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5-12-01 06:47宋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江苏苏州215006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玛蒂尔文学作品诗词

宋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江苏苏州215006)

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宋莺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江苏苏州215006)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较阅读就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并且有效的阅读方法。比较阅读在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文章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最大化地提高了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学习效率。文章重在探讨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并且总结出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常用的方法。

比较阅读;初中语文教学;应用;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就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比较阅读符合时代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比较阅读就是把两个或者多个内容内涵相近的文本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别阅读,然后进行分析和总结。学生在通过对两个文本的分析和比较中,找到两个文本的共通点和差异点,然后在比较中学习到更深刻、更全面的语文知识,在学习的同时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等也得到提升,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比较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在分析不同的内容或者形式中提炼出更精华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把语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本文对几种比较重要的并且实用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运用比较阅读对同一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每一个阅读材料、文本,都是作者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感受或者个人经历作为源泉去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每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被作者赋予了情感、思想和生命的,不同的文学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学生在阅读优秀的文本时,学生会发现每一个作品所存在的想法、态度或者背景都是具有差异性的,所以需要我们去通过比较阅读来找出每个文学作品之间的情感、思想的差异,从而获得更多的感悟,学会更多的语文知识,并且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有三篇都是以描写“秋天”为特色的诗词,即《沁园春·长沙》《登高》和《雨霖铃》。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独自站在橘子洲头上,放眼望去,层林尽染,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在杜甫的《登高》中,秋天是无边的落木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那是一种站在高处向下望去的辽阔,是风急天高的伟岸。然而在柳永的《雨霖铃》中,秋天是哀愁的,是悲苦的,是淡淡的忧伤。不同的诗人所描述的秋天都被诗人赋上了不一样的特色,各自有各自的韵味。学生可以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秋天不一样的美,发现每个诗人的风格和写作手法,从而增强自己的语文素质。

教师在教新的课文时,也可以通过与先前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比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中《故都的秋》这一篇课文,如果教师让学生直接去阅读课文,让学生去直接感受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以及对秋天的感悟,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到文章的精髓,只是理解文章表层的意思。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先前所学的三篇诗词,即《沁园春·长沙》《登高》和《雨霖铃》。在比较阅读过后,学生便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到《故都的秋》中秋天是具有怎样的情感,是清凉,是安静,是一缕缕的伤感弥漫在故都的秋天中。这样学生就能更准确地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让学生真正的走进作者所带给我们的文学世界,领悟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自己的文学素养。

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也会随着作者的个人经历在不断变化着,这就会导致一个作者对同一个题材的描写中,其写作的风格也会出现差异。这就须要学生去通过比较阅读去发现不同风格作品中不同的内涵,从而了解作者的成长变化,也能学会更多的语文知识。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中郁达夫先生写的《故都的秋》,是人们都较为熟知的描写秋天的文章。但是郁达夫先生还写过很多以“秋天”为主题的文章,比如《天凉好个秋》《雁荡山的秋月》《北平的四季》《立秋之夜》等,这都是不同时期的郁达夫先生对秋天的不同的理解,所描写的秋天都是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学生在通过比较阅读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不同的写作风格所带来的影响,并且对于课文《故都的秋》的把握变得更加准确,最大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二、运用比较阅读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每一种文学作品的体裁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章结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学生在学习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时,就可以学会更多的写作技巧,并且对文章整体的结构把握也能更好。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熟练运用比较阅读来区别不一样体裁的文学作品,从而掌握更全面的写作方法。

例如,在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以下几篇文章,即《简笔与繁笔》《说“习以为常”》《拿来主义》,其中还有两篇文言文,《劝学》和《谏逐客书》。这几篇文章都各具特色,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章体裁。在《简笔与繁笔》中,整个文章的结构是以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分析,最后解决的步骤来描写的。在《说“习以为常”》中,作者则是运用“随笔”的写作方式来描写,没有固定的结构,作者从事业谈到自身,从现实穿越到历史,有理有据,看似不经意却别有一番风味。而在《拿来主义》中,作者以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破而后立,运用强而有力的事迹作为依据去证明自己的观点。与以上更具有差异性的是文言文,文言文《劝学》中,作者首先提出了论点,然后再进行分层论证,每个论证都清楚并且灵活,交互运用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强有力地证实了作者的中心观点。而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引古据今,引用历代昏庸君主的失败事实来指责秦王的逐客之弊,清晰简洁,却精确地表达作者希望君主重视人才的观点。经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学生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不同体裁的文章中的结构的不同,并且了解更多的论证方法,熟悉各种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和文学素养。

三、运用比较阅读对不同作家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不同的作家必然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他们所写的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也各不相同,这种风格的差异在我国古代诗词中的表现最为突出。

例如,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和曹植的诗词大多以苍茫雄健为主。而王维的诗词则细腻生动,高适的诗词则以边塞诗为主,充满边塞风情。李白的诗如其人,放浪不羁却又充满浪漫情怀,杜甫却与之相反,以沉稳的诗词风格闻名。其中还有白居易的优雅、李贺的变化多端、欧阳修的飘逸洒脱、柳永的缠绵悱恻和李清照的委婉含蓄。这都是不同的作者所赋予诗词中不一样的情感,其独特多样的风格,学生可以在比较阅读中慢慢品味,享受到不一样的文字体验,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运用比较阅读对同一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进行比较

在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着很多优秀的词句或者段落。这时候就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更好地掌握整篇文章。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中莫泊桑的《项链》这一篇文章,文章的前面介绍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生活环境,并且也向读者展示了玛蒂尔德7个“梦想”,这7个奢华的梦想是多么不符合实际,从而突出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强烈的虚荣心。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的法国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崇拜现象,把当时贪慕虚荣的时代特征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同时在文章的最后,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比较玛蒂尔德借项链和还清债务时的谈话,深刻地了解到玛蒂尔德从经历了借项链、丢项链和还项链之后的心理变化,从而更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

[1]陈平晖.比较阅读法例谈[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09,(5).

[2]薛慧琦.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3]甘其勋.知同与辨异——略论语文课的“比较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2014,(3).

编辑/魏继军

宋莺(1982-),女,江苏苏州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玛蒂尔文学作品诗词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十年蜕变:重读《项链》的思考
诗词之页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如果佛来思节退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