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公体课如何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①

2015-12-04 17:18万有善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教学方法大学生

万有善(黑河学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论高校公体课如何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①

万有善
(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摘 要:高校公体课是各个高校普遍设置的一门学科,国家针对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如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等,它区别于体育院校中体育课程,目的是通过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普遍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但是,近些年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在不断的下降,如何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已经成为了高校公体课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公体课大学生身体素质

1 高校公体课概述

我国体育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创建的“六艺”,其中“乐”“射”“御”的内容都涉及到体育教学,目的是将学生教导成为文武兼备的人才。到了20世纪80年,经过不断的历史演变,教育论渗透到体育教学领域,我国体育教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高校公体课,是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简称,区别于体育院校的专业体育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为非体育专业学生课设的体育课程,是大学生高等教育课程的内容之一,被称作“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和最高层次,是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对学生以后终生运动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1]。为此,国家在2014年修订版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更是出“绝招”,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毕业体育测试达标分数为50分,达不到的学生将无法取得毕业证[2],通过硬性标准的方式强迫高效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完善体育教学,加强大学生身体锻炼机会,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总括起来主要包括了8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和评价等。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目标是统领,内容是载体,过程是工具,环境是条件,方法是工具,评价是总结。这8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编木为林,共同组成了高校公体课完整的内容体系。

2 高校公体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增强体质是各国开展体育教育的共同目标[3]。但是近些年,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普遍不高并呈现却逐年下降的趋势,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高校公体课教学设置存在不完善。

2.1体育教育观念转变滞后

教育观念对体育具体教学起到指导作用。我国处在新旧教学观念的转变时期,既有传统的、旧有的以教为主、忽视学生诉求、注重技能掌握的观念,又有“快乐体育”“以人为本”等成为新的教育思想,这些思想交叉存在。大多数体育教师在这一思想的转变过程中,总是出现极端思想,要么不愿意接受这些新的思想,要么完全的新化,致使体育课设置的目的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锻炼和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

2.2课时安排过少

公体课是大学必修科目,但是与其他必修科目相比较,大多数学校将体育课集中在第一、第二两个学年度以内,课程为每周一次课,每次课为两个学时,课时长为90 min,在这少有的课时中包括了理论与实践课程,甚至与最后的期末考试等也包括在课时内,大学生的实际上课时间非常的少。

2.3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

公体课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校却是主导。学校安排课程内容,学生只能够选择接受。大学生是出于充满猎奇心理的阶段,但是现有的公体课普遍存在着内容枯燥,没有趣味、缺少新意的问题,从小到大学习的体育内容变化不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理论课程安排较少,学生对于相关体育缺少理论上的认知和认可,导致大学生对于某些课程直接就存在心理上厌烦,甚至是抗拒,不愿意去参加公体课。

2.4选课机制有不足

公体课选项课是给学生以选择的自主权利,让大学生以自己的需求为出发点选择具体的体育项目,将大学生的需求放在了首位,改变以往的学校有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状况,大大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公体课选课上存在着一系列的弊端,选前缺少指导,学生对课程一知半解,学生对自身的身体情况缺少了解,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选择,导致学生出现逃课、换课的现象。

2.5教学方法简单

公体课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其选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用与学生学习需要相适应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大多数公体课教师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一刀切的问题,实行简单教学,只是简单的将一些体育技能教授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理解以及接受情况,导致学生易出现厌学的情况,甚至出现运动创伤,不但无法实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反而危害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2.6教师主导不够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其自身具有的主导性扭曲为“主宰性”,强调对学生的管束,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要求和想法,只注重体育教学的短期效益,忽视长期效益,同时,教师的综合知识不足,无法做到因材施教,缺少创新能力,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

3 高校公体课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

生命在于运动。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初中、高中学生的体育教学基本上名存实亡,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的素质的目的往往成为升学率下的牺牲品。高等学校则是学生在学校阶段形成体育锻炼意识的最后阶段,高校公体课是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公体课该如何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转变观念

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育观念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每一个时期受社会、学生、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快乐体育”“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等思想在体育教育领域不断出现[4],这些教育观念突出强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树立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健康和素质,因此,这些思想应当积极的引入到体育教学观念之中,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在树立新型教育观念的同时,不能矫枉过正。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应当充分的均衡“力量”与“乐趣”之间的关系,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理念和目标之一,使得教学能够真正起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进一步满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还应当转变师生关系观念,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现代师生关系。

3.2增加课时安排

以往公体课课时安排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的重视不够,将公体课作为“鸡肋”看待,因此,应当加大宣传力度,使学校以及其他领导认识到公体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重视公体课,才能提高公体课在公共选修课课时中所占的比重。增加高校公体课的课时安排,一方面将考试时间与教学时间相分离,体育考试测评、考试的时间不再作为公体课课时的一部分,而是与其他科目的考试一样,根据需要独立安排时间;另一方面,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这里的分离是指理论教学不再占用实践教学的时间,将理论教学独立设置相应的学时安排。第三,应当减少选课的次数,变每学期一选择为每学年一选择。减少选课的次数实际上是变相的增加了体育课时,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对体育进行长期的学习。

3.3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教育内容是课程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不同于其他的教学内容,是以运动为载体,具有运动实践性、娱乐性、健身性等特点,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应当与这些特点相一致。在安排实践教学的同时,注重理论教学,增加理论教学的课时数,让学生对所学的体育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此外,公体课的内容设置上应当讲求“供求关系”,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充分体现学生的诉求,才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的鲜活、生动,更加的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在满足学生诉求的前提下,应当注意教材的选择,使复杂、杂乱的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教材的选择应当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使体育素材与教学内容之间有效衔接,科学合理的选择教材,有利于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在课程的安排和设置上,在保证教学体系完整性的同时,还应当加大开放性和现代性的力度。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外来运动项目被引入到国内,为学生所知晓和喜爱,因此,应当拓展新课程,使课程内容安排上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吸收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如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公体课之中。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固有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关注学生的心里感受,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固定的运行项目变成变被动运动为主动运动。

3.4完善选课机制

对自身状况和课程的事前了解程度对于学生能否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坚持下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在体育选修课之前应当对学生进行身体综合素质的检查和测验,了解学生的体质需求[5]。对于课程应当制定相关的手册、公开课等方式,对相关的体育项目选课的程序、选课的方法、每门课的详细信息、教师简介等内容进行介绍。使学生在选课前对自身以及整个体育教学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方便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适合的选择。同时,还可以改变学生对于公体课不过就是跑步、打球、做操等的刻板印象,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

3.5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应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分层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流动性分层次教学法、比赛教学法、发现法、情境法、领会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教师是绝对的主导,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使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充分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同时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特征、选择的运动类型以及教学目标和情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巧妙的运用,使教学方法更加的个性化,保证学生学习的公平性和民主性。教师还应当根据教学的时间和效率、教学的条件等要求选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还应当使学生对运动技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进而使学生能够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还能形成终身运动的思想和意识[6]。

3.6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在高校公体课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决定意义,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一方面通过参加专门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将教师的评价分散到学校和学生手中,实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评,同时设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进而有效调控教师教学行为,使其能够积极的致力于体育教学工作,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想学生之所想,提高教学水平。

4 结语

高校公体课面对的是大学生,解决问题之一是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其特殊的属性,因此,高校公体课的设置应当符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增加课时安排,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完善选课机制和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的使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实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建逊,邵义强,周俊飞.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发展的对策研究—以韶关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34(8):100-104.

[2]胡建兵.“体育挂钩毕业证”虽“绝”但有效[N].科技日报,2014-09-02(7).

[3]韩景军.普通高校公体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以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2):96-98.

[4]郦渊.顾亮.高校公体课教学理念与实际落差的个案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7):64-65.

[5]余岚.身体素质导向的体育选项推荐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28(2):74-80.

[6]刘红兵.川东北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学生学习兴趣调查[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4):1405.

作者简介:①万有善(1961—),男,汉,吉林洮南人,本科,副教授,从事高校体育教育与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b)-0080-02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教学方法大学生
谈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锻炼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