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VIEW POINT

2015-11-24 07:12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职称评定青蒿素营养

视点 VIEW POINT

屠呦呦获诺奖之后……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2015年10月5日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这位中国本土科学家的获奖引发了各方的围观和争议。

文学界:其名或自《诗经》,有句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其终生遂与蒿为缘。

中医界:这是中医药的胜利!

@腾讯新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青蒿里提取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屠呦呦因此翻阅了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青蒿素可治疟的灵感,源于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书中记载了东晋葛洪以青蒿为汁治疟。

@虎嗅网:事实上,全球有大量有关中药药理活性的科学研究,屠呦呦在青蒿素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只是冰山一角。比如,另外一种成功的抗疟疾药常山,便源自上世纪40年代中国对中药开展的科学研究。

经济界:“诺奖”概念股集体涨停,中医药国际化有望提速。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屠呦呦的获奖引发了“十一”长假后市场对青蒿素概念股的短期炒作。然而,由于国际市场价格既定,接近成本价;青蒿素药物供大于求;外资把控原料药销售渠道,以及疟疾感染人数有望大幅降低等因素,诺奖风或难以改变中国抗疟药物市场格局。不过,多家券商医药分析报告认为,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及国际合作或将因此受到鼓励。

科学界:第一位获诺奖的科学家愿望已破灭,希望中国有更多科学家获奖。院士评选机制有问题。

@新京报社论:她是在三流条件下创造世界领先的一流成果。这也投射出中国科技界及人才评价体系的不足:当下,科研项目申请程序过于复杂繁琐、评估考核过于频繁,在考评机制上过分看重论文数量,包括院士评选亦难逃这些窠臼。相较之下,屠呦呦于宁静中致远,不啻为对此的鞭策。

教育界:学术界普遍浮躁,希望中国的学术科研氛围能有所改变。

@熊丙奇:早在2007年,中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一科技论文发表大国,但这能说明中国就是世界第一科技大国了吗?大学不能成为排行榜中的大学,更不能成为论文大学。认真抓好学校的人才培养,强调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办学,中国的大学才能真正成为一流大学。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10)带来的两大福利

2015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这项政策给乡村教师带来了两大福利:职称评定倾斜和启功教师奖。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着以下问题:由于比例限制,小学教师没有高级职称,最高才达到中级职称,很多小学教师的头顶悬着一块“隐形天花板”。

乡村教师评职称不再要求外语、论文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长期以来职称的评定都要看他的论文,要参加外语考试,在新时期我们提出新的导向,对乡村教师来说,他的职务职称评定我们看什么?最终是看他们教书育人的能力,这应该是重要的评价标准。

对论文、外语考试,这个文件里明确提出不做刚性要求,这样我们的老师不是为了评职称而准备,而是让他们怎么潜心教书育人,怎么潜心做好他们的“父母”,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那就可以评定职称,不像原来依赖论文和外语考试,这不切合乡村教师的实际。

职称评定更重视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

@中国教育报:新的制度强调在职称评审中要重视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可以真正引导广大教师踏踏实实教书育人。再如新的制度还强调中小学职称评审要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对解决这些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的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首届启功教师奖在京颁奖

@腾讯教育:9月8日,首届启功教师奖颁奖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表彰在我国县及县以下地区、基础教育一线从教30年以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10名启功奖获奖教师,每名优秀教师奖励50万元人民币;并评选出10名启功教师奖提名奖教师,每名优秀教师奖励10万元人民币。

“启功教师奖”以北京师范大学已故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命名,以此弘扬启功先生所倡导和践行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育精神。颁奖大会上,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烛光行动”计划启动。10所师范大学将与10位获奖教师所在县政府签署“教师志愿服务合作框架协议”,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

未来1~3年,K12学校将会加强STEAM教育

@芥末堆看教育:新媒体联盟(NMC)与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ELI)最新发布了《2015年地平线报告:K12版》,预测在未来1~3年,K12学校将会加强STEAM教育,并且更多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学习。而深度学习、合作式学习以及创造性学习将在未来5年驱动K12教育技术。

具体表现为:新型学校将尝试更多的跨学科课程,打破固定的课堂时间,实施基于项目、挑战的学习模式。平板和智能手机的运用,能将课程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头脑风暴,解决社区问题。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互动、小组学习,让孩子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孩子们进行跨文化交流。学生变为教育内容积极的制作者和发布者,甚至成为发明家和创业者。

STEM教育

营养午餐,食有肉否?

@财新网:中国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近三年,阳光校餐网经监测发现,提供营养午餐的学校,“食有肉”的总体水平已有所提升。但按卫生部门制定的营养指南要求,距离每个学生每餐摄入60克肉的标准还远远不足。

教育部教育督导办专项督导处处长杨宇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已有29个省、区、市开展营养改善计划试点,13.3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316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每天4元的营养膳食补助。其中,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受益学生达2132万人。‘阳光校餐’项目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这样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执行得好不好,大家都看得到、看得明白,这也符合国务院提出的互联网+和大数据管理、监督政策的要求。”

阳光午餐

英国小学生迎来最严考试:心算两位数减法

@英国《每日邮报》:在新的考试规则下,七岁儿童将必须达到每分钟90个单词的阅读速度,且还要进行两位数的减法。英国七岁儿童要首次面临除法和分数问题,并且还要在关键阶段——教师评估中接受更严格拼写测试。

这种考试方式采取了前教育部长Michael Gove在小学引进更严格的国家课程的想法,目的在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将乘法表、语法规则等传统课程内容融入课堂中。英国教育部发言人表示:“ 我们希望所有的年轻人都能掌握文学和算数的重要技能,这是我们引进全新的课程和世界级考试的初衷。”

教师与讲师联合会的Mary Bousted说,新考试“前景欠佳”,并补充,“对7岁的孩子进行这种程度的考试很可能引起父母深深地忧虑,孩子们会觉得他们很失败。”

猜你喜欢
职称评定青蒿素营养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事业单位职称的评定问题初探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职称评定应革除“三唯”之弊
村医职称评定需有据可依
切莫盲信所谓的“青蒿素食品”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
——青蒿素
一个青蒿素品牌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