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升级的财政政策分析

2015-11-22 05:03孙莉莉赵晔
关键词:汽车产业沈阳辽宁省

孙莉莉,赵晔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130014)

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升级的财政政策分析

孙莉莉,赵晔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沈阳130014)

近几年来,受重化工业下行、石油产量放缓、煤炭价格大跌以及部分工业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辽宁省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汽车工业是辽宁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此背景下,辽宁省汽车产业集群如何应对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实现产业集群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升级;财政政策

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汽车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总量上已经跃居世界前列。2013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2 211.68万辆和2 198.41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4.8%和13.9%,汽车产销量再次蝉联全球产销量第一,同时也成为产销量突破2 000万辆大关的唯一国家。然而我国汽车工业的竞争力却是“大而不强”,存在着许多问题。产业集群作为大多数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方式,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样适用,它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汽车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相比较其他产业,可以发挥更大的集群效应,从而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1]。国际上和中国的经验证明,汽车产业是一个关联度高、资本密集、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产业,适合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初步形成六大产业集群,分别为:东北汽车产业集群(辽吉黑)、环渤海汽车产业集群(京津冀)、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江浙沪)、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广东)、中部汽车产业集群(皖豫鄂)和西南汽车产业集群(川渝)。在2012年,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以高达11 836.4亿元的汽车工业及相关产业总产值位列六大集群之首,东北汽车产业集群和中部汽车产业集群分列二、三位。在东北汽车产业集群中,吉林省排首位,而辽宁省发展相对落后。当前,汽车产业正从高速增长进入平稳增长期,辽宁省在此时应把握时机,积极进行结构调整与集群升级,实现汽车生产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迅速提升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带动辽宁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2]。

一、辽宁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集群初步形成

作为辽宁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辽宁省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华晨金杯、曙光黄海和沈阳中顺三大集团为核心,包括沈阳、丹东两大整车生产基地以及沈阳—辽阳—营口—大连与沈阳—锦州—朝阳两条汽车长廊,形成以沈阳为核心的,包括丹东、大连、朝阳、锦州、铁岭等6个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其中,汽车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沈阳市,沈阳市是辽宁省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柱城市。2013年,沈阳市汽车产量达到104.1万辆,占辽宁省汽车总产量的96.4%,产值逼近2 000亿元,利税超过300亿元,整车产量在全国汽车产业重点城市中名列第7位。以华晨集团、上海北盛、沈飞日野、新光三菱发动机等为骨干的汽车产业核心区和以主要布局在沈阳市大东区、东陵区和虎石台副城的整车制造业,共同形成了沈阳东部汽车产业集群。与此同时,沈阳西部汽车产业集聚区主要以宝马新城为依托,南部苏家屯区以中顺—松辽汽车为核心,形成了东、西、南三大汽车产业集群。

(二)集群效应显现

发展产业集群能够产生并释放出集群效应,有助于提升汽车工业的竞争优势。辽宁省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为辽宁省汽车工业竞争力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从汽车产量来看,2000年,辽宁省汽车年产量仅为8.22万辆,2013年,辽宁省汽车产量猛增为108.01万辆,是2000年产量的13.13倍,在全国位次由第14名上升到第8名(详见表1)。

表1  2000-2013年辽宁省汽车年产量一览表

其次,从行业利润来看,如表2所示,2003年辽宁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仅为4.37亿元,占装备制造行业利润总额的9.35%;2012年,辽宁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增加到246.09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业总产值达到2371.17亿元,实现利润181.19亿元,占辽宁省装备制造行业利润总额的19.5%,仅次于通用设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了行业利润的迅速增长。

表2  2003-2012年辽宁省装备制造行业利润情况单位:亿元

(三)集群发展相对落后

从横向比较来看,虽然辽宁省汽车工业总产值(或增加值)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但在全国的排名却呈现下降趋势(见表3),汽车工业总产值近些年在全国均未能进入前十位。这说明辽宁省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与长三角省份、吉林省等汽车产业集群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表3 辽宁省汽车工业总产值(或增加值)情况

数据来源:国研网数据中心。

二、制约辽宁省汽车产业集群升级的不利因素

(一)经济增长放缓

在振兴东北战略的支持下,“十一五”期间东北经济增速一直高于东部地区。然而,近几年来,受重化工业下行、石油产量放缓、煤炭价格大跌以及部分工业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辽宁省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印证了这个问题,2013年,辽宁省GDP增速在全国31个省份中位列后十位。2014年前三季度,辽宁省经济增速继续收窄为6.2%。从工业增速来看,2014年7月,辽宁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速为8.2%,8月则大幅下跌至2.8%,9月份降为-1.6%,10月份更进一步呈现负增长,增长率为-2%。9月份,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4.38亿元,同比下降40.6%[3]。在此背景下,辽宁省汽车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受到制约。

(二)创新能力较弱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先天不足的缺点,辽宁省汽车产业也不例外。辽宁省汽车产业的发展多是通过与跨国汽车公司合资引进技术,组装外国设计的产品,从而逐渐实现国产化,这虽然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一直以来对产品开发创新的投入不足,所以汽车产业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化,创新能力较弱。从创新投入方面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远低于国际龙头企业。美国通用和德国大众汽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在5%左右,而作为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上汽仅为1%。另外,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的60%是买软件、买仪器,而欧美先进装备制造企业60%的研发投入在设计、试验等自主研发方面[4]。

(三)本地配套率较低

辽宁省内的整车生产企业其配套的零部件只有少部分是由大连的一汽大众、一汽大柴和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朝阳等一些企业提供,而大部分零部件是由南方沿海地区的配套企业提供[5]。辽宁省汽车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协作程度较低,本地化的合作体系尚未建立。例如,宝马轿车的地方拍套产品只有车桥、座椅和线束,其他零部件主要是由上海、江苏等地的合资零部件企业配套。海狮轻型客车地方集群内配套率只有34%,中华轿车的地方集群内配套率不足20%。如此低的本地配套率不仅很难带动辽宁省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更制约了汽车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外国在华零部件企业的不断发展,其配套的触角也逐渐延伸到了自主品牌当中,甚至威胁到了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即使是自主品牌,他们不仅大量使用外国在华零部件企业的产品,而且还大量进口零部件。据悉吉利就大量使用韩国进口的接插件,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表示,韩国的接插件又便宜、质量又好,而国内的只是便宜,质量却不够好[1]。

三、辽宁省汽车产业集群升级中财政政策的运用

推动辽宁省汽车产业集群升级需要通过各项政策的综合运用,从而共同发挥作用,本文仅从财政政策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一)财政搭台、企业唱戏

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产业链条包含集专业化的整车、零部件、原材料生产企业以及相关服务机构,产业链条前向延伸涉及到冶金、橡胶、电子、玻璃、纺织等,后向延伸涉及保险、金融、贸易、维修、信息服务、运输业等诸多行业,汽车产业要形成集群竞争力,使产业集群得到发展和升级,必须有相关产业的支持,需要产业链接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和竞争合作关系。这些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滞后将制约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6。联结不会全自动进行,需要政府运用政策促进其联结,政府扮演着搭建汽车产业平台的主导角色。

如何搭建这一平台,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大对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我国汽车行业发展之初,过于注重整车制造产业的发展,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零部件产业,致使我国民族零部件产业发展水平落后。促进辽宁省汽车产业集群的升级需要提高省内零部件企业的配套能力,对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支持可以以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以及财政担保等方式为主。

第二,加大对汽车金融行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积极推进汽车生产企业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对接与合作,一方面,搭建汽车制造业集群的新型融资平台;另一方面,促进汽车消费信贷的增长。例如,为符合特定条件的汽车生产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财政政策向汽车金融公司做出倾斜等[7]。

第三,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辽宁省财政应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资金的运用主要可以围绕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例如,重点支持企业围绕符合国家安全节能环保要求的轿车、SUV、中高档客车、汽车新型发动机、自动变速系统、底盘总成及关键零部件等方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组织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汽车及零部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重点鼓励集群内龙头企业牵头组织产业链技术改造,借助先进设备和关键技术切实提高汽车及零部件技术和装备水平[8]。

(二)辅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沈阳作为东北的金融中心,虽然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国家财政支持,但是其汽车产业的资本资源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有很大的差距,在对国际资金的吸引、信息交流和获取上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2008年,沈阳汽车产业外商投资仅为54.6亿元,还不足发达地区的5%。政府的资金投入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政府应帮助企业招商引资,在这一方面,政府可以做的就是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从财政政策角度,财政可以通过贴息、担保等方式,以及加大税收优惠,吸引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和国际资本,拓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

(三)尽快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随着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为建设“低碳经济”,汽车工业节能减排的重担落到了新能源汽车上。《辽宁省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电动、混合动力轿车和电动、混合动力及液化天燃气客车等。”2013年,我国公布了第一批“2013—2015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地区”名单,全国共28个城市或区域上榜,辽宁省大连市位列其中。名单公布之后,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先后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大连市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正在酝酿中,计划将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使用,同时私人购车者也将获得地方财政的配套补贴,与中央财政补贴构成“双补”。这些方案的具体的实施细则出台将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随着奇瑞汽车、东风日产汽车、华晨专用车等整车项目相继落地,大连以乘用车、商用车为重点的整车产业初具规模,按照《大连市汽车产业集群构建工程实施方案(2015—2017)》,大连计划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构建日系乘用车产业集群、自有品牌乘用车产业集群、专用车客车产业集群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并努力把大连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新能源商用车的生产基地[9]。

[1]宁波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宁波汽车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3(2):104-107.

[2]刘春芝,翟璐.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分析与财政政策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51-53.

[3]卜凡.东三省人口红利变迁样本[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12-15(22).

[4]王福君.集群技术创新平台与辽宁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29-34.

[5]邵慰,张阁.辽宁客车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以丹东黄海汽车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5-37.

[6]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蓝皮书(2012)[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18-25.

[7]赵永光,王东明.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0(7):40-41.

[8]王福君.区域比较优势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升级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204-210.

[9]张景华.大连:向“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迈进[N].大连日报,2014-10-27(A01).

【责任编辑李菁】

F426.471

A

1674-5450(2015)04-0058-03

2015-03-26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W2013133);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13B003)

孙莉莉,女,吉林通化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赵晔,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沈阳辽宁省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