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敏康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98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5-12-02 04:36毋桂花张志斌南志勇孙晋茜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氯雷鼻甲变应性

毋桂花,张志斌,南志勇,李 莉,孙晋茜,张 伟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临床上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据国内外统计,全球平均发病率为10%~40%,国内每年也有2000万人患病,发病率约为37.8%[1]。且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由于AR病情复杂、迁延难愈,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故成为中西医工作者的研究重点。西医对其治疗虽见效快,但往往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复发,远期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AR重视整体观念,通过分析疾病发病特点,辨证论治,可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在导师的指导下,笔者于2013年-2014年对鼻敏康颗粒治疗AR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标准的AR患者98例,病例均来自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按性别、年龄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29例,年龄15岁~64岁,平均(36±2.08)岁,病程 1~8年,平均(4.2±1.37)年;对照组男21例,女28例,年龄 16岁~62岁,平均(38±1.17)岁,病程 1.5~10年,平均(5.3±0.2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2004年兰州)制定的AR诊断标准[3]。①具有鼻痒、喷嚏、鼻分泌物和鼻塞4大症状中至少3项,症状持续0.5h~1h以上,每周4d以上;季节性鼻炎或花粉症,每年发病季节基本一致,且与致敏花粉传粉期相符合(至少2年在同一季节发病)。常年性鼻炎则在一年中多数日子里发病。②鼻腔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花粉症患者往往有明显的结膜充血、水肿,严重者眼睑肿胀。③变应原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至少一种为(++)或(++)以上/或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④症状发作期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呈阳性。主要根据前3项即可作出AR的诊断,其中病史和特异性检查是主要诊断依据。

1.1.3 纳入标准 符合AR诊断标准。医生向患者说明本试验性质、目的和程序,年龄在18岁~65岁之间,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AR诊断标准。②患副鼻窦炎或上下呼吸道感染、鼻息肉、严重的鼻中隔偏曲和哮喘发作期患者。③近1w内已使用其他治疗变应性鼻炎中西药物。④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或为妊娠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良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接受治疗的患者。⑤不同意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氯雷他定片10mg(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药房提供,批号:国药准字H20070030),于每晚睡前口服,1次/d。治疗组服用鼻敏康颗粒(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6g/袋)。开水冲服,2次/d。两组均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服药结束后第1天和第15天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病例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记分的总和、改善的百分率评定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改善率的计算如下。

C=(A-B)/A×100%。C代表改善率,A代表治疗前总分,B代表治疗后总分。

改善的百分率≥66%为显效,65%~21%为有效,<25%为无效。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2004年兰州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症状评分标准:1分:有意识吸气时感觉鼻塞,间断鼻痒,喷嚏(一次连续个数)3~5个,每日擤鼻次数≤4;2分:间歇性或交互性鼻塞,鼻痒蚁行感能忍受,喷嚏(一次连续个数)6~10个,每日擤鼻次数5~9;3分:几乎全天用口呼吸,鼻痒蚁行感无法忍受,难忍呼吸≥11,每日擤鼻次数≥10。

体征计分标准:1分: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2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3分: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

2.2 疗效观察

两组病例服药结束后第1天和第15天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服药结束后第1天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服药结束后第15天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两组服药结束后第1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2可以看出,两组服药结束后第15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67%,显著高于对照组(69.39%,P<0.05)。

3 讨 论

AR是由于体外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的、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包括季节性和常年性两种类型。临床以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涕、鼻塞和鼻痒为主要症状[4-5]。目前,西医对该病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仍是首选,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减轻充血药等,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因部分药物长期使用会出现失眠、厌食、易怒、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6],因此临床应用大大受到限制。氯雷他定片属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第二代抗组胺药,该药可以迅速与体内组织细胞表面的H1受体广泛结合并且抑制组胺的进一步释放,从而快速减轻患者的过敏反应。但据临床观察显示,氯雷他定片虽能改善AR引起的喷嚏、流涕及鼻痒等症状,但对鼻塞效果不明显,而且长期服用患者会感到乏力、头痛、嗜睡及胃肠道不适[7-8],说明氯雷他定片安全性不高,远期效果不稳定。

AR属中医学“鼻鼽”的范畴,中医对该病的认识从病因病机到预防治疗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素问·脉解篇》曰:“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9]。”《诸病源候论》中认为肺为娇脏,性喜温润,易受侵袭,指出“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首次描述了本病的典型临床特征,指出“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声[10]”。我们参考历年论著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为肺气虚弱,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流清涕;肺卫不固,外邪侵袭,正不胜邪,出现喷嚏、鼻痒等。导师结合现代医学观点,创制了能调理肺气、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经验方鼻敏康颗粒,本方由玉屏风散加减而成,方中有黄芪、白术、防风、白芷、党参、五味子、蝉蜕、细辛、甘草等。其中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有健脾补肺、益气升阳、固表的作用,白术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防风、白芷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作用,蝉衣祛风止痒,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五味子酸收止涕,甘草调和诸药,共奏补益肺脾,祛风止痒收涕之作用。对于AR患者来说,黄芪、白术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等[11]。五味子敛肺气,具有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等作用,细辛、蝉衣具有抗过敏作用[12],诸药合用从而达到治疗和延缓疾病复发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服药结束后第1天鼻敏康颗粒和氯雷他定片疗效相当,但服药结束后第15天鼻敏康颗粒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氯雷他定片,提示鼻敏康颗粒能有效改善AR患者临床症状且疗效持续、稳定,进一步证实中医药在治疗及预防AR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长期应用于临床。

[1]Pawankar R,Bunnaq C,Chen Y,et al.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update(ARIA 2008)-western and Asian-Pacific perspective[J].Asian Pac J Allergy Immunol,2009,27(4):237-243.

[2]韩德民,张罗,黄丹,等.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7.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治原则和推介方案[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40(3):166-167.

[4]宋卫军,李湘,谢强.变应性鼻炎 300例中医辨证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219.

[5]孔维佳,周梁,许庚,等.耳鼻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5-76.

[6]李丽华,王丽丽.穴位注射配合玉屏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28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158-159.

[7]朱瑾.变应性鼻炎治疗现状[J].中国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14(5):321.

[8]高建中,郭蕾.麻附细辛汤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42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3):41.

[9]罗亚锋,张洪春.晁恩祥教授辨治变应性鼻炎经验[J].天津中医药,2013,30(1):6-7.

[10]王聘益.加味玉屏风散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J].中医临床研究,2012,4(5):67-68.

[11]杜光.黄芪的免疫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0):953-954.

[12]张晓营.五龙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氯雷鼻甲变应性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祛风止痒方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孟鲁司特钠配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
氯雷他定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氯雷他定糖浆佐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