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籽配合穴位按摩对妇科手术后腹胀的干预效果分析

2015-11-28 02:10朱玉平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耳穴排气妇产科

朱玉平

(通州区中医院妇产科,江苏南通 226300)

耳穴埋籽配合穴位按摩对妇科手术后腹胀的干预效果分析

朱玉平

(通州区中医院妇产科,江苏南通 226300)

目的:观察和分析妇科手术后应用耳穴埋籽配合穴位按摩手法干预对腹胀的影响及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妇科手术治疗后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耳穴埋籽配合穴位按摩手法护理,分析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腹胀、疼痛等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行上述干预后,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排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术后腹胀程度及疼痛程度均明显较对照组轻,且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后行耳穴埋籽配合穴位按摩干预,能改善患者肠道功能,利于预防腹胀,减轻术后疼痛。

术后腹胀;耳穴埋籽;穴位按摩;护理

腹胀与术后气体残留及胃肠道功能暂未恢复有关,作为腹部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大大降低患者术后舒适性及生活质量,长时间腹胀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术后治疗及护理干预的实施[1]。为此,为提升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舒适感,预防术后腹胀发生,我院采取耳穴埋籽配合穴位按摩对患者进行干预,并对常规护理干预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76例,均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76例患者年龄26-60岁,平均(38.3±3.1)岁;其中宫外孕手术、子宫肌瘤切除、卵巢囊肿切除分别为15例、30例和31例;入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两组患者术后均由同一组护士行相同的基础护理,主要为术后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监测生命体征和给药护理。

1.2.2 耳穴埋籽和穴位按摩: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同时给予耳穴埋籽配合穴位按摩干预。⑴耳穴埋籽:依中医辨证论治,对于体质虚弱患者,术后12h取小肠穴、大肠穴、交感穴、胃穴等耳穴,酒精擦拭消毒,取1.6cm2大小方形胶布块,将王不留行籽粘附于中心,贴于耳穴上并压迫;对于抑郁、失眠、心悸患者,加五脏俞穴、厥阴俞穴或心俞穴;若痰热内阻,加内庭穴。穴位贴籽后,均按压3-6次,5-10分钟/次,用力由轻及重,双耳交替按压,每3天更换1次埋籽;每次耳穴按压均以患者出现酸麻、发热、胀痛或局部疼痛等感觉为宜,耳穴按压护理直至排气。⑵穴位按摩: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取足三里、内关及中脘为基础穴位行按摩干预,肝气郁结者,加大敦穴、太冲穴;肾虚气血不足者,加三阴交穴、涌泉穴。基础穴位按摩方法,先取内关穴、足三里穴,以拇指指腹为按压接触点,用力由轻及重,先轻柔按压5-10秒,直至患者感受到酸、胀、麻后,由缓到略快,随后以中脘穴为按摩中心,向穴位周边区域2cm处散点按摩,反复揉按,持续3分钟,保持频率在60分钟/次,感受到指下有弹拨感即可。共按摩4次,术后6、12、24、48小时各1次。

1.3 观察指标 ⑴记录术后排气时间。⑵肩痛作为腹腔镜手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采取VAS(视觉模拟评分法)量表对术后肩痛程度进行评价,0分表示无疼痛感,10分为剧痛感,疼痛感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⑶记录腹胀发生情况,参照中医症状评分对腹胀程度进行评分[2]:0分,无腹胀;1分,轻微腹胀,无影响;2分,中度腹胀,感觉胀痛、胀气;3分,重度腹胀,胀痛等症状难以忍受,且无肠鸣音。

1.4 统计分析 采用软件SPSS 19.0对数据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及排气时间对比 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体征指标对比(n=38,±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体征指标对比(n=38,±s)

组别 VAS评分(分) 排气时间(h)观察组 3.32±0.87 14.31±3.14对照组 5.47±1.16 19.23±4.02 t 9.14 5.95 P <0.05 <0.05

2.2 腹胀症状对比 观察组腹胀发生率及腹胀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腹胀情况对比(n=38)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术后行耳穴埋籽能预防腹胀,降低腹胀发生率[3]。亦有研究显示,穴位按摩能有效改善腹胀症状,能减轻腹胀程度,利于预后改善及康复[4]。

耳穴埋籽作为中医治疗病症的一种方法,属“针灸学”范畴,在《黄帝内经》、《内经》等医学典著中均有提及。有研究分析发现,行耳穴埋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能有效改善术后患者预后;而穴位按摩作为一种保养手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利于肝、肠、胃、肾等器官功能的改善,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症状[5]。本研究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给予耳穴埋籽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后,疼痛和排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腹胀症状发生情况及腹胀程度也明显较对照组轻。这一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行该类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利于患者预后改善及康复。

[1]俞美珍.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促进腹腔镜宫外孕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13(31):35.

[2]王冰.妇产科围手术后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3]刘嘉.耳穴埋籽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3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1): 75-76.

[4]王芳.中医护理干预在ICU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17(24):170-171.

[5]李琛.耳穴埋籽预防卒中后便秘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19(10):49-50.

R473.71

B

1004-6879(2015)03-0225-02

2014-05-31)

猜你喜欢
耳穴排气妇产科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