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伏羲庙纸人灸病习俗与原始巫术

2015-11-27 05:10杜丽敏
丝绸之路 2015年16期
关键词:纸人伏羲巫术

[摘要]天水伏羲庙是伏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天水伏羲庙有一种称之为纸人灸病的习俗,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但一直以来,人们对这种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并且在学术界也没有人阐释其与古老的伏羲文化之间的关联。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纸人灸病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并理清其与伏羲文化的内在关联,使人们对伏羲文化的内涵有一个科学的认知。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20-02

天水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是一座专门祭祀中华民族伟大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宗庙建筑群。现存建筑建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庙宇。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伏羲庙建筑群临街而建,坐北朝南,四进六院,院落重重相套,宏阔幽深,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宫廷式建筑的格局。整个建筑群包括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等建筑,它们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院内有古柏64棵,以64卦方位栽植,另有千年古槐一株,进得院内便见古树参天,柏影掩映,鸟雀翔集。其主体建筑先天殿内端坐的明代伏羲造像,身高3米有余,他手托先天八卦盘,威仪古朴,俨然一位古代圣者的形象。殿内天花彩绘河图居中的先天八卦和六十四卦方位图,在国内古建筑中绝无仅有。

天水伏羲庙既是伏羲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研究、展示、交流伏羲文化、龙文化、八卦易经文化的中心。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被称为“中华第一庙”,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在这里,每年都有三次重大的祭祀伏羲的活动,分别是农历正月十六(相传伏羲氏诞辰之日)的春祭、公历6月22日的公祭大典和农历七月十九(相传伏羲氏仙逝之日)的秋祭。

伏羲祭祀源于祖先崇拜,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祭祀伏羲始于秦人。后来历朝历代相延成习,从未间断,形成了内涵丰富、厚重独特的祭祀文化。天水祭祀伏羲活动由来已久,伏羲庙的建立进一步规范了伏羲祭祀程序。北宋太平兴国初年,于天水麦积区三阳川的蜗牛堡(今卦台山)创建伏羲庙,同时开展了祭祀活动。元代,朝廷诏令全国通祀三皇,卦台山又重建伏羲庙祭祀伏羲。明代,朝廷在秦州(今天水)专立祭祀伏羲氏的祠庙(即今伏羲庙),礼部特作标准祭文,命地方官员代朝廷祭祀,采用太牢规格,一年两祭,一祭三日,礼乐齐备,隆重而神圣。自此,天水祭祀伏羲活动进入极盛时期,天水伏羲庙也成为全国性的祭祀伏羲的中心。自清代以后,祭祀礼仪有所调整,渐次简略,但祭祖遗风已深深扎根于天水民众的生活之中,各种形式的祭拜活动从未间断,延续至今。

在祭祀活动的所有议程之中,有一项民间祭祀内容非常富有特色,这就是纸人灸病习俗。据当地传说,正月十六日是伏羲的诞辰,于是每年从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七,伏羲庙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春节文化庙会,其中正月十六日是正会。在庙会期间,人们会举行一种特殊的祈福仪式,即参祭的百姓会提前用红纸剪成小纸人,在祭拜完伏羲以后恭敬地贴到院中的古柏上,然后用艾蒿贴到纸人的某一特殊部位。这一部位的确定与参祭者息息相关,即参祭者身体的那一部位有病变,艾蒿则要贴在纸人的相应位置。贴好艾蒿以后,将其点燃,并不时的吹气,就像医生给病人针灸的方式一样,等仪式顺利完成以后,据说参祭者的病痛会有所好转,并且这一年他将健健康康。

这种看似诡异的行为到底是怎样发生并被延续下来的,其存在的依据何在。要弄清这些,首先需说明这种巫术的起源。伏羲庙祭祀的主体对象是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伏羲作为中华民族在远古时代的伟大祖先,对中华文明的产生有奠基作用。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载:“伏羲氏……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宋代罗泌《路史》说“伏羲制砭”。说明伏羲氏也为推动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在古代落后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仅仅靠现有技术手段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病痛疾苦。在这种条件下,巫应运而生。早期的巫与医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而是相互交融、交互使用,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先秦,当时巫之职司遍覆占筮、医药、禳灾、降神、诅咒和主持巫术性仪式等众多领域,故曰“医巫同源”。然战国以降巫医虽然有分立,但巫觋或巫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没有完全失去。 ①所以伏羲不仅是“医师”,更是巫师。伏羲庙的纸人灸病习俗正是上古时期“巫蛊”文化的变种和活化石。但需要说明的是,更早的灸病对象并不一定是纸人,很可能是画像或俑等任何一个被赋予了特定意义的“标的”。根据我国古代墓葬制度可知,唐代以前尤其盛行陪葬冥器,而各种质地和形式的人物俑作为侍奉墓主的“仆人”经常出现在墓葬当中。宋代以后,“纸货”代替了陶瓷质地的冥器逐渐成为随葬品的主流,并一直延续至今。伏羲庙的纸人灸病习俗当与此风气的盛行有关。另外,在唐代以前政府都设有“官巫”;宋代,在理学思潮的影响下,虽然受到中央政府及民间社会普遍存在的反巫思潮的影响,当时政府不再设置“官巫”,但民间的巫术信仰仍然盛行。 ②而天水伏羲文化的盛行正在此时。天水伏羲庙的纸人灸病习俗是宋代在天水民间流行的一种巫术形式。

在巫医文化当中,把人的病痛看作是独立于人体而可以驱除或转移的一种东西,正是原始思维的重要特点之一。基于这种思维方法,产生了许多关于转移病痛的巫术。 ③而伏羲庙纸人灸病习俗正是转移病痛巫术的实例。其用意有二:一是通过巫术的实施过程,使情感得到发泄。二是通过模拟的方式来表演预期目的的实现,能够使目标中的对象在彼时彼地真实地发生同样的状态。在整个巫术实施过程中,情感起了关键作用,它是巫术诱因。因为被人们特意剪出来的纸人,本质上说具有符号的性质,其象征性含义带有规定性和联想性。特定的人或为特定的人所剪的纸人,在同那个人的相互交感中,纸人变成了其“替身”,他们一旦赋予了情感的象征意义,便具有了与情感一样的等同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纸人的病痛部位进行针灸,也就是对巫术的实施者本人病痛进行治疗的过程。这是原始人起初时对每一种具体的工作因联想错误而形成的我们称之为巫术的处理办法,逐渐又转化为巫术或魔法。它从理论上解释了巫术的实施过程。 ④

至于巫术的有效性则直接与参加者的专注程度相关。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巫术发挥效用的基本机制就是心理暗示作用。当一个人认为他面临的处境只能通过巫术才能获得解脱时,巫术就成了他借以达成某种目的的技术手段。在当今社会,纸人灸病习俗的延续,显然不是因为人们缺少科学或文化知识,而是因为无论科学还是技术的途径都不能解决他们面临的困境(病痛)时,巫术便有可能成为他对付“病痛”的重要方式。作为有生命的人而言,各种不确定性对生命的潜在威胁给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尤其病痛的煎熬,不仅摧毁着他的肉体,更消磨着他的意志,尤其在科学技术有限的条件下,人们对这种伤害和压力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人必须去寻找一种方式来释放压力,获得精神支柱,而通过“灸病”巫术不仅增强了人战胜困难的信心,更重要的是给饱受苦难的人们以精神安慰。而巫术所营造的神秘气氛极易使人的心理活动进入一种迷离恍惚的状态,而这也是最容易接受暗示的心理状态。巫术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影响到人的心理活动,发挥其心理功能。当巫术一旦形成巫术文化,就不仅仅是人类的行为方式,而成为一种习俗,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就不再完全由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来决定了。

伏羲庙纸人灸病习俗是一种古老的巫术活动,它起源于原始社会。当时人们的认识有限,低下的技术和手段不足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病痛折磨。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诉诸于伟大的祖先,希望通过纸人灸病这一巫术活动与英武的祖先交流,并凭借祖先的护佑和加持,将自己的病痛转移、祛除。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认识提高了,发达的科学技术解决了许多以往不能解决的疾痛,但面对无限的时空和生命的无常,人们仍然感觉到渺小和无助,因此,在现在社会人们更缺乏并需要这种慰藉,这也是这种看似“荒谬”的巫术活动延续至今的真正原因。

[注释]

①沈晋贤:《医巫同源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第200页。

②〔韩〕赵容俊:《隋唐宋时代的巫术特征考察》,《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6期,第186页。

③詹鄞鑫:《巫术起源论评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第105页。

④马广海:《论巫术信仰的合理性根据》,《民俗研究》,2009年第4期,第85~92页。

猜你喜欢
纸人伏羲巫术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创八卦
帮小纸人卷“头发”
《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
伏羲画卦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伏羲宝宝的成长日记
剪不断的“人体”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
小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