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链会计的职能与应用

2015-12-02 02:40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管理

黄 翊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 401147)

一、价值链会计的基本理论

(一)价值链会计概念

会计管理与价值链管理相结合,产生了价值链会计。阎达五教授对价值链会计的定义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及深层次关系进行研究,亦即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价值链能够合规、高效、有序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和价值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价值链会计的框架

以价值链管理为主,凭借空间和时间的二维方式,构建价值链会计的框架。在空间维度方面,以会计管理为主体的价值链会计联盟,替代了原来单一企业会计核算;原来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为主,而现在被以价值链核算为主的会计对象所取代;在时间维度方面,核心是实时控制。根据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序列,在事前做到统筹规划,在事中突出实时控制,而在事后着重分析考核,强调会计管理的全方位、全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价值链会计框架

1.价值链会计的理论框架

于富生、张敏在《价值链会计研究》一文中谈到,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包含3个方面:第一,核心是价值增值;第二,链,包括将企业所有活动作为整体与将供应商、顾客作为外延两个含义;第三,实时管理与控制,及时、完整是企业实现价值增值的保证。如图2。

图2 理论架构

2.价值链会计的管理框架

在空间维度方面,价值链会计包含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两种,在时间维度方面包含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3种。

事前管理包含3个部分:价值链会计预测、价值链会计决策、价值链会计预算。这3个部分的特点是:(1)价值链会计预测是对各种可能的价值活动会出现正价值效应还是负加值效应作出判断。当然合理科学的预测还应取得更多的辅助信息,诸如公司的历史信息、公司未来盈利的合理估计、行业现在的情况等等。(2)价值链会计决策是根据历史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分析,进行价值链会计决策,选出最优方案。决策是要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这个大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很多子目标,而决策时就必须在总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个小目标,并结合各种未来可能的影响变化,从实际、可行性等方面对比考虑各方案,最后选出最优的。(3)价值链会计预算的目的是为了决策的具体化、明晰化,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编制出具体的预算计划。它需要考虑各种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以及各方向的影响要求,是一个多维度的立体预算,扩展了传统会计进行预算的视角。

事中管理是对价值链进行分析的阶段,是整个管理框架的核心部分,它的主要工作是将前面选出的最优方案实施、控制,包括组织生产、监督生产等环节。该阶段主要流程如图3。

图3 管理流程

事后管理是指对工作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检验整个生产、管理过程的业绩,对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设置一定的评估指标,包括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等,在评估之前设立指标会使整个考评过程显得更加公正。其次,查看各个指标的情况,据此来了解价值链工作的实施情况、整体目标以及各子目标的实现情况,甚至还需要分析整个工作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该工作对企业形象、市场占有的影响等等。最后,针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价值链会计的职能

(一)实时反映与监督职能

价值链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与监督。这是指对信息的及时反映与揭示方面。反映分为对各项财务、非财务信息进行简单的略加加工的反映与对各分析结果的反映两种,这两种反映都强调及时有效。对企业而言,及时而有效的信息才能创造财富和价值。

(二)控制职能

企业的核心在于控制,只有依靠控制,才能实现工作目标。控制,就是企业采取一系列手段措施来使整个活动按照预期、按照计划展开,纠正各环节发生的错误,控制是企业工作顺利完成、实现目标的保证。而且,由于价值链会计反映了更全面的信息,掌握了更多的材料,控制这一职能就可以更好更准确地展开。

(三)预测与披露职能

价值链会计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项的职能就是预测与披露。没有事前的预测,就无法判断整个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有无朝正确的方向前进、是否偏离了目标,因此预测很重要,是工作有效高效运作的前提。而披露是最终目的,披露就是将各种问题展现在管理人员面前,让他们依据报告来采取各种措施,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如果不披露,那么分析、评价工作就毫无意义。

三、价值链会计的应用

(一)价值链会计的实际应用

价值链会计的核心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时间上,强调对企业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二是在空间上,加强对价值链上企业控制。

1.战略决策

价值链会计分析整个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来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预测企业收益,对整个生产管理活动项目进行决策、编制预算等等。

2.成本管理

价值链会计通过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了解企业各个环节成本情况,对其进行比较、动因分析来全方位调整、控制、改善企业的成本与成本结构,以发挥企业的最大优势。

3.最后是业绩评价

即制定价值指标来对整体活动的运作进行评价,包括各环节的运作状况、对目标的实现情况等,判断这次项目的好坏,更为企业进一步活动的选择、制定提供依据。

此外,还有两个原则需要注意:以作业为基础与以增值为导向。即是,企业在进行价值链会计的实际应用操作时需要追逐企业价值的增加,并以这个作为基准来进行决策管理,还要将每个作业作为考察的基本环节,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控制。

(二)价值链会计的应用方法

1.价值链分析法

价值链分析主要是对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进行动因分析,将企业的增值活动与非增值活动区分开来,采取措施扭转或者消除非价值活动;并进行进一步的竞争力优势分析,考察增值活动,优化成本,提高企业增值空间。

2.作业增值法

这种方法一方面是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成本管理制度。其主要强调要将重点放在作业而非成本上。价值链会计主要考虑作业投入成本与产出成本,核算作业增值,然后汇总作业增值,最后加总为总体价值增值。

3.平衡记分卡

根据财务情况、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和成长这4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经营绩效,并将财务之外的企业技术、竞争力的变化反映出来,将无形资产、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影响经营效益的非财务因素上升到了企业战略的高度予以控制。

(三)价值链会计应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1.分配问题

价值链分配成为问题的原因在于价值链会计的核心是实现价值链价值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目标就是为实现整体价值,而价值链上的企业有很多主体,所以在应用价值链会计时应首先建立健全完善分配机制。而合理的分配应建立在全面的成本核算基础上,一方面明确每个环节创造的价值,另一方面了解每个环节对整体价值增值的贡献程度,最后依据贡献程度的大小来分配价值链实现的增值部分。

2.企业间协调问题

作为价值链联盟的会计方法,企业间的问题在价值链会计中是主要的,也是关键的问题。而企业间在操作过程中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首先是信任。就如上面所述,企业有时不能选择自己的目标行动,而要根据整体来布局,这时就需要企业间互相信任,避免出现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现象。只有各自相信对方会按照计划行动,克服独自行动带来的收益的诱惑,才能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收益,实现相关企业的多赢。

其次是企业文化。由于价值链上的企业众多,而企业的文化不同,价值追求不同,采用的管理方法、理念不同,这就使得在实现价值链联盟时各企业的协调会出现一些不足,此时就需要相关企业在开始合作之前进行文化理念的调整。企业需要引进价值链的观念,使得“链”的概念深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包容性。

最后在管理上也要遵循相同的理念方法。各企业高层都要有“链”的概念,都要从整个价值链着手,根据公司的规模、生产经营状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3.企业自身要求很高

价值链会计需要将企业整体考虑,但是很多企业的行为可能只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未顾及整个价值链企业的利益,这时就需要企业能严格自律。同时也要求企业中员工的素质应很高。这样,企业的基础好,各环节工作完成的效率情况就越好。还有,管理人员要有先进思维、长远眼光,为实现更高、更远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实施价值链会计之前企业应先搞好自己心理建设,从长远角度来做打算,从基础到高层全面提高自己,实现价值贡献率的最大化。

[1] 綦好东,杨志强.价值链会计的目标确定与职能定位[J].会计研究,2004(2).

[2] 阎达五.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4(2).

[3] 叶婷婷.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价值链会计成本研究[J].会计之友,2014(4).

[4] 黎明.复杂性管理策略:关注整体性[J].重庆与世界,2013(10).

[5] 李广武.基于RCA的价值链会计企业间成本核算研究[J].财会研究,2014(4).

[6] WALLMAN S M H.The Future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PartⅡ:The Colorized Approach[J].Accounting Horizon,1996(6):253-274.

猜你喜欢
价值链价值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