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的认识及兴趣研究

2015-12-01 03:03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4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大学生

陈 鑫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的认识及兴趣研究

陈 鑫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在以往的体育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师们过分看重课程与教学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忽略了学生们的地位与需求,教学侧重点严重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因而对学生们的运动兴趣缺乏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把以往那些老的、错的、不适应当今社会与教育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改正并加以修饰,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学生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地位理应受到尊重,他们的兴趣更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兴趣是指人们认识并掌握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并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从而积极从事这项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它不能脱离具体的对象而单独存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选择体育活动的内容是重点。

1 当前体育教学的问题与不足

1.1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有负面影响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不知不觉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道路,这往往使得在一定时期内的课程教学顺利进行,却让教师们陷入了个人的思维条框之中,束缚了教师们的思维发展。没有新的东西,一味遵循老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教学的创新,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消极的负面的,学生们的思维和想象受到了限制,失去了发展的空间,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

1.2 传统型的体育课已落后于当代大学生发展的脚步

传统型的体育课,教师习惯于把课程分为开始、准备、授课、结束四部分。这样的课程结构过于死板,其重点突出了授课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余部分。现实生活中的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优越的家庭和社会条件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新鲜事物的兴趣,爱上体育课却不爱参加剧烈的活动,不愿意受到那些形式的束缚。大学的班级人数较多,肥胖的人数也在增多,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的意志力薄弱,对教学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我们原本可以对这些有困难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攻克,但就是因为有传统教学模式“规矩”的存在,影响了教师们的思维,创造性的东西几乎没有,课程单一枯燥。长此以往,学生们上体育课的欲望越来越淡,学生们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并渐渐失去了自我的个性、主动性、创造性。

2 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方法

兴趣是人的心理倾向,是从事活动的动力,具有积极情绪色彩。兴趣既可以引导也可以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直接关系着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效果。所以我们要通过不同方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体验到乐趣和意义。

2.1 信心是培养兴趣的动力

大学生普遍地对自己的学习信心不足,这样就不会产生兴趣。教师要对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爱护,对他们抱有期望,加以关注和爱的情感,让他们因得到重视而更加自信、自尊,健康地发展。

2.2 为他们创造更多表现和发挥的平台和空间

课堂上多些问答互动的环节,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其中,让好的成为榜样,对稍差的多加鼓励。注意倾听、观察每位学生的言行举止,从而发觉他们内心的想法,进而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2.3 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

大学生之所以对体育有着不正确的理解,不喜欢体育,对体育不产生兴趣,是因为他们欠缺对体育的亲身感受,更谈不上从体育中体验到愉快的情感了。所以,我们应当先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论上认识并接受体育的价值,然后让他们切身去体验,从而感受到体育价值的存在,进一步提高对体育的认知度。

2.4 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们对那些有趣味的教材内容相对感兴趣。譬如冬天的户外雪地活动,夏天的游泳等等。体育教材中的球类运动、武术、田径等都非常受青少年的喜爱,所以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季节特点等一系列因素来选择那些趣味性较浓、娱乐性较多、竞争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来引发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一个好的体育教材,可以从各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游泳、做操、跑步、俯卧撑、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等,这些运动项目不需要过多的设备条件,同样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无论是哪一项运动,都有其自己的技术特点,这其中也必须遵循人体生物力学的原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把大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物理、生物等知识点都融入到其中,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5 提高体育教师的修养,合理处理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既是心理教育过程,也是社会活动的体现。由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过程组合在一起,其中夹杂着各种语言、行为。这样的一个活动系统中,我们不能将其中任何一部分独立出来去考察,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互动是这个系统中衔接各个主体部分的“中间人”,没有了互动,系统也就瘫痪了。所以说,在互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这就要求教师的个人素质、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做到博学多才,与学生们成为朋友,赏识学生,和他们多交流沟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教师们上课时穿着干净、合体的运动服,面容和蔼可亲,言谈举止大方,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和感染力。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要言简意赅,其中不乏幽默风趣的词句,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示范动作尤为关键,干净、利落、潇洒的示范往往会让学生们产生羡慕的心情。合理及时的保护与帮助,可以增强学生们学习、掌握动作的自信心,同时,也能让学生们更快的掌握动作要领。所以教师们的站位极其关键,合理的站位以及良好的帮助时机和保护手法,会给大学生营造一种安全感,让学生们敢于大胆地去完成动作。整洁宽阔的教学场地,安全而又规范的教学器材、设备,会使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反应,使他们愿意在好的环境中从事各种练习。

2.6 重视大学生的个性

体育课本身应当是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可以得到放松的课程,同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心理素质。这样的一门课程应当是多样化的,不能一视同仁、千篇一律地去教每位学生。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不同,每个人爱好的项目也不同。教师不仅要安排统一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体质的不同、性格的不同制定不一样的授课方案,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意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就避免了学生们有“不够吃,吃不消”的现象,才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2.7 细化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由于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体育教学的发展受到其影响,长期以来绝大多数的教学内容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竞技体育的技术性较强,大学生练起来难免力不从心,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这样一来,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大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体育课要倡导多样化的组织形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有计划地培养骨干、领袖。一堂篮球课,既有集体授课,又有分组练习、个别指导教育以及教学比赛环节,使整节课展现出良好的运动场面。大学生已经成年,自己能管好自己的同时,组织能力也在慢慢地成长、成熟,所以教师不必担心课堂会乱。即便是未成年的孩子们,也会自发地组织各种游戏,比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等,更何况是大学生呢。让学生们自己管理自己,既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3 结 语

从当前国内的高校现状来看,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大学生自主参加运动、锻炼的能力,方法有很多。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遵循教材,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研究出一套适用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大学生上体育课目的性的教育,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让大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对体育课的认识,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自主去运动、去锻炼,使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正向持久地发展下去。

G807.4

A

1674-151X(2015)04-084-02

2015-02-17

陈鑫(1982 ~),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排球教学与训练高校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大学生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体育课上的“意外”
体育课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