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之乡 冠军摇篮
——南通市体育成果追溯

2015-12-01 03:03任学明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4期
关键词:世界冠军南通市体校

体育之乡 冠军摇篮
——南通市体育成果追溯

近年来体育逐渐上升为一种文化,其价值远远超过体育本身,因为它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在网络上搜索的“体育之乡”,跳出的便是南通。南通体育创造过许许多多的辉煌,享有“世界冠军摇篮”之称,素有“体育之乡”的美誉。南通的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特别多。“体育之乡”是地域文化的标志,是地域经济的体现,更是地域人群特征的表现,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通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滨江临海,幅员辽阔,人杰地灵,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一个普通的地级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尖端体育人才,南通的体育已从体育层面上升为体育文化层面,这无疑对南通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发展活力。

南通体育历史源远流长

在南通历史上,体育活动在民间流传较广的有元龙灯、荡湖船、跳马夫、打莲湘、踩高跷、清郊游、放风筝、放信鸽、重阳登高以及踢毽子、石担、石锁、中华武术、弈棋等,并渐渐成为民间的风尚爱好。清末,新学兴起,西方近代体育项目逐渐通过教会学校和新学堂传入南通,一些学校开设体育体操、兵式操,其后,又传入球类、游戏、田径等项目,带动了体育活动的开展。1905年,南通地方学校召开联合运动会。1913年,张謇捐资兴建了南通第一个公共体育场。1949年2月,南通城解放,体育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纳入了国民经济建设的轨道,使南通体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50年,南通举办了第一届体育运动会。1954年3月,南通市体委建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体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南通市体育事业发展迅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以及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均取得巨大的成就。

南通体育硕果累累

多年来,南通在优先发展群众体育的基础上,始终把向国家和省输送优秀体育人才作为竞技体育的中心工作。目前南通市开设的业余训练项目主要有田径、游泳、射击、举重、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击剑、跳水、排球、蹦技、网球、摔跤、柔道、跆拳道、足球、篮球、手球、自行车等22个项目。全市共有业余体校9所,形成了以体育运动学校为龙头,市儿童业余体校、市少儿体校和体育传统学校三级业余训练网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体育优秀人才,其中,林莉、黄旭、葛菲、李菊、陈若琳、仲满、陈玘7位获得奥运冠军,共计18人获得世界冠军。截至2014年底南通籍运动员在世界三大赛共夺得85个世界冠军。南通体育健儿在世界大赛中取得冠军已经形成一种常态,这在国际体坛上也是非常罕见的。更值得南通人骄傲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8月12日南通籍运动员成就了“一日三金”的奇迹。至此,“南通——体育之乡”在海内外声名鹊起,为此南通市将8月12日定为“体育日”。

体育文化与冠军相辅相成

南通体育已注入一种长久的发展活力,这不仅仅是南通人力资源的充裕,更主要是南通体育思想的先进,领导科学有方,训练扎实,学校教育、群众体育、社区体育开展井井有条,组织健全、网络畅通、经费落实、群体参与,形成南通所特有的体育文化。

南通地域位置特殊,这里大多数人开始都是从东北、西北来的移民,客观上讲,人群比较强壮,同时也具备南方人的一种机灵,体育思想比较超前。早在上个世纪初,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先生就为南通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19年江苏省南通中学体育代表团参加了远东运动会,获得好成绩,受到当时的教育部长蔡元培先生接见,并挥笔题词:“绩健为雄”。历代的南通人对体育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们除了用体育健身外,更注重开展体育文化推动交流,这为哺育南通骄子成为世界冠军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一直在寻求体育与教育相互结合的最佳方式。2012年,结合南通的实际,体育和教育部门充分利用后备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优势,积极拓宽业余体校办学渠道,各级体校的文化教学全部依托到优质教育资源学校。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第23号文件和江苏省政府办公厅2011年第62号文件的精神,2011年南通市政府专门出台了9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体教结合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和保障机制。南通市体育局确立了“双纳入双考核”机制,规范了运动员入学升学政策,建立了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分流制度。2011年12月,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各省体育主管部门领导及体育运动学校校长等百余名代表,参观了南通市体教结合示范学校,2012年南通市体育运动学校成功通过“全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考核,并积极推进“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体教结合”的做法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解决了教练员训练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同时学校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为选拔一批批优秀体育苗子进行系统训练创造了条件。南通市“读训并重,全面发展”工作做法得到了全国体育同行的肯定。

南通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关键就是结合南通人自身技巧、灵活的特点,走出了一条集约化发展的“精兵之路”。投入少,产出高,是南通“世界冠军摇篮”的核心价值所在。南通竞技体育的项目设置、在训运动员规模、教练员队伍人数在全省一直处于中游,在省运会上的排名位置处于中游,年度输送到省优秀运动队人数也处于中游,但获得省运会、全运会、奥运会“输送贡献奖”的奖项,一直排在全省“前三甲”;市级业余体校的规模同样处于全省的中游,但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的效率,远远高于投入,特别是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共设置6个训练项目(游泳、羽毛球、乒乓球、体操、跳水、蹦技),6个项目全部培养出了世界冠军,据了解,这在全中国是第一个。南通18位世界冠军中,14位来自儿童业余体校,7位奥运冠军中有6位出自儿童业余体校。实践经验就是,把业余体校的主要任务定位在“发现和选拔人才、培养和打造人才、输送和跟踪人才”,把业余训练的长远目光瞄准“系统培养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南通市的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城乡广泛开展。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明显增强,体育人口明显增多,南通已经连续8年荣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为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供物质基础,自2008年开始,每年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拿出50万元,用于市区全民健身工程的维护和维修,2012年更是为地方公益金募集约1亿元;为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集聚各方合力,南通市成立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总队,下设20个志愿者服务队,每个分队每年的集中活动不少于5次,每个志愿者每年不少于15天;为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供有益补充,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南通市不断拓展健身平台,建立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省级俱乐部、市级俱乐部、县级俱乐部等500多个;为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提供有力助推,南通市以全民健身日、南通体育日为重点,开展各项形象大、规模大的全名健身月活动。全民健身的深入,使得南通人民的总体体育水平处于较高的位置。

近年来,南通市积极倡导体育消费新时尚,南通市体育场馆的服务项目逐年增加,全民健身服务创收也较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作为现阶段体育支柱产业的体育彩票,在南通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明显成绩。近几年来的销售总额,除2013年略有下降外,其他年份均逐年增加,始终保持苏中、苏北第一,增幅27.42%,列全江苏省第一,大大增强了体育自身的造血功能。

除了以上方面,南通市也具备较完善的输送机制。它明确指导思想,突出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奥运争光计划”,瞄准奥运项目、瞄准我国的优势项目,突出中心,注重质量,着力做好完善人才培养输送机制有关工作。完善输送作用,发挥导向作用;加大对教练员奖励制度和考核力度;对输送到省少儿体校的,南通市的标准也高于在江苏省年度比赛上拿到金牌所获得的奖励。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极大地调动了训练单位和教练员培养输送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和作用。建立选材网络,夯实选材基础。建立较为完备的选材网络,广泛选材、科学选材,是后备人才培养输送的基础性工作;建立由教练员、体育教师和科研人员组成的选材小组,每年举行科学选材培训班,普及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科学选材意识;各县(市)区每年召开选材运动会,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集中选材、身高选材和跟踪选材的三结合选材机制。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环境。一方面,加强对运动员的训练、思想、生活方面的管理,让他们感觉到时刻就像在家里一样,安心学习和训练;另一方面,做好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家属的慰问工作,为运动员训练提供理想的人文环境,充满人情味的工作方法,常常能够激励运动员发挥更大的潜能,创造优异的成绩。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输送质量。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教练员是关键。一个好的教练员往往能带强一个项目、带出一大批优秀运动员。近几年,南通市不断充实教练员队伍,陆续从专业运动员和优秀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了一批骨干到一线带队;同时,切实做好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

由此可见,南通之所以能够成为“冠军的摇篮”,是和南通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分不开的。无论从地理环境、人文素质、管理机制等无一不显示出它独特的优势。南通体育已踏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搭建的体育发展平台很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新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诞生。

南通市体育运动学校 任学明

猜你喜欢
世界冠军南通市体校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不速之客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玉泉冬奥文化节: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开讲“第一课”
台上三分钟
一所农村学校“跳”出10个世界冠军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梦之队,世界冠军2016!
我的团长我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