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2015-12-01 06:47陈艳玲贯丽丽杨宏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关键词:华裔华人作家

陈艳玲,贯丽丽,杨宏

(黑河学院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美国华裔文学是由移居美国的华人后裔创作,主要反映华人在美国的生活历程。华裔文学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印记,虽然很多华裔作家一再澄清他们所写的是美国生活,他们在内心也认为自己是美国作家,而事实上,不管他们是否承认,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中国背景和他们身上积淀的中国文化是不可改变的。

一、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一)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历程

华人移居美国的最早记录是1785年,随着华人的迁移,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开始出现。二战后,美国的移民政策也随之改变,这时,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华人赴美,在此期间,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大多以描写华人移民生活为主题,受到中美读者的欢迎,20世纪后半叶美国华裔文学空前发展。

(二)美国华裔文学的特点

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与华人移民的历史息息相关,美国华裔文学是在美华人于受压迫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当时的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主要是为了表现这种情况下华人的生存状况和心中的愤恨,表达他们期望得到与白人同样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的心声,同时,也反映了他们想成为“真正美国人”的根本原因。华裔文学作为多元文化及文学表述的重要构成,在当代美国文坛不仅拥有广阔的读者市场,而且华裔文化和情感也开始参与到美国社会文化的进程中。

二、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一)中国文化元素为美国华裔文学创作提供素材和形式参照

在美国华裔作家的创作中,中国文化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背景和创作素材,他们的作品不仅大量引用了包括中国传统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和古典神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及大量的中国文化符号,同时还运用中国小说起承转合的行文结构和创作手法。

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领军人物,汤亭亭在她的处女作《女勇士》中,将花木兰与岳母刺字的故事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现代女性。同时,在这部小说中,她还加入了龙、金蟾、长城、白虎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形象符号。而文中花木兰习武的过程也折射出了儒家文化修齐治平的人生观念。美国华裔作品在文本形式上也受到了中国语言节奏和行文结构的影响。汤亭亭认为汉语是有四声的语言,尤其广东话有更多的声调。它使作品的英语更富音乐性,因此在小说里她刻意模仿中国的语言节奏。她的故事形式也受中国故事形式的影响。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是美国华裔作家创作的基础,美国华裔作家通过对中国文化元素进行再创造来表现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尽管他们的作品表现出来的并不是纯粹的中国文化,但中国文化仍然是他们突显族裔性、表述华裔情感的重要标志。

(二)美国华裔文学中中国文化元素的变形

美国华裔作家受到美国意识形态的影响,有着特殊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双重文化身份和视野决定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继承具有其独特性,他们在创作中实际是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对中国文化进行再创作,因此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的中国文化并不是纯粹的中国文化,而是变形的中国文化。

汤亭亭坚持认为自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作家,虽然她在作品中借用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化元素。但她明确表示自己写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她在讲座中说:“我在写中国文化时,不是照搬中国文化,不是在翻译,而是写我所熟悉的生活,那是美国生活。”在《女勇士》中,汤亭亭将中国传统人物花木兰的形象进行改编,将其塑造成具有西方特质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是古代中国所倡导的忠义和传统美,而是西方社会所崇尚的独立和自由。

另一方面,在美国生长的华裔作家对中国文化并不了解,他们心目中的中国历史文化,多半是从他们父辈的讲述中得来的。他们首先是美国人,其次才是具有中国血统,他们生活在西方,受西方的教育,期望获得西方主流文化的认同。但他们身上积淀的中华文化是不可避免的,这使他们很难融入美国主流文化。当然,他们本身并不排斥中国文化,所以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是两种文化的杂糅和融合,是发生扭曲和变形的中国文化。

(三)美国华裔文学中中国文化的“误读”

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种新型文化,然而在对华裔作品的解读过程中往往出现各种误读,汤婷婷是典型的美国华裔作家,她在作品中有意利用文化误读策略改编中华传统故事,如花木兰和岳飞的故事。汤婷婷通过跨文化变形和移植,将花木兰塑造成一个与原型不同的坚定的勇士形象,其目的是为了表达对男尊女卑封建文化糟粕的不满。华裔在美国的生存状态使许多华裔作家不得不利用父辈所遗留下来的中国文化抒发自我,力争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因此,许多华裔作家通过对中国民间传说和神话的改写,将华裔文学与中国文化联系起来,这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在跨文化语境中机智的写作策略。

三、美国华裔文学对中美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中国文化的传承

在美国生活的第一代中国移民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他们一样保持中国血统和爱国热情,但他们在美国生活多年,受西方观念的影响越来越深,他们身上的中国文化逐步被孩子们所追求的美国文化融合,这一切使得中国文化在美国华裔中间出现了断档和缺失,美国华裔文化的发展恰好填补了这一缺失,尽管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并不是纯粹的中国文化,但在某种程度上会加深华裔后代对中国文化的印象和兴趣,这于美国华裔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促进中美方文化的沟通

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作家受美国文化意识的影响,他们的思维和逻辑形式都具有美国特性,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具有独特性,他们与其父辈看待中国文化的情感是不同的,他们潜意识里更倾向于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念,实际上他们是站在西方文化的角度去描写中国文化元素的,实质上这是一种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在客观上起到异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作用。

(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在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文化元素成为其凸显族裔性和表述华裔情感的重要标志,这就将中国文化引进了西方读者的视野,引起了他们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及好奇心。美国华裔作家受美国意识形态的影响决定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书写具有其独特性,尽管他们主观上并不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元素也并不准确,但这种新兴文学的发展确实为弘扬中国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结语

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国文化背景为特色,表现华人在美国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思想,中国文化是华裔展现自身族裔特性的文化空间,美国华裔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加强了中美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加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起到一种宣传和弘扬的作用。

多元文化在现今世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关注并研究美国华裔文学,实际上是关注跨国界的中美方的文化交融与碰撞,也是关注跨文化语境里华人的现实生活和情感。美国华裔文学中文化书写形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新视角。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文化的融合,消除文化壁垒,在创作中表现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

[1]管建明.中国神话的挪用改写和美国华裔作家的文化身份[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1).

[2]李贵苍.多元文化语境中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探讨与争鸣[J].华文文学,2003,(3).

[3]牟为姣,张卓.论美国华裔作家的国家身份建构[J].文艺争鸣,2011,(13).

[4]王丽君.从美国华裔文学看华裔美国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探求[J].北方文学,2010,(7).

[5]王理行.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的独特性[J].文艺报,2006,(7).

[6]吴冰.华裔美国文学的历史性[J].外国文学研究,2010,(2).

猜你喜欢
华裔华人作家
多措并举加强和改进华裔新生代工作
何为“华人”?
作家的画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