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里的社会风俗

2015-11-26 07:48余辉
读者欣赏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余辉清明上河图说书人

文/余辉

《清明上河图》里的社会风俗

文/余辉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很多物件颇耐人寻味,如在北宋中期流行起来的凳子,在画中很普遍。为了适应商业发展的需求,当时还出现了长条凳。各种新式物件一一登场,像用折叠架来摆摊,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地摊上出售各种钳子,说明北宋的手工业相当发达;还有很多人的衣服后面有一条竖线——当时手工纺织的布料的幅宽也就两三尺,缝制衣服时不得不把衣料拼接起来;酒店里的店小二送酒时还套上一个便携式的小火炉,租给人温酒用。

北宋时,已经实行行业管理了,其中一个标志就是服装样式行业化,就是干什么行业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如在税务所里工作的人穿相同的制服。

画里还有很多表现风俗的细节,我们看到一艘船的船帮上吊着一块板,上面放了一些供品,这是在祭水神。也有人说这是在祭祖,其实不是。祭祖时要摆上祖宗的牌位,仪式应在船舱里举行;而祭水神要面对着流水,方能成仪。为什么要祭水神呢?是为了感谢水神一路的照顾,船主的货物才得以安全运到,顺利卸完。看到船帮已经起来了,显然货已经卸空了。祭水神在北宋是非常流行的风俗,出门走陆路要祭路神,走水路要祭水神。在城门口还有一个祭路神的场面,以前的图印得不清楚,对这个情景看得不清,很像一个残疾的乞丐跪在地上向人们乞讨,一个骑驴的过客投来同情的目光。现在这个图被放大了,可以看清楚里面的细节,结合当时的背景习俗,才知道,这个人不是乞丐,而是一个屠夫,他奉主人之命到城门口送他家的贵客上路,按当时的习俗,要在路口杀一头黄羊祭路神,希望客人安全、顺利。

卷尾有一个情景,过去认为画的是说书的场面。在所谓“说书人”的背后还挂着一个“解”字招牌,其实这是解命,也就是算命之地。为什么说这里不是在说书呢?如果画的是说书,说书人周围会有不同年龄、各种身份的听客,还会有小孩混在里面。而街的斜对面的确还有一个大胡子说书的场景,就是如此。而“解”字牌周围的人所穿服装都差不多,都是儒生打扮,年龄也差不多,30岁左右,看来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只能是科举考试。在北宋,清明节过后两三个星期就要举行全国性的科举考试,当时北宋专门给考生算命的人就有好几万,在考试之前请人算一卦是很重要的考前一“课”。

《清明上河图》里的很多细节,有些借用现在的生活知识就可以看懂,有些则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才能弄清楚。

猜你喜欢
余辉清明上河图说书人
说书人
Pr3+掺杂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西工大黄维院士团队在有机超长余辉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科学家开发新型“夜明珠”材料
蓄能清洁人造石产品的研制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清明上河图》身世传奇:多次入宫曾遭劫被调包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记忆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