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影响下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2015-11-27 14:11林梦
商业经济 2015年9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电子商务

林梦

[摘 要] 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我国专业市场的市场数量出现负增长,市场成交额增速放缓,市场发展瓶颈显现。电子商务高度依赖于发达的互联网,大多分布在东部省份,这使专业市场的实物集散功能逐渐被弱化,行业发展空间逐渐被挤压,“三现”交易方式逐渐被取代,传统盈利模式逐渐被冲击。对此,传统专业市场应在现有基础上,在信息化、国际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品牌化等方向探索,促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关键词] 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e-commerce, the growing number of professional markets is negative, the increase speed of volume of transaction slows down, and the market development bottleneck appears. E-commerce depends highly on the Internet and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provinces. As a result, the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professional markets is gradually weakened,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pace is increasingly pressed, the transaction with on-site cash and goods is replaced, and the traditional earnings pattern is impacted step by step. In responding to the situation,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markets should explore ways fo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by going digital and global, integrating and branding.

Key words: e-commerce, professional market,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在减少分销环节、降低运营成本、扩大交易范围、提高行业运行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体现出新型商业经营模式的极大优越性。我国拥有各种形式的专业市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中国特色商品批发体系的关键。近年来,电子商务对专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商业模式功能和优势逐渐被电子商务替代和弱化,如何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市场潜在优势,抓住电商时代的发展机遇,寻找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发展方向是传统商业企业经营者面对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专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特点

专业市场是指以现货批发为主、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和互替性商品的场所,是一种大规模集中交易的坐商式的市场制度。专业市场的主要优势在于交易领域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促进了商品交易成本的降低和生产分工水平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专业市场迅速发展,从小规模露天市场到大型室内市场,从消费品市场到生产资料市场,从地方性市场到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乃至国际性市场,成为商品流通业中成长最快、比重最大的一种业态,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专业市场依靠自身强大的集散功能构建起了广泛的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网络,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增长极的作用。

(一)市场数量出现负增长

近年来,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在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后,增速逐年递减,在2013年呈现出市场数量的负增长。据统计1,2010-2012年,我国专业市场数量增速逐年递减,从5.64%降低到2.56%,两年间减少了3.08个百分点。2013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和专业市场数量均出现负增长,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减少了105个,专业市场数量减少了94个,同比下降2.47%。从摊位个数情况看,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摊位个数分别为348.8万个和227万个,同比下降0.17%和0.68%。

(二)市场成交额增速放缓

2009-2013年,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逐年增长,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从5.8万亿元增长到9.8万亿元,专业市场成交额从4.6万亿元增长到7.8万亿元。从增速情况看,2010-2013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和专业市场成交额增速逐年放缓,分别下降了19.69和20.98个百分点。

(三)电子商务交易额占比逐年上升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市场实体交易额比重逐年上升,从2011年的10.43%增长到2013年的23.33%,两年间增长了12.9个百分点。以浙江省为例,根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监测数据,截止到2013年底,浙江省已登记的商品交易网上市场达157家,全省市场网上网下共实现总成交额3.74万亿元,同比增长30.3%,而线下市场成交额增幅趋缓,电子商务分流了大量的线下交易额。

(四)区域特征与电子商务发展高度重合

我国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多数集中于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明显呈现东多西少、东强西弱态势,与商品交易市场区域特征相似,我国电子商务交易也集中于东部省份。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统计,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前十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南省。其中,东部地区省市占7个。电子商务与商品交易市场区域特征的高度重合说明我国商品交易发达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也比较迅猛,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不可回避电子商务的冲击。endprint

(五)市场发展瓶颈显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专业市场发展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噪音扰民、仓储面积紧缺、消防隐患等诸多发展瓶颈,特别是近年来城市房租和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部分交易市场难以承担市区内高额租金成本,出现了交易市场向城外疏解的趋势。例如,北京市动物园服装市场、大红门等批发市场开始加快向河北等地转移疏解,河北白沟、永清、天津武清等地正积极承接转移市场迁出的商户。受到电子商务崛起的冲击,有些交易市场由于经营不善,出现了关店的现象。例如,中关村四大电子市场都已辉煌不再,太平洋市场和中关村E世界均已关门,海龙与鼎好两家正在从电子市场向写字楼转型。

二、电子商务对专业市场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以多种形态突飞猛进地发展,对我国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很多新的挑战。

(一)实物集散功能逐渐被弱化

专业市场的传统优势集中于实物集散的功能,大多以现货交易为主,专业市场或利用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或利用接近制造产地优势,普遍采取将某一类或几类商品汇集到专业市场,再由专业市场向全国各地分散。这种基于实物交易的集散功能成为专业市场运营中的传统优势。然而,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这种传统优势逐步被电子商务的信息集散功能所弱化,电子商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大量的商品信息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更大范围的卖家和买家利用交易平台实现订货卖货,不再需要集中到一个固定的场所就能够实现商品信息的收集和甄选,专业市场实物集散的传统优势逐渐被弱化。

(二)行业发展空间逐渐被挤压

电子商务的兴起,促使生产厂商通过应用电子商务,精简代理商、分销商等中间环节,实时响应消费者的需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特别是一些经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消费品的B2B网站和行业网站兴起,使得许多中小企业直接与厂商进行交流,而不必再通过经销商或批发商,挤压了以批发为主兼营零售的专业市场的生存空间,侵占了专业市场份额。随着独立线上专业市场的发展,呈现与实专业市场抢占利益分羹的局面。以阿里巴巴1688平台、衣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方线上专业市场,依托自身强大的营销和推广优势,集聚大量专业市场商家进驻,这些商家的销售额越来越多的分流到了线上专业市场平台,传统实体专业市场的空间随之缩小。

(三)“三现”交易方式逐渐被取代

从交易方式的角度看,专业市场传统的现场、现金、现货的“三现”交易模式逐步被基于电子商务的电子化结算交易模式取代。买卖双方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依托互联网金融工具,实现电子商务交易的虚拟化和透明化,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的普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移动互联APP工具,实现线上线下的随时切换,使得电子交易更加便捷高效。与之相对比,专业市场则逐渐向商品展贸中心方向转变。

(四)传统盈利模式逐渐被冲击

专业市场通常利用交通便捷、商品集聚、临近产地等方面的优势,依靠收取场租费和管理费用盈利,随着这种交通、商品集聚等优势逐渐被电子商务弱化,特别是,近年来地租、人工等方面的经营成本不断攀升,专业市场商户利润的“天花板”在下降,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专业市场的这种基于租金和物业管理的盈利模式受到严重冲击。以阿里巴巴为例,其做内贸的“诚信通”会员年费为2800元,做外贸的“出口通”会员年费已从50000元降到19800元,而义乌小商品市场平均每个商位商务成本(年租金加上其他费用)为5-20万元,转租商位成本更是成倍上升,经营成本的巨大悬殊迫使专业市场必须转型发展。

三、我国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面对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专业市场应努力借助电子商务实现向信息化、国际化、服务化、融合化、品牌化等现代商贸业方向转型升级。

(一)信息化

专业市场将成为专门为企业的流通活动提供信息服务的行业,信息流职能得到强化。将专业市场打造成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技术信息的形成中心和发布中心,从信息发布、商品展示、订单处理、资金支付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经营。推广实体专业市场的电子化交易及统一结算。对于采集的商品成交价格信息,在分析整理后,以信息指数的形式向外发布,为经营者提供综合专业的信息服务。

(二)国际化

依托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由“买全国、卖全国”向“买全球、卖全球”转变。电子商务将使专业市场的触角由区域向全国、甚至全球延伸,为一些不具备良好区位条件的专业市场实施国际化战略创造良好条件,对于已具备一定国际化基础的专业市场而言,将进一步扩大其国际影响力,推进其国际化进程。构建国际配销网络,推动市场辐射范围全球化,实现专业市场与国内外市场直接接通,使人员、资金、信息、交通等要素能够自由的进入国际市场。通过国际贸易体制机制创新,为专业市场国际化进程推进提供政策保证。

(三)服务化

传统专业市场由单一贸易型逐步向服务型方向转变,由单一销售环节的竞争发展为整条供应链的竞争以及专业市场整体服务能力的竞争。注重发展现代物流,强化专业市场的物流基础支撑。以商贸带物流,以物流促商贸,构建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强化专业市场的供应链物流集散能力,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专业市场的物流体系由传统的联托运模式向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模式转变。做大会展经济,打造展贸型专业市场,推动专业市场与现代会展业的密切融合,拓展会展功能,促进常态市场与动态展会的有机联动,实现市场由交易型向展贸型转变。

(四)融合化

网上无形市场与传统市场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和互补性,由传统的批发流程向全新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渠道转变,探索“网上下单、实体网点提货”的经营模式,将大大突破专业市场传统辐射范围的地理空间和交易时间限制。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与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网上交易市场快速崛起,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互融合、现货交易与电子商务有机联动成为专业市场多态化发展的新方向。另一方面,一些专业市场向着混合业态、大型专业市场综合体(专业市场MALL)方向发展,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在市场交易区及周边地区配置了仓储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创意设计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商务办公楼、商务酒店等。

(五)品牌化

品牌作为市场的核心资源,已经成为市场商品品质的重要保障。品牌影响力是企业核心影响力和外延影响力的综合反应,是影响力在更高层次上的提升和最集中体现。加强品牌建设是专业市场转型发展的方向之一,专业市场应重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主动培育和提升市场整体品牌形象及市场内企业、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产品及配套服务机构,通过集体创牌,打造广大经营户和中小企业能够共享的市场品牌、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努力构建品牌展示营销中心。

[参 考 文 献]

[1]王伟玲,肖拥军.传统行业引入电子商务模式的战略思考[J].经济纵横,2014(3)

[2]曹荣庆.论专业市场的国际化模式及其创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2)

[3]陈杰.我国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市场融合发展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3(10)

[4]黄国雄.批发商业:商品流通的起点[J].商业经济研究,2015(4)

[5]刘传玉,许汝贞.临沂专业市场发展的路径特征与机制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4)

[6]卢晓晴.广东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1)

[责任编辑:刘玉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电子商务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O2O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分析
O2O电子商务信任问题分析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