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析①

2015-11-29 13:28张江江江西省吉安市体育学校江西吉安343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传统武术体育项目

张江江(江西省吉安市体育学校 江西吉安 343000)

武术散打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析①

张江江
(江西省吉安市体育学校江西吉安343000)

摘 要:中国武术散打项目一般包括竞技散打和大众散打,是从中国传统武术中延伸和发展而来的。自1979年以后通过试点的方式逐渐形成一定规模,但在发展中存在许多的不足,同时大众散打的发展态势远远落后于竞技散打,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武术散打的全面发展。只有通过全面的方式看待散打,才能做到大众散打和竞技散打项目的协调平衡共同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参与。

关键词:中国武术散打现状影响因素发展策略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其中散打是一项很受欢迎和追捧的而且很有吸引力的体育项目,在世界体坛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1 武术散打的两大主题

竞技散打是两个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拿等攻击和防守的技巧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项目,是中国武术徒手搏击形式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竞技散打看中的是一个人获得的成绩的高低,竞技性很强。

大众散打更看重的是全民娱乐,更多民众的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大众散打相较于竞技散打具有多样性,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要求,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制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规则,适应自身特点。所以说大众散打更适用于不同人群,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可以说是一项每个公民都可以参与的体育项目。

2 武术散打的发展状况

历史上曾有过武术散打的先河比如“春秋角试”等,只能说是简单的对抗性徒手格斗运动。作为一项体育项目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在1979年以后,通过试点的方式,逐渐形成一定规模。武术散打是从中国传统武术中延伸和发展而来的。既有对传统武术的继承也有对传统武术的发扬。近几年间武术散打和泰拳的交流很是频繁,也从泰拳处借鉴了一些优点,比如放宽对手和肘攻击的限制直接供给相对减少,间接攻击和迂回战术等手段则有所增加。就目前来看,武术散打项目正在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迅速扩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融合了散手、拳击、泰拳等内容并且独处一支。

总之,中国的武术散打正在逐渐成为众多对抗、格斗中手段最多的一种,受到了包括武术爱好者在内的不同群体的青睐。现在我国的武术散打项目与别国的职业拳击项目也有过多次交流和沟通的赛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且散打也已经是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全世界近百个国家都在进行散打运动,可见武术散打的发展趋势之迅猛,空间之广阔。

3 武术散打发展中的不足

我们仍旧要看到武术散打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中国武术散打比赛中特别是商业化比赛存在诸多不足,而且规模也较小。现在大型的赛事也只有河南卫视的《武林风》具有撼动全国的散打市场,而且具有一定的专注度和收视率。但是仍旧不能改变多数赛事仍旧规模小、影响力小的局面,从而不能够做到规模化发展,赞助商和合作商不够稳定、知名度上不去、盈利较少。

其次,武术散打经营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在体育经济市场的大环境下,国际大型商业体育赛事都会有稳定的赞助商和承办方,也会有良好的运营策略和推动者,给多方带来利益。中国武术散打仍旧没有较高关注度,这也是阻碍武术散打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

再次,大众对武术散打的了解很不全面,传统体育并没有完全走入学校。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学生更是没有时间接触,更别提认识和学习。我们需要让我们的大众散打走进校园,得到更多的推广。

最后,就是缺乏民族特色。很多人对散打的认知就是拳击加跆拳道,可以看出人们对武术散打的辨识度不高,究其原因,中国武术散打缺乏民族特点。从服装来说,没有任何体现民族性的地方,反而更多的吸收国外散打运动的着装方式。武术散打是有中国武术特色的运动,所以在服饰上也应该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在里面。特别是拳击手套的运用,直接使得中国的武术散打缺少中国传统武术的柔中带刚,潇洒飘逸,反而显得只是单纯的力量和块头的较量,缺少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美感。

4 影响武术散打发展的因素

竞技散打更具有竞争优势,发展也更迅猛,相比而言,大众散打的发展态势远远落后于竞技散打,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武术散打的全面发展。由于竞技散打充满竞技性和对抗性,散打运动员为了追求比赛的胜利,也在不断地吸收和创新竞技对抗的技术,竞争的存在无形中就在推动武术散打的完善和发展。

竞赛规则也是武术散打发展的影响因素。由于比赛规则直接制约着技术运用和攻防方式的变化,中国武术散打想要立足世界之林,必然要求竞赛规则的完善。只要中国的武术散打在不断地改革变化,那么竞赛规则就要不断的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

还有就是武术散打商业化、市场化、职业化的不断加速,带来的高额奖金促使武术散打比赛向激烈性和刺激性的发展,同时也吸引更多高水平的武术散打运动员加入到这一竞技比赛当中。可观赏性的不断提高也要求技术等方面的不断革新。

5 促进武术散打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推进武术散打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起到强身健体,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出内心潜在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对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6 武术散打可持续发展策略

要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是武术散打发展最为有效的方式。散打教学就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做到武术散打的最大范围的普及,满足人们对武术散打项目的需求。首先,武术散打的技术创新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从动作和组合上进行创新改革,达到灵活多变,身手敏捷的目标。其次,我们可以借鉴其他格斗项目的发展经验。近几年来国外很多国家的现代格斗都发展的风生水起,比如: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空手道等,这些都是各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都可以是我国的武术散打借鉴的对象。最后,在思想上,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不要被

国外的竞技体育项目模式所困住。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武术的思想精髓,揉和到武术散打中,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武术散打模式。

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保障,这样才能更加使得我国的武术散打事业走向正规化和职业化。可以通过借鉴已有的国外大型赛事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有效作用,真正做到依法进行武术比赛,保证武术散打的良好发展,才能走的更远更持久。

制定正确的运营策略。任何一个事物的诞生、发展都需要很长的过程,如何在这一个过程中走向成熟就需要有正确的运行策略做指引。中国武术散打想要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就必须要走职业化的商业模式道路,这样才更有利于武术散打的国际化实现。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密切,各个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体育赛事也是一种加强不同国家间交流合作的重要一项内容,如:亚运会、奥运会国际性的等体育盛事,这就使得我国的武术散打更迫切的需要与国际链接。但是我国的武术散打的商业化道路还不成熟,想要打进国际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对经营策略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重要。纵观中国的武术散打市场,群众普及率很低,也就是说大众散打仍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没有充分利用。还有就是群众对武术散打赛事的关注度过低,有时候一些散打的负面消息反而更吸引眼球,比如说2011年的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上官腾飞事件,更多的是让人们认识到武术散打的危险性系数较高等,这些都不利于武术散打扩展其市场。由此可见,想要武术散打成功商业化的另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扩展群众基础。群众基础和职业联赛是相辅相成的,既要让投资方获得利益最大化,还要让赞助商获得品牌效应。这样才能有利于双方长期稳定合作,这是让武术散打走出国门的基础。

加大宣传和包装力度。要让武术散打融入到大众生活中去,就要加强对大众散打的宣传。通过与媒体联合的方式强化自身的知名度获得更多的关注度。还有就是借鉴已经相对成熟的体育赛会的包装宣传手段,加上自己的创新,比如说加强对着装的创新,体现时尚感,吸引人眼球。只有首先获得别人的关注,才能引发人们之后的深入了解。加强武术散打的时尚性才能够吸引更多的群体,让更多人来看武术散打。

中国传统武术非常注重武德的发扬,这一点也可以融入到武术散打中,这样更显得商业化的竞技散打多了一些人情味,而不会让不了解的人心生厌恶,从而远离武术散打,而且也有利于在世界的舞台上凸显出中国武术文武兼备的道德修养。

发展壮大职业武术散打俱乐部也是一个不错的持续发展方式。培养职业的散打经理人,培养散打人才,活跃散打市场,形成独有的中国武术散打模式,加速武术散打职业化的步伐。同时想要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对退役运动员的安排,单一依靠国家政府拨款已不能良好发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迫在眉睫。

7 结语

武术散打运动的国际化进程,给我国的武术散打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中国武术散打仍旧在不断发展中,商业化模式的武术散打更是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完善。调整定位,培养后备人才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离不开各界人士的帮助。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推动中国武术散打走向世界舞台,让中国武术得以传承与延续。

参考文献

[1]李耀章.散打项目发展导向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2]周宝芽.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3]梁成.我国武术散打商业赛事运营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4]王培锟.新规则带来的新变化[N].中国体育报,2011.

作者简介:①张江江(1973,7—),男,江西吉安人,本科,中学中级,主要研究方向:散打和拳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7(a)-0189-02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传统武术体育项目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成语魔方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