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成长档案袋+”在教师研训中的载体创新和策略实施研究

2015-12-03 04:35孟旭东金燕琴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年20期
关键词:档案袋教研组教师队伍

孟旭东,金燕琴

(1.杭州市星洲小学,浙江 杭州310012;2.杭州市竞舟小学,浙江 杭州310012)

随着课程改革体系的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的保障。但教育不是一种显性特质非常突出的行业,决定了教师成长过程的慢热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对自身特质的不明确,导致教研组对自身团队建设的迷茫,学校管理层在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的时候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在教育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打造一支和谐发展、专业化明显的教师队伍是摆在每个学校管理层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现象一:教师对职业特征的模糊性

除去学科教学知识不同外,大部分教师在学校里做着类似的事情,经过几年几十年的积累后也很难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量化评定。尤其是同一学科的教师,因其日常工作任务的重叠性,更难明晰自己的职业特征。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很多老师很难概括自己的特质,有些老师感觉自己课堂教学能力比较强,有些老师感觉自己的科研能力比较强。同时相比于其他同类型的教师,感觉自己和他们差不多,又觉得有所不同。于是会出现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状态,对自己的职业特征的模糊也导致了他们对未来的迷茫,看不到发展的明确方向,不仅慢慢丧失职业理想,也逐渐降低了职业幸福感。

现象二:教研组对团队建设的迷茫性

教师对自身职业特征的模糊也延伸到教研组的建设,很多教研组长目前只承担承上启下的事务安排工作,组长对教研组内部教师个体的特征不了解,不知道他们的薄弱点是什么、优势在哪里,教研活动的开展也变得流于形式,虽然很多学校都会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工作小结,定期开展主题研讨,但很多都是临时想出来,长效性不明显。教研组团队建设的迷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教研组自身分析的缺失,对组内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特长、研究方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缺乏客观的数据支撑,对现状的分析缺失无法构建教研组团队建设的框架,更谈不上通过各种研讨培训等平台来发挥团队的特长、弥补不足,也无法让组内每个教师朝着不同的专业方向发展,构建多彩的教研团队。

现象三:管理层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观性

学校高质量办学需要一支稳定和谐的教师队伍,随着学校特色化办学思路的不断推广,要求教师队伍建设朝着科学配置、专业突出的方向发展。但是学校管理层在规划教师队伍时往往是基于行政领导对教师的个人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主观判断,在教师的科学配置、教师绩效考核、人事任命上,缺乏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撑,往往借助一个或者几个行政领导的主观判断来决定教师的职业方向发展,显得太过主观。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特性并不相同。管理层更应全面掌握教师个体、教研组团队的发展历程,借助科学的数据分析做出判断,这样才能关注到每个个体,引领教师队伍的和谐发展,打造良性发展的教师团队。

一、基于管理层级化的电子成长档案袋系统设计

基于以上的现象设计一个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系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通过数据积累和大数据分析来明晰教师个人职业特性,科学规划教师队伍。在设计教师电子成长档案袋时必须牢牢把握教师个体为记录主体,必须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简化教师记录的工作量,同时信息的采集要科学合理,并通过分析后能帮助其进行改善的,并要求推行一定的行政机制保障电子成长档案袋的有效实施。

1.成长档案系统功能设计

电子成长档案袋所登记的信息是要能直观反映教师成长历程的各项数据,因此和教师的职业特征紧密相连。根据前期调研基础,主要分成基本信息、个人特征、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德育能力、管理能力、学生辅导、后勤辅岗等与教师工作密切相关的数据为基础。对于信息的登记采集要求简单,方便教师对登记规则的了解,结合简易化和网络化的特性,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对自己的信息进行登记和更改,保障信息录入的及时。当教师在平台上注册登记后,通过表格的形式,把教师的一些最基本信息呈现出来,点击教师名字进入到教师个人详细内容页面,以信息类别、时间段等作为划分区块罗列教师的全部信息。

图1成长档案袋系统中对教师信息的表格化呈现形式

2.系统运行管理权限划分

在对电子档案袋系统功能划分时要设计不同身份教师的管理权限,使学校管理层能从上至下对教师的个人数据、教研组团队数据做到第一时间的掌握,便于科学规划教师队伍。教师数据的登记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形成团队数据和教师群体数据,不同身份的教师角色有不同领域的管理空间和职能。如图2所示,基于目前的学校管理体制,建议分成教师、教研组长、中层干部、校级领导等四类权限,每类权限分别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模块。也可以根据学校自身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权限的划分。

3.操作实施行政推行机制

电子档案袋系统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是一个新的项目,开始推行的时候由于教师个体对传统档案袋的依赖性和对陌生事物的恐惧感,往往会有排斥,这对电子档案袋的推行是不利的,因此也需要一定的行政机制助推电子档案袋的正常运行。

图2电子成长档案袋的系统运行权限结构

考核配套:在绩效工资范畴内,把电子档案袋的记录作为期末考核的一份子,学校行政领导对教师个体的期末考核依靠电子档案袋数据作为唯一基础,借助此项措施保障每位教师重视电子档案袋的使用。同时推行过期作废制度,本学期获得的信息数据要求在期末考核之前完成更新,保障信息录入的及时性。

奖励配套:在个人数据登记时,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优质课信息登记时,由于教师对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往往不愿意把教案、课件等内容上传,推行优质信息奖励配套制度,让更多地教师愿意分享自己的优质资源,对优质资源库的建设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可以让年轻教师对名优教师分享的资源进行再学习,快速提升个人素质。

二、基于信息采集的大数据分析整理及评价制定

在电子档案袋系统建立后,通过行政制度推动保障档案袋系统的正常运行,让每位教师及时准确的录入有关自己的各项数据,完成数据采集的关键一步,进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原理对教师个体、教研团队、全校教师队伍做全方位的分析,明晰在发展历程中的优势和不足。课题为保障信息收集的全面,通过行政制度推行要求教师录入近五年的个人发展数据作为第一手的底层数据支撑。

图3某教师个人综合数据分析

1.教师个体综合数据分析

教师个人数据分析在数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分化,根据前期对电子档案袋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以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德育能力、管理能力、学生辅导等五大方面作为教师综合数据积累分析的主要模块,教师在对自己进行信息完整录入后各项数据进行等值折算,就能自动形成一份以雷达图呈现的数据图表。

同样在数据积累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时间段对某位教师进行全面统计,分析五年内教师在各方面的成长情况,通过以年或者学期为单位对各项数据进行梳理,以折线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在个人统计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特性分析、年度分析等多种方法给教师以直观的数据分析,让教师能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便于明确目标实现进一步提升。

2.教研团队综合数据分析

教师个人数据作为教研组数据的一部分,教研组内多位教师通过自己不同数据的整合形成教研组数据,并对其进行整体分析,梳理教研组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除了对整个教研组的综合分析外,组内教师由于学科特性相同其工作任务也基本相似,如何区分组内教师不同的专业特长,寻找其适应的发展方向是教研组内部建设的重要课题,在电子档案袋中根据多位教师的综合数据比对,分析其数据积累后的不同特质。

图4教研组内两位教师的对比

通过对教研组团队的分析,不仅可以让教研组长对本团队的综合实力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后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中有所侧重,也可以分析组内教师的不同专业特长方向,做定向培养,使整个教研组的发展不至于偏科,而能打造一个全能型的教研团队。

3.全校教师队伍数据分析

教师数据分析是个体行为,教研组分析是小团队行为,而全校教师的数据分析则是教师队伍和谐发展的基础,是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的导向,也是建立一支优质高效的教师队伍的保障。全校教师队伍的数据分析相较于个体分析和团队分析,更偏向于基本信息的分析整理,对教师队伍有一个宏观上的梳理,包括教师队伍的年龄层次、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通过数据观察分析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图5某校教师年龄阶段和本科学历人数对比

在对教师队伍基本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电子档案袋的数据收集还可以结合教师或者教研组的特征属性进行交叉分析,从不同纬度来分析个体或者团队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在电子成长档案袋中对全校教师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在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梳理教师队伍横向发展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交叉分析,看出针对不同特性的教师队伍发展显现出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寻求原因,是电子成长档案袋对数据分析的价值所在,也是教师队伍建设必然要求。

三、基于多元化研训平台搭建的载体创新和实践

在电子成长档案袋数据收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各类研训平台,创新研训载体,针对数据分析结果,做定向的策略实践研究,让电子成长档案袋作为各类平台开展的基础,帮助教师队伍建设更有针对性,让每位教师明确自身的优势及不足,在开展研训活动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1.规划式——电子成长档案袋+诉求体系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对个人有个清晰的分析,学校才能针对个体或教研组整体来提供便利性条件,因此设计教师个人诉求平台和教研组的团队诉求平台为教师向学校领导进行意愿反馈的非常好的渠道。但教师在对自己做清晰的分析之前没有确切的数据支持是很难做到的,必须借助强大的数据作为支撑。

教师通过诉求表分析个人的优势特点和不足,并提出本学期的诉求和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在填表的同时教师就对自己的个人情况有个全方位细致的分析,结合学校的支持就能让自己在本学期更上一层楼。电子成长档案袋+诉求体系可以帮助教师个人和教研团队科学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对现状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规划更合理客观,不会让诉求体系变成一纸空文,走形式路线,而能真正起到规划目标的作用。

2.补差式——电子成长档案袋+教研活动

本校范围内的校本培训是扎实教师基本功能力的好平台,但是教研活动的开展如果没有针对性那只能是流于形式,而起不到实质性效果,这就需要教研团队能对自身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互相研讨解决问题。

利用电子成长档案袋的数据积累和分析,对教研组整体综合实力进行现状分析,对组内教师的长处与薄弱环节有一个较好的梳理,结合日常开展的教研活动进行研讨提高。尤其是针对教研组的薄弱点和组内教师各自的薄弱点,更应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内容,通过同伴间的互相帮助,通过专家的引领来解决问题,强化弱项环节。

3.培优式——电子成长档案袋+强项展示

有些教师拥有较好的专业素质,除了在学校教学上课之外,让他们能有机会向社会展示,把他们的作品和所教授学生的作品向社会展示,不仅让老师感受到成就感,也能让社会了解学校了解更多的教师。

原来有很多教师不清楚自己的强项在哪里,不明确自己的优势,通过电子成长档案袋的整理和分析,给教师一个明确的方向,让教师明白自己相比于其他人而言更具有某一方面的优点,并要对此优点进行再提高,结合校级、区级及更高平台的活动,让教师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去发挥。明晰自身,凸显强项才能让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断增强,也不会形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消极状态,而这也是需要能准确定位自己的强项所在,用好电子成长档案袋在教师职业成就感的提升上具有较大的作用。

4.诊断式——电子成长档案袋+技能赛评

电子成长档案袋对教师数据的积累记录,让教师看到自己日积月累的进步点滴,看到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差距,结合各级各类的技能赛评平台对自己的积累情况做一些诊断式排查,看看自己这段时间的进步在校内或其他领域的标尺在哪里。

在校内形成常规式的各种技能比赛,打通学科间的固有状态,以比赛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多元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区、市、省甚至全国的各级各类公开课、教师技能大赛、微课制作比赛等,通过各级各类的技能赛评,再与自己在电子成长档案袋中的数据积累做一些比对,重新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度量,做数据的更新记载,形成新的发展方向,日积月累下,教师必能不断修炼内功,达到真正突破自己。

在传统成长档案袋的基础上,基于软件研发配合研训活动的一次新尝试,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本次研究是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对于科学规划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针对电子成长档案袋,结合其对学校教师研训活动的补充和加深开展研究,通过对电子成长档案袋系统的设计和研发、数据采集和分析、结合数据分析结果的研训活动开展等内容,帮助教师队伍规划自身发展,协助教研团队梳理现状,为学校管理层提供政策制定的数据基础和报告分析,为科学配备学校师资,提升学校各项工作实效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董奇.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

[2]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赵德成,徐芬.成长记录袋应用的反思与改进[J].人民教育,2002.7.

[4]郭庆娟.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评价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

[5][美]Giselle O.Martin—Kniep著,夏惠贤,杨超等译.捕捉实践的智慧——教师专业档案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6]张德锐.教学档案袋:教师专业发展[M].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胡庆芳.教师成长档案袋发展的国际背景与实践操作[J].上海教育科研,2005.

[8]柯蒂斯.邦克.世界是开放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9]徐子沛.大数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档案袋教研组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反思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国内档案袋评价方式的相关研究概述
王者之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教学档案袋在美国教师教育计划中的应用探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