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及绩效研究

2015-11-27 08:52孙广强陈海生
商业经济 2015年9期
关键词:绩效甘肃省问题

孙广强 陈海生

[摘 要] 甘肃省医疗卫生水平与全国相比相对落后,与小康社会的医疗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访谈法和“3E”绩效评估法对甘肃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数据分析和绩效研究,指出了当前甘肃省仍存在的不足。甘肃省应从财政支持和村级医疗卫生的自身发展两方面同时着手实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在财政发挥资源配置职能方面,增加财政投入总量、进行结构调整,以实现村级医疗机构的协调发展;在村级医疗服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更要尽可能的稳定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改善村级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加强监管,保证国家农村卫生政策执行到位,将好的标准落实到实际中。

[关键词] 甘肃省;农村医疗;财政投入;绩效;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20 [文献标识码] B

一、甘肃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数量

截止2013年末,甘肃省农村医疗机构中有乡卫生院1010所,村卫生室16683个,门诊部69个,诊所、医务室和卫生所共有6620个。总体看来以村卫生室为主,门诊部的数量很少。农村医疗机构数量总体变化幅度较小,诊所、医务室和卫生所的数量明显减少外,其他医疗机构数量均有小幅度的增加。

(二)床位数及病床利用率

2013年末,甘肃省农村医疗机构床位总共有13289张。其中乡卫生院12963张,且不断增加,门诊部有床位326张,但从2011年开始数量急剧下降。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配套不尽合理,床位资源主要集中在乡卫生院一级,医疗床位配置较齐全,病床使用率较低。近四年病床平均使用率为55.6%和住院日平均为6.3日。门诊部床位数量本不多且在大幅度减少,村卫生室和诊所、医务室仍没有配套正规的医疗用床,床位资源分布不合理,存在医疗床位资源闲置的现象。

(三)农村卫生事业从业人员现状

甘肃省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疗人员主要以乡村医生为主,且数量上有轻微下降的趋势。职业医师数量由2010年的455人上升为2013年的2571人,增长了5倍多,职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量也有相似比例的增长,2013年占比最多的是乡村医生,占到了乡村医疗人员的64.6%。整体存在的问题是村级医疗机构中专业的医疗人员较少,相对于行政村数量来讲专业医师明显不足,从业人员职称、技能水平仍待提升。

(四)工作环境及劳动强度情况

甘肃省村卫生室设备配备情况逐年改善,医疗设备逐年增加。其中,便携式消毒锅、诊查床、药柜和处置台显著增加,简易呼吸器和担架的数量实现了从无到有,但增加幅度较小。2010--2013年间,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师人均每日劳动强度大致呈递减趋势,尤其体现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等的诊疗人次指标上,而乡卫生院的诊疗人次却逐年增加。乡镇卫生院的每日诊疗人次由8人次增加到11人次,而村卫生所医务室诊疗人数由每日17人次减少到不足14人,仅有乡卫生院有较低的住院率。

(五)患者流向分析

近几年全省患者去农村医疗机构就医的人数大体呈现上升趋势,从数量显示从2012年以前主要是去村卫生室就医,其次是乡卫生院。但在2010年之后去乡卫生院的人数上升幅度较大,去卫生室就医的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说明患者更倾向于到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就医。

二、甘肃省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财政投入情况

(一)农村医疗机构收入构成

农村医疗机构的收入主要构成包括财政补助、上级补助、医疗补助、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但各医疗机构收入构成比例存在差异,如乡卫生院与门诊部财政补助收入占53%、药品收入占28%、医疗收入占15%,乡卫生院的财政补助比例高于门诊部,而村卫生室药品收入占70%左右,医疗收入占30%左右。政府的财政补助主要在门诊部与乡卫生院,而药品收入与医疗收入在总体上占农村医疗机构收入的很大比例。

(二)国家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情况

国家财政对甘肃省村级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主要集中在乡卫生院一级,且补助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补助金额由2010年的60705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84608万元,四年时间内增加了3倍,而对村卫生室的和诊所、医务室和卫生所的财政补助相对较少。

(三)地方财政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情况

从2011年起甘肃省政府开始大幅度增加村卫生室的财政补助力度,2013年达到17724万元,其次是乡卫生院,补助金额近年呈稳步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2008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7964万元,但对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的补助却小幅降低。2012年中央财政对甘肃省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资金总额达到6819万元,辖区内行政村平均补助金额为4353元。

三、甘肃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绩效分析

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自于甘肃省卫生厅、统计局、国研网等网站和《甘肃省农村社会发展统计年鉴》。在绩效评价方面采用“3E”(“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评估原则进行分析,来评判财政投入的实际绩效。

(一)医疗机构绩效分析

1.医疗机构规模和服务效率。甘肃省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近年变化不大,全省平均每村均设有一个村卫生室,由于乡镇卫生院具有较多的医疗卫生资源,其病床拥有率和使用率最高,截止2013年全省共有16683个村卫生室,可97%的村卫生室在建设上存在占地面积小,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值班室不能分设,未与生活区分开独立设置等不合规的问题。

2.财政投入流向分析。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村级卫生机构的支持主要集中于卫生院,各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的配备存在较大差别。甘肃省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由于自然因素和财政投入的影响出现了结构失衡的问题。在村级医疗机构中,乡卫生院处于优势地位,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村卫生室由于缺乏高水平的医疗队伍和先进的医疗设备等造成农村患者主要流向乡卫生院,致使村卫生室的基础功能弱化,使得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结构失衡。endprint

3.财政投入规模与合作医疗情况。甘肃省在新型合作医疗方面财政投入很大,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很快,年均增长率达到32.5%。年均投入资金46亿元,参合率97.5%,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达1930.3万人,累计受益人次3900万。逐年增加的医保财政投入使受益人数不断扩增,可有效减轻村民的看病负担,财政投入绩效明显,同时也实现了低层次的医疗公平,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医疗卫生人才绩效分析

1.卫生人力规模与质量。近几年经过甘肃省对农村卫生机构的人才培养输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甘肃省农村医疗人才的匮乏,但是由于农村专业卫生人才缺乏的长期积累,农村卫生人才仍旧存在很大缺口。主要表现在农村医疗人员仍以乡村医生为主,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在整个农村卫生人员队伍中所占比例很低。乡村医生的数量有减少的趋势,其在整个医疗队伍中占比80%,执业医师的数量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却仍不能保证每个村卫生室配一名执业医师(平均值:0.08),所以执业医师的数量仍然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

2.卫生人员服务效率。从2011—2013年的卫生人才输入,对于缓解卫生人员紧张的局面意义重大,对于提高村级医疗服务效率作用较明显。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11.13人较前10.23有所增加,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也小幅增加,但与县级医院医师日均负担46.27人次相比效率依然低下。

四、对策及建议

(一)实现财政对村级医疗机构支持的公平性

从财政支持和村级医疗卫生的自身发展两方面同时着手实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在财政发挥资源配置职能方面,增加财政投入总量、进行结构调整,以实现村级医疗机构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当然,更重要的是要逐步提高村级卫生机构的自身造血功能,以此实现独立发展,减轻财政压力,促进社会公平。

(二)稳定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

在村级医疗服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更要尽可能的稳定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村卫生室是初级卫生工作的实际承担者。因此,在三级医疗服务网稳定过程中必须在财政经费、卫生人才待遇方面给予重视和重点投入,逐步达到药品管理、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合理,让农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最终引导患者就医流向,达到稳定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目标。

(三)加强村级卫生机构建设与监管

改善村级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加强监管,保证国家农村卫生政策执行到位,将好的标准落实到实际中。真正的建立五室分开,五室与生活区分开的村卫生室才有可能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才能使村级医疗机构低水平低效率的医疗服务局面得到改观。

[参 考 文 献]

[1]高选.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研究[D].兰州大学,2010

[2]张俊婕.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绩效评价指标研究[D].复旦大学,2011

[3]李晓嘉.财政支持农村医疗保障的绩效分析[J].乡镇经济,2008(11)

[4]陈羲.农村区域公共卫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5]颜璐璐.基于DEA效率评价的甘肃省卫生资源配置研究[D].兰州大学,2010

[6]王春彦.甘肃省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

[责任编辑:潘洪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绩效甘肃省问题
席晓辉作品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