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

2015-11-24 07:12宗不争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5年11期
关键词:袁枚李渔螃蟹

文_宗不争

吃螃蟹

文_宗不争

八月十五,菊黄蟹肥。中秋节后,螃蟹正是肥美的时候。持螯赏菊,举杯邀月,是风雅的饮馔之乐。

礼之初,始诸饮食。食物丰美,则食精脍细,礼乐歌咏;食物匮缺,则用之有序,取之有度。“治大国,若烹小鲜”,饮食之中,自有化成天下的道统与文化。

一只螃蟹八条腿,两只大螯,刚壳在外,丑陋横行,若是初次见,一定会吓一跳。鲁迅也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第一个吃螃蟹的当然是勇士,怕是他不知如何烹饪,亦无从下口。

周代或周代之前的古籍《易经》、《尚书》、《山海经》等都把这种“刚在外”的甲壳动物一概称之为“蟹”。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事物的称名都是有缘由的,例如鹭之所以叫“鹭”,是因为“鹭飞则露”,一到秋天的白露时节,它就要迁徙;萤之所以叫“萤”,是因为它“熠熠宵行”,在夏天的夜幕里荧荧发出微弱的光亮……蟹之所以叫“蟹”,当然也有缘由。清代屈大均所撰《广东新语》中说:“其味绝佳,解其渣滓不用,用其精华,故曰解(蟹)也。”“蟹”的字根是“解”,解就是解开、剥开、剖开、脱开,吃螃蟹必然要解其壳,食其肉,所以叫“蟹”。《周礼·庖人》中记载过一味“蟹胥”,《释名》曰:“蟹胥,取蟹藏之,使骨头解胥胥然也。”“蟹胥”,就是蟹酱,非常美味。可见,周朝已知食蟹。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藏蟹法”,其实是腌制螃蟹。隋朝则有贡品“蜜蟹”,极受隋炀帝喜爱。唐朝有“剔蟹细碎卷”,宋代,则有蟹黄包子、炝蟹、炒蟹、渫蟹、蟹羹等蟹之美味。宋代陆游诗道:“蟹馔牢丸美”。所谓“牢丸”即指包子。元、明时期以吃“洗手蟹”为时尚。清人则讲究吃蒸蟹。清代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里写“蟹宜独食”、“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袁枚当时住在南京,吃蟹应该不难。狂人李渔则更言,“世间好味,利在孤行”,对于螃蟹来说,所有煎炒烹炸加作料,都是画蛇添足,糟践东西。螃蟹就应该整个蒸熟,端上桌来,还得自己亲手剥开才有味道。近人吃蟹,则多半是继承清朝的吃法,以清蒸为上。专论蟹的典籍,则有陆龟蒙的《蟹志》、傅肱的《蟹谱》、高似孙的《蟹略》等,不胜枚举。

吃蟹的“武艺”

蟹好吃,但却不易食。

吃蟹是个手艺活儿,蟹上有刺,壳又硬,非要用巧力解之,用蛮力则可能得不偿失。据说西方人多不吃蟹,是怕吃相难看,颜面尽失。其实还是他们不会吃。

刘若愚《明宫史》记载明代宫廷内的螃蟹宴,可称得上奇绝:“(八月)始造新酒,蟹始肥。凡宫眷内臣吃蟹,活洗净,用蒲色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细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食毕,饮苏叶汤,用苏叶等件洗手,为盛会也。”明着吃蟹,暗中却在斗巧。

到了清朝,苏州人为了吃蟹,特地发明了“蟹八件”,包括小方桌、小圆锤、小斧、小叉、小剪,还有镊子、钎子、匙儿,有钱人家用银子打制,普通人家便是铜的,都亮晶晶,玲珑精致,如同工艺品。有了这些个兵器,还要熟悉八般武艺——垫、敲、劈、叉、剪、夹、剔、舀,从容流利地把大闸蟹如疱丁解牛那般细嚼慢咽,一只蟹吃完,壳仍然可以完整地拼回一只蟹。(配图一)味道在其次,手势真是一流。现代人吃蟹,似乎又失了这些趣味,遇到膏黄肥美的大闸蟹,便又返回到“以口就食”的状态了。

蟹难解,但却偏要自己动手,才能得其中真味。

《红楼梦》描写大观园里的“持螯会”:凤姐把剥的蟹肉让与薛姨妈,薛姨妈说:“我们自己拿着吃香甜,不用人让。”可见剥壳食蟹是何等令人陶醉。袁枚也说,蟹要“自剥自食为妙”。嗜蟹如命的李渔也深谙其道:“旋剥旋食则有味,人剥而我食之,不特味同嚼蜡。”李渔对螃蟹之痴狂,无以复加,他称秋天为“蟹秋”,还要备下“蟹瓮”和“蟹酿”,来腌制“蟹糟”——大概就是醉螃蟹吧,是冬天吃的。而操办这一切的小丫鬟,则被他称为“蟹奴”。他夸赞螃蟹“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是色香味三者的极致,“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后人能与李渔比肩的,可能就是画家徐悲鸿了,徐悲鸿说过:“鱼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见了冤家不要命。”

有会吃的,就有不解风情的。北宋期间,吕颐浩(宋高宗在位时任宰相)镇守霸州。朝廷念他辛苦,飞马快递大螃蟹若干给他。好东西不能独享,老吕把螃蟹分给手下。可那些打仗的粗人看螃蟹长得威武,干脆就挂大门上,辟邪用了。

蟹美味,却不可贪,要有节。

中医认为蟹有散淤血、解漆毒、通筋络、抗结核、续筋接骨和催产下胎等功效。然而,死蟹不可食用,蟹还不可与柿子同食,从食物药性看,柿、蟹皆为寒性,二者同食,寒凉伤脾胃,容易引发腹泄。另蟹性甚寒,凡脾胃虚寒者,有胃痛、伤风、感冒、易过敏者及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症者,亦不宜多食。因蟹有腥味,“咸,寒,有小毒”,所以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提出“鲜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咀黄持熬”,此吃法最佳。

猜你喜欢
袁枚李渔螃蟹
SOLES OF WIT
螃蟹
螃蟹
袁枚
我是螃蟹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李渔的养生之道
袁枚的高帽子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
李渔的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