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综合干预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5-12-02 04:36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尿管尿路感染导尿管

刘 峥

(清华大学医院,北京 100062)

在临床治疗中,很多疾病如脑卒中、外伤昏迷、手术后等都会引起尿潴留或者尿失禁,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实施留置导尿管将患者体内的尿液持续性的排除体外。然而留置导尿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侵入性治疗手段,常常引起尿路感染。有研究报道,在国外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第一位,而国内居于第二位[1]。因此,避免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发生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分析了综合干预对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的疗效,探讨了引起尿路感染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2例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18~68岁,平均(46.12±12.06)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7岁~70岁,平均(45.69±11.91)岁。所有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尿潴留或排尿困难,均采取留置尿管,留置导尿时间24h~14d,且经实验室检查均出现尿路感染。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留置导尿时间、病情等级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例导尿管材质尽量首选硅胶,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对照组患者给予每天2次0.02%高锰酸钾溶液会阴部冲洗,尿袋每隔3d更换1次,每隔4h排空尿袋中尿液。观察组给予每天2次0.02%高锰酸钾溶液会阴部冲洗,尿袋每天更换1次,每隔3h排空尿袋中尿液,同时给予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陕西千汇药业有限公司),0.2g/次,3次/d,口服。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分析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进行4级判定。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4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无效:用药后72h病情无明显进步或有加重[2]。

2.2 疗效观察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8.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8%,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

2.3 不同性别及年龄导尿管致尿路感染发生情况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导尿管致尿路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及年龄导尿管致尿路感染发生情况

2.4 导尿管留置时间及尿袋更换频率与尿路感染的关系

导尿管留置第1天感染率为7.4%,第4天感染率为32.1%,第8天感染率为71.6%,第12天感染率为86.4%,说明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尿路感染的概率越大且感染明显增加。对照组每隔3d更换一次尿袋,第4天感染率为39.5%,第12天感染率为92.6%;观察组每天更换1次尿袋,第4天感染率为12.3%,第12天感染率为74.1%,说明尿袋更换频率越高,尿路感染发生情况越低。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难题,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管理者都认识到医院感染是影响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目前,留置导尿在临床中的应用频率逐年增高,因此应积极采取预防尿路感染的干预,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在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中,导尿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导尿管插入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可引起尿道黏膜损伤,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此外导尿管选择不当,也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因素之一。如导尿管过粗,增加了对尿道及膀胱的刺激;导尿管过细,易发生尿外溢且易脱管。导尿管的选择上要采用优质的导尿管以减小对黏膜的刺激和生物膜的形成,并定期更换,硅胶管组织相容性最好,不容易形成生物膜。本研究中,我们根据患者不同,选取不同的导尿管,而且都采用了硅胶管,避免了因导尿管不当而引起的感染,仅有2例因紧张而出现了插入困难。导尿管对人体属于异物,当导尿管插入尿道并长期留置尿道膀胱内,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破坏了正常的生理环境,削弱了尿道及膀胱对细菌的防御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发生的概率越高,这与岳素琴等[3-4]报道一致。

正常情况下,细菌多来自尿道口,这也属于留置导尿的腔外途径感染。尿道口与内衣裤、被褥的接触均可能引起尿道口及导尿管的污染,引发尿路感染。因此我们在研究中每天2次0.02%高锰酸钾溶液会阴部冲洗治疗及预防感染。留置导尿的腔内途径感染主要来自于集尿系统、集尿袋,主要是由于导尿管与接尿袋连接处细菌上行引起的感染。如果尿管连接处反复打开,细菌可经管腔进入膀胱引起菌尿。本研究中,观察组每天更换1次集尿袋,而对照组每隔3d更换一次,表明更换集尿袋频率越高,细菌感染发生的频率越低,与陈培红等[5]报道的结果一致。

在留置导尿管的同时,为了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一般都使用抗生素。但是要严格按照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来使用,防止形成耐药性。本研究中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我们给观察组口服氟哌酸,结果表明其疗效显著,对于感染的控制时间明显缩短。

因此预防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除了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外,还应该注意导尿管的选择、集尿袋的更换频率及会阴部的清洗,做到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留置导尿时间尽量缩短,合理使用抗生素,使得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1]苏汝霞.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6):633.

[2]朴元子,金兰姬,桑晶,等.济安舒能用于留置导尿管患者预防逆行感染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979-981.

[3]岳素琴,张延霞,袁康.医院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58-359.

[4]徐敏,徐榕,张优琴,等.留置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369.

[5]陈培红,陈爱清,陈秀萍,等.一次集尿袋更换时间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2,17(3):171-172.

猜你喜欢
尿管尿路感染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