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Ⅱ型寻常型银屑病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2015-12-02 04:36高亚丽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家族史银屑病收缩压

高亚丽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钢总医院皮肤科,山西太原 030003)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常合并和并发其他疾病。1985年Henseler T等[1]根据患者的初发病年龄将寻常型银屑病分为Ⅰ型(早发型,初发年龄<40岁)和Ⅱ型(晚发型,初发年龄≥40岁),并已被多数学者采纳。以往研究发现,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压升高、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升高[2-3],但尚未报道高血压、超重/肥胖与Ⅰ型、Ⅱ型寻常型银屑病的关系。为此,笔者对30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寻常型银屑病302例(均来自2008年8月-2014年1月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其中Ⅰ型220例,男137例,女 83例,男女比例 1.65∶1,年龄 7岁~73岁,平均(32.93±12.46)岁,病程 0.017~49年,平均(8.75±10.52)年;Ⅱ型 82例,男 58例,女 24例,男女比例2.42∶1,年龄 40岁~85岁,平均(57.72±11.24)岁,病程 0.025~30年,平均(5.35±6.35)年。所有病例均符合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4],同时剔除有其他系统性疾病者。Ⅰ型、Ⅱ型银屑病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资料收集与分析

记录银屑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等)、病程、血压、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史、银屑病家族史(以患者为先症者,记录其三代以内家族史)。分析高血压患者银屑病的发病率和家族史。

用汞柱式血压计测右上臂血压,被测者取坐位,肘部位于心脏同一水平,检测前0.5h内未吸烟和喝咖啡,并在安静环境下休息至少10min,测两次,取其均数[5]。血压升高的标准: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5mmHg 者[5],高血压为就诊前已由心血管内科医师确诊的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计算如下。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所有数据均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用t检验或u检验,方差不齐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Ⅰ型、Ⅱ型银屑病与血压的关系

Ⅰ型银屑病患者高血压(16例,7.3%)的发生率低于Ⅱ型(13例,15.9%)(χ2=5.07,P=0.02)。Ⅰ型银屑病的收缩压/舒张压是(84~178)/(46~110)mmHg,平均(116.3±14.35)/(77.91±10.49)mmHg,Ⅱ型银屑病的收缩压/舒张压是(94~170)/(58~108)mmHg,平均(126.66±18.35)/(81.86±10.12)mmHg,两组间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63,P=0.00;u=-2.94,P=0.004)。

2.2 Ⅰ型、Ⅱ型银屑病与BMI的关系

Ⅰ型银屑病组身高/体重为(1.67±8.47)m/(63.25±12.59)kg,BMI是(15.36~35.35)kg/m2,平均(22.48±3.63)kg/m2;Ⅱ型身高/体重为(1.66±7.18)m/(65.30±13.28)kg,BMI为(15.96~49.83.49)kg/m2,平均(22.72±4.30)kg/m2。两组相比,Ⅱ型银屑病BMI值大于Ⅰ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9,P=0.01)。其中Ⅰ型BMI≥25kg/m2的有51例,Ⅱ型有2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25kg/m2时:Ⅰ型收缩压/舒张压为(100~170)/(64~105)mmHg,平均(123.41±13.26)/(82.88±9.47)mmHg,Ⅱ型为(106~170)/(64~108)mmHg,平均(133.74±17.76)/(84.35±11.31)mmHg,收缩压Ⅱ型大于Ⅰ型(u=-2.78,P=0.007)。

舒张压>90mmHg时,Ⅰ型 BMI为(18.29~32.65)kg/m2,平均(24.95±3.50)kg/m2,Ⅱ型(18.29~49.83)kg/m2,平均(25.12±6.17)kg/m2,两型间 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40mmHg时,Ⅰ型BMI为(20.00~29.75)kg/m2,平均(24.06±3.00)kg/m2,Ⅱ型(18.29~49.83)kg/m2,平均(25.04±6.70)kg/m2,两型间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Ⅰ型、Ⅱ型银屑病的BMI/血压与银屑病家族史的关系

Ⅰ型银屑病患者中有银屑病家族史者70例(31.8%),Ⅱ型16例(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35)。其中银屑病患者中有银屑病家族史者,BMI:Ⅰ型(15.36~34.08)kg/m2,平均(24.62±7.46)kg/m2,Ⅱ型(17.99~49.83)kg/m2,平均(22.81±4.20)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Ⅰ型(84~150)/(50~100)mmHg,平均(128.50±18.53)/(82.19±12.19)mmHg,Ⅱ型(94~156)/(58~108)mmHg,平均(116.56±13.84)/(78.07±10.36)mmHg,(u=2.92,P=0.004;u=1.39,P=0.16)。因此,在有银屑病家族史的银屑病患者中,Ⅰ型收缩压明显高于Ⅱ型。

3 讨 论

多数文献表明银屑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增大(5.23%~40.2%),但尚未见有关Ⅰ型、Ⅱ型寻常型银屑病与血压关系的研究[6-9]。本资料通过对我院30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发现Ⅱ型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型(P=0.02),且其收缩压和舒张压也分别高于后者(P=0.00;P=0.004),说明Ⅱ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压升高的发生率大。其中当BMI≥25kg/m2时,Ⅱ型收缩压大于Ⅰ型,说明随着体重的增加其收缩压更易升高。这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病高峰期为老年人,而Ⅱ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年龄均较大有关。因此对于尚未患有高血压的Ⅱ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应注意预防血压增高,低盐饮食,定期检测血压,及时控制血压。

另外,本资料显示有银屑病家族史的银屑病患者中,Ⅰ型患者的收缩压明显高于Ⅱ型,而Ⅰ型患者的年龄却明显小于Ⅱ型,说明前者与高血压尤其是收缩压的关系更加密切。

[1]Henseler T,Christophers E.Psoriasis of early and late onset:characterization of two types of psoriasis vulgaris[J].Am Acad Dermatol,1985(13):450-456.

[2]Zhang C,Zhu K J,Zheng H F,et al.The effec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on psoriasis patients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a hospital-based study[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11,25(1):87-91.

[3]高亚丽,陈爱明.206例银屑病患者血压的调查[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2(2):64-66.

[4]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08-1025.

[5]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160.

[6]Armesto S,Coto-Segura P,Osuna C G,et al.Psoriasis and hypertension:a case-control study[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12,26(6):785-788.

[7]Cohen A D,Weitzman D,Dreiher J.Psoriasis and hypertension:a case control study[J].Acta Derm Venereol,2010,90(1):23-26.

[8]李峰,晋红中,王宝玺,等.北京协和医院银屑病住院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调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5):583-585.

[9]庞晓文,杨雪琴.银屑病伴发高脂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32(5):583-585.

猜你喜欢
家族史银屑病收缩压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寻常型银屑病治验1则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汤显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寻常型银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