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实践教学方式在《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015-11-22 05:03王江洋
关键词:本课心理学教学方式

王江洋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多元实践教学方式在《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王江洋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所谓多元实践教学方式是指改革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方法,从而建立的以讲授式、课堂讨论、项目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直观教学、图书馆嵌入式教学、网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该教学方式运用于《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具体经验;并从学生的课程考核结果、学生对教学评价的反馈结果两个方面,分析了该教学方式对促进学生课程考核成绩、基本知识、能力、态度与情感提高的效果以及学生对课程教学方式的满意效果。

多元实践教学方式;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效果

一、引言

2006年5月,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心理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在人才培养上,虽然近十余年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数量在不断增多,但仍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人才素质不高,理论素质和应用素质有所欠缺,缺乏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不了新的社会需要,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既影响了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又阻碍了心理学学科自身的发展。因此,在心理学发展战略上要重视应用心理学人才的培养与课程建设问题。《报告》还指出,目前,我国心理应用技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量化地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与治疗基本技能;心理测量技能;设计与实施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技能。笔者认为,对于这些技能的培养重担很大一部分要落在《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上。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而言,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其提高心理应用技能的关键。《心理学研究方法》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探索心理学知识的能力即科研能力形成的课程,是各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目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之一。

但是,长期以来国内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在教学方面,一直都存在着教学难度大、学习效果差的问题[1]。这一方面是因为心理学研究方法内容体系本身较为复杂庞大[2],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学好这门课,就必须将各种专业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对于教师来说,则必须熟悉整个心理学的科学体系,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了解主要的心理学分支的研究主题及其现代发展,同时具有较丰富的科学研究经验和体会,才能整体把握心理学研究方法内容体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与考核容易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3],教师在课上只顾讲授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理论知识,考试时学生则只顾机械地背诵理论,缺乏良好的科学研究素质和科学精神,到最后学生在实际的研究和工作中还是不会运用所学的研究方法知识进行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

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教育科学学院的应用心理学专业2011年被沈阳师范大学评为重点扶持建设的本科专业,2013年获批沈阳师范大学支柱性专业。完善创新《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改革应用心理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工作。从2010年起,《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中,不仅是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主干课程,还被确定为综合实践性课程,这一举措均为《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实践提供了有利的制度保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系统总结本课教改过程中“多元实践教学方式”运用的具体经验及其取得的良好效果,为攻克《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难的问题,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质量奠定有利基础。

二、多元实践教学方式的含义及其在《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具体经验

在本课教学改革研究中,多元实践教学方式是指改革传统的单一讲授式教学方法,从而建立的以讲授式、课堂讨论、项目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直观教学、图书馆嵌入式教学、网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心理学课程教学方式相比,该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轻术重学”的现象,而是倡导了“学术并重”的实践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心理专业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的现象。现将该教学方式在《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具体经验介绍如下:

(一)通过对基础知识清晰易懂的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的内容体系

授课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讲解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虽然形式单一,但是作为新知识传授的主要途径,仍然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这种比较抽象的方法学知识的传授而言。课堂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基础知识,因此课堂上的内容讲授重在清晰易懂,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要讲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知识内容转变为结构清晰、易于被学生的认知结构所同化吸收的知识结构。在本课教改实践中,授课教师对参考教材给予必要的知识扩充,重新构建了新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学知识内容体系,把琐碎的方法学知识梳理成适合学生学习与理解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细致而直观地讲解基本知识,在讲授到心理科学研究设计、以及具体收集数据的方法等课程内容时,还注意结合具体的研究范例来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对相关方法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的内容体系。

(二)通过具体的研究项目教学,为学生创设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的实践机会

传统的课堂讲授虽然是教会学生新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对新知识的巩固作用不大。特别是心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的学习,最终是期望学生能够在心理科学研究实践中,恰当灵活地运用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因此,本课教改还通过具体的研究项目教学,为学生创设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的实践机会。所谓项目教学,是指在开课之初,授课教师按照自愿组合的原则,把学生分成研究课题小组(约6~10人1组),然后给学生提供或由学生自选研究项目,使学生依托研究项目来实践如何运用在课堂和书本当中所学习到的研究方法知识。因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选修课基本都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心理学科目,所以本课中的研究项目教学所涉及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来自于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内容领域。这样一方面在《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的课堂上重点讲授理论知识,保证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也结合学科知识的应用完成相应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技能的实践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的实践机会,还有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各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三)通过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知识应用的实践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式。在本课教改中,就坚持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研究项目。在学期初开始,学生在课后自主收集和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在学期期中,由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讨论的形式组织各个研究小组进行开题报告会,学生撰写研究项目开题报告;然后,各个小组由组长组织自己的组员在课后着手实施研究,在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的各个研究环节,组员之间既有具体的分工,又有合作。在学期期末,由各个研究小组在课堂上汇报各自的研究结果,并提交一份研究报告的论文。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进行心理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和具体方法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知识应用的实践技能。

(四)通过对作业的课堂讨论,使学生加深对心理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在本课教改中的第一项课后作业是要求学生在课下每周完成一篇专业学术文献的阅读评价与感想札记,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积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上内容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对于专业学术文章的学习和理解,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对这种长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定时检查学生的完成质量,于期中和期末各检查一次,并且授课教师不仅要给予必要的总结反馈,还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专业文献或研究报告,就如何对别人的研究、文章写作做合理的评价问题进行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第二项课后作业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并完成一项小型的心理学研究课题,并撰写开题报告,写出研究报告。学生在选择了自己的研究项目后,由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各个研究小组进行开题报告会,讨论研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学生着手实施研究,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在学期末由各个研究小组在课堂上汇报各自的研究结果,相互交流研究的经验,教师给予点评。通过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课堂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及各种具体研究方法使用的要求,从而加深对心理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五)通过图书馆嵌入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研究文献资源的检索技能

文献资源的检索是心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能否快速有效地检索到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是心理学研究开展的基础。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中,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常常被授课教师所忽略,特别是电子文献的检索更容易被忽视,导致学生不会检索学术资源或检索效率很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本课教改中,采用了图书馆嵌入式教学方法,即授课教师与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的老师合作,在讲到研究文献的检索这一节课的时候,学生到图书馆的培训室,人手一台电脑,由图书馆的老师结合心理学专业的需求,以指定的研究问题为例,为学生们讲解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检索以及如何在互联网上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学术资源,教会学生电子资源检索的技能与技巧,学生则当堂学,当堂实践练习。这样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教学服务功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心理学研究文献资源的检索技能。

(六)通过网络教学,进一步加强针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知识学习的师生教学互动

在本课教改中,网络教学是指运用网络教学课程平台,发布与《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学习有关的信息,对教学及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网络教育的特点,对课程的特点、重点、难点及学习方法给予解答及指导。实现授课老师与学生的在线交流,与学生就本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在线讨论或答疑;实现部分学生作业及学习阶段测试通过网络管理来完成,学生可以在网上递交作业,教师网上批阅并向学生展示评阅结果。这样,通过网络教学,进一步加强了针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知识学习的师生教学互动,弥补了在课堂上师生教学互动空间有限的不足。

三、多元实践教学方式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效果的体现

本课教改的实践主要是在2008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上开展的,该年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总计42人,全部参加了《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因此,本文主要通过该年级学生的课程考核结果和学生对教学评价的反馈结果两方面来阐述多元实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体现。

(一)从学生的课程考核结果看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的考核成绩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的研究课题和论文的质量作为实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的50%,第二部分以期末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核理论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比例的50%。由表1可知,在本轮教改中,2008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期末考核总评成绩为优秀与良好的比例比较往届学生的期末考核总评成绩来看有很大的提高。

表1 历届学生《心理学研究方法》课期末考核总评成绩对比

(二)从学生对教学评价的反馈结果看

为了收集学生对本课教改效果的反馈信息,授课教师通过对听课学生的访谈,编写了一份《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反馈调查问卷。总计有40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的具体内容是在本课程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能力、态度与情感上的提高率;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方式的满意率。

1.学生在基本知识上的提高率

由表2可知,大概平均有79.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专业基本知识有所提高。

表2 学生在基本知识上的提高率

2.学生在能力上的提高率

由表3可知,大概平均有8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个人能力上有所提高。

表3 学生在能力上的提高率

3.学生在态度与情感上的提高率

由表4可知,大概平均有82.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对专业学习的个人态度与情感上有所提高。

表4 学生在态度与情感上的提高率

4.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的满意率

由表5可知,大概平均有90.6%的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满意。

表5 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的满意率

结语

经过对本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学研究方法》课堂教学整体优化改革与实践研究,探索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适合该课程的多元实践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将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心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心理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和具体方法知识,培养了学生实践心理学研究与应用技能的科研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树立了学生坚定的科学精神与态度。因此,可以在以后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课堂教学中予以运用和推广,还可以为其他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所借鉴。

[1]刘金平.加强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6):86-89.

[2]莫雷,王瑞明,陈彩琦,温红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与体系重构[J].心理科学,2006,29(5):1026-1030.

[3]卫萍.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127-130.

【责任编辑詹丽】

G420

A

1674-5450(2015)04-0146-04

2015-03-15

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UPRP20140613)

王江洋,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本课心理学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