作为云环境的集群节点,通过群间数据服务总线,解决分布式独立网站群、独立数据库、独立服务器的整合,以及群内及站群间的数据共享与呈送问题。实现不同操作系统平台、同一技术架构、统一数据后台的云平台站群间数据交换。

图1 教师教育MOOC平台总体结构

四、教师教育MOOC平台的设计思路

1.网络课程一体化

本课题网络在线课程平台并不只是单纯的教学课程资源的单一集合,而是囊括了视频课程、课件资源、虚拟实验案例、教学监控、教学互动、考核评价、Wiki协作、投票、问卷调查、附件工具等一系列完备的版块。平台的建设基于混合式反转教学课堂的理念,因此课程原创教师不仅应编辑建设自身专业课程,还应该主导在线课程开放进程中的提供课程外围知识技术、解答学员疑问、跟踪学员学习进度、与学员互动协作、评价学员学习效果,甚至是学习结束后的认证等一系列教学动作。而学员在网络课程学习中,不仅只是单纯的在线观看视频,还应该进入平台虚拟实验室进行操作,与授课教师互动反馈,参加课程在线考核并作出评价等动作。

2.课程的批量化制作与个性化设计

教师教育各个网络课程的开发需要经历课程需求分析→前期调查→大纲结构设计→平台界面设置→功能模块开发→视频课程录制编辑→主体内容建设→课程预开放测试→正式开放,课程开发过程复杂,细节繁琐,周期冗长。本课题平台在开发过程中,详细分析以上所述的传统网络在线课程开发的步骤,并由此构建出教师教育网络在线课程模板。结构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策略、课程版块、互动版块、考核版块、评价版块,即可实现教师在线课程的批量制作。同时,本平台兼考虑到不同系列课程自身的特点,为课程的创建者设计了个性化制作模块,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自身的需要添加栏目、模块、内容以及工具,并且可以对课程界面进行大幅度的修改,这样便可保证各类课程的开发建设不会千篇一律,在保证课程开发效率的基础上增强了各类课程的多元化。

3.课程模式多元化

目前国内的教师培训有多种形式,包括:普通的教师教育培训、函授班、教师研究生班、教育硕士培训、学历远程培训等。不同的形式在教师学习模式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例如传统教师培训注重以知识技能讲授为主,辅助一些必要的实验活动;教育硕士则是以大量的活动来组成,辅助以研讨的形式。因此,平台的学习方式必须综合考虑各种教师培训形式特征,针对各种不同的教师培训形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并且能够支持课程知识讲解、专题研讨、虚拟实验、互动探究、案例学习等不同模式课程的创建和管理,以满足不同教师培训群体的学习需求。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和清洗灭菌合格率采用百分率(%)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说明组间出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支持多终端的移动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设备终端越来越丰富,手机功能越来越智能化,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国内学术界探讨的热点,因此,平台的建设不应仅着眼于传统的PC学习,更应该服务于App、Andriod环境下的平板、Ipad、智能手机、Pda等设备,考虑在同一后台服务器群、统一数据总线、统一站群平台的环境下设计满足不同智能终端的平台站点界面,真正地实现学员随时随地移动学习。而Zimdesk+Edusoho组合则可以实现支持复杂环境下移动学习的要求。

5.平台的标准化接口统一

在教师教育培训云平台的建设中,值得注意的是必须要考虑到教师教育培训需要学分认定、课后评价等一系列环节,与教务管理系统、反馈评价系统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平台的建设初期,就要考虑到平台接口的标准,采用与云平台相兼容的接口模块,或采用API接口,实现与教务管理系统、反馈系统的无缝连接。同时,平台遵循统一的技术指标并生成标准化视频课程,保证了视频课程在Moodle、Sakai、Lams等平台中的无障碍运行。

五、平台的运行模式

1.资源管理方式

资源管理系统架构是E-Learning移动学习技术标准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统一的移动学习技术标准有利于优质在线资源的重复利用,促进了精品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平台摒弃了传统网络学习平台重复低效的资源运营模式,遵循学习者的知识形成体验结构,采用基于IEEE1484标准体系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整体架构LTSA作为平台信息化教学的抽象模型,如图2所示。该资源管理模型主要由四个学习导向模块和两个资源统计数据库组成,教学思维导引模块是整个流程的核心,可对课程资源和学员数据进行有效的调配,在资源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起导向和协调各模块的作用。

图2 平台资源管理模式

在该框架中学员们应向思维导引提交资源学习参数,同时将行为传递给测评模块;测评模块依据学员记录数据库中的学员历史学习数据,对当前学员提出的学习参数进行评价;教学代理则根据评价信息和历史信息在资源管理库中查询适合学习者的资源,然后通过推送模块,将学习资源以多媒体的形式返回给学员。

2.课程结构

MOOC内容的自度化特点决定了平台中的课程是以非正式的形式或是翻转模式展开的,因此本平台中的各在线课程不存在标准化的教学内容,所有的学员所面对的都是多元化、非结构、处于渐进演变中、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的在线课程知识内容。在线课程形式多样,并且课程活动通常以互动讨论的形式展开,各门课程、或者相关课程的结构也在学员们的课程活动、互动交流中不断丰富完善。正因为该种形式的课程强化了知识点的结合性以及鲁棒性,因此对于学员来说,MOOC课程在知识结构和组织方式上具有更高的门槛,对学员们的自律性、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MOOC在线课程结构中,为了给初学的学员提供一定的入门指导,提供课程的背景知识以及预置知识则显得尤为重要。

3.学习方式

基于EduSoho的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将平台中的资源作为一个节点,若干个相互关联的资源组成节点群,使得学员通过学习节点群来进行导向思维,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节点中的内容,通过学习节点路径来寻找和意义建构对知识领域进行探索,学员思维中的知识架构体系呈现一种网络化的态势。基于EduSoho中各知识点构成相应的学习网络,体现了以学员为中心的网络化学习模式,相比传统网络培训的单向性知识讲解,网络化学习模式使得学员能够以更多的途径来获取知识,更加符合学员的学习思维。

六、结束语

将云技术与MOOC开放在线平台相结合为教师教育培训服务,目前国内还没有先例,这是本课题理论层面的创新之处;同时,本课题不仅满足于理论层面的平台架构设想,而且是实实在在地将这个开放式组合平台应用到了教师在线教育的培训中;今年上半年伊始,本校网络中心团队研究开发出的云技术教师教育MOOC学习平台已投入运营,自豪地说:该平台为浙江省第一家面向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移动云学习平台,这就是本课题最大的创新点。本中心一直积极地与各大高校以及各类教育机构联合,整合课程教育资源,以保证平台不断引进优质课程来丰富平台资源库。在平台的运行过程中,许多中小学教师纷纷表达对该种继续进修方式的肯定和赞许。上述所取得的平台学习效果,更加坚定了本中心深入发展教师MOOC教学的决心。尽管平台的发布取得了不错的效应,但是在实际的课程进程管理中,仍有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目前具体改进实践工作仍在进行中,我们也期待在平台的运行中得到广大教师和学员们的宝贵意见,帮助我们不断修改完善,推动移动云环境下教师教育MOOC平台的发展。

[1]李华,龚艺,纪娟等.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

[2][美]SteveCooper,M ehran Saham i.对斯坦福MOOC的思考[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3(5).

[3]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课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

[4]姜蔺,韩锡斌,周潜,程建钢.MOOCs学习者特征及学习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54-59.

[5]Steve Cooper,Mehran Sahami.Reflectionson Stanford’sMOOCs[J].Communicationsof the ACM,2013,56 (2):28-30.

(编辑:杨馥红)

G434

A

1673-8454(2015)07-0087-03

*本课题为宁波市教科所规划课题(项目编号:YGH062)。

猜你喜欢
培训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