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跆拳道与武术礼仪的共性与差异

2015-12-04 17:18柳杰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跆拳道礼仪武术

柳杰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铜仁 554300)

1 跆拳道礼仪的研究分析

1.1 跆拳道礼仪的文化背景

中韩两国,地域相联、文化相通,早在高句丽、百济、新罗时代,韩国的儒教、道教文化,均为中国的儒教、道教派传教士前去传授,并结合当地的文化和习俗所衍生而来。道家的“虚静”和儒家的“重礼”都能帮助跆拳道练习者排除一切杂念,完善人格、健全精神。可见,跆拳道的哲学思想的雏形源于儒、道等思想[1]。从圆光法师为花郎道制定的精神信仰,可以看出朝鲜半岛文化深受中国的儒、道思想的影响,直到今天,跆拳道精神也是与之一脉相承的。

1.2 跆拳道礼仪的内在文化价值

跆拳道是一项非常注重和谐的运动项目,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性我们可以通过跆拳道动作和道服上发现圆、方、角三才思维得以考究。跆拳道品势的起势都是从防守动作开始,搏击技术是用来伸张正义和维护和平的,意味着跆拳道是非暴力性的。其文化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

1.2.1 礼仪规范秩序

首先,礼仪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使人变得有秩序、有道德、有文化、有修养,经过礼仪的训练,使人养成一种辞让之心、羞耻之心。“礼”无论是在人种之间、民族之间、国际之间,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礼始,以礼终”正是跆拳道的宗旨。它的礼仪方式就是行鞠躬礼,但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动作,训练者只要参与其中,都要遵守其宗旨。因此,跆拳道的礼仪训练,使人与人之、人与社会之间变得更融洽、和谐、美好。

1.2.2 技能传授者立场鲜明、比赛规则促进平等

任何一个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参与游戏的所有人都必须遵守,即讲究平等。跆拳道的竞赛中,裁判员执裁要公开、公平、公正;运动员必须遵循其竞赛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当今社会,还存在着民族偏见、种族偏见、人种歧视等现象,但跆拳道运动没有任何偏见,运动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点。跆拳道由技能传授者统一教学,招收对象不分人种、民族、性别、年龄,都可以获得学习的权利。

2 武术礼仪的研究分析

2.1 武术礼仪的文化背景

从历史学和逻辑学的角度看,武术的起源最早来自人与人、人与兽、人与自然的斗争,直至发展为军事服务。因此,民俗与民风必定存在于武术礼仪中,它是形成武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武术礼仪的形成受民俗和民风的影响,呈多元化的状态[2]。

农耕文明奠定了武术的基础,民俗与民风成为了武术礼仪的基石,武术礼仪独具形态的沉积于历史的长河中,为后人区别外来文明提供了参考。正是由于古代中国礼仪特征,所以我们在追溯传统武术礼仪的精髓时,选择的背景理所当然的是民间这块沃土。

2.2 武术礼仪的内在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武术礼仪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习武群落共同认可并建立起来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武术礼仪是武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武术活动,都应具备具体的礼仪规范,从内涵看,文武兼备与虚心求知并行,习武之人历来都自觉地、认真地贯彻和执行武术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中,武术礼仪文化的存在意义深远。文化包括风俗习惯、思想观念、身体的习惯、心灵的习惯,传统武术礼仪文化特质就是这四者相结合,它体现了意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3]。国家崇尚礼仪,则国家繁荣昌盛;家庭崇尚礼仪,则家庭和谐稳定,充分说明礼仪的价值。

2.2.1 有助于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高

礼仪文化因为符合统治者的意愿,和蕴涵着深刻的道德内涵以及它的部分内容和要求对人的欲望和思想有约束作用,因此能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经长盛不衰。礼仪与人的文化涵养和道德品行密切相关。《礼记·曲礼上》有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论语·为政》载:“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就是说,用礼仪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遵守社会规则,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特性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4]。

3 跆拳道与武术礼仪的共性

3.1 文化背景一致

中韩两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历史悠久,双方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古老的文明,在相互间频繁交流的过程中都受益匪浅。两国属于同一个文化地域,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相近的文化理念、价值观、伦理观[5]。

3.1.1 儒家、道家对跆拳道礼仪文化的影响

孔子在《论语》中有对礼的记载,古代“礼”的内涵极为广泛,涵盖交际、婚、丧、祭祀、道德规范、政策制度等,在做人方面孔子强调“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跆拳道运动也有同样的要求,当礼仪成为个体的行为习惯后,就会用礼仪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逐渐的将训练和比赛时通过礼仪培养的素养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这是跆拳道对孔子精神的借鉴和发扬。

3.1.2儒家、道家对武术礼仪文化的影响

武术谚语有言:“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不知者不与言,不仁者不与传”,以德为先,以德为上是儒家思想的基本要求。武术中的“八打,八不打”,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各个门派在择徒时都要求弟子们谦虚、孝道、尊师等等,主张择人从严,以忠厚老实者为最佳。武术中“仁学”思想不仅体现在择徒与训练方面还体现在武技的运用方面。武技在运用的过程中以制服为主,避免伤人,在武术的交手中,主张技术交流,点到为止。正如孔子所提倡的以仁爱的角度来进行“君子之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追求的是整体的和谐,在武术中表现为“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3.1.3 重礼、重仁、重和谐是儒道文化对武术与跆拳道礼仪的共同影响

儒道文化的重礼思想在跆拳道运动中表现为,礼仪贯穿训练;在武术运动中的表现是不知礼、不懂礼者不与教。重仁思想在跆拳道中的体现是,训练和比赛中,以击打得分点得分为主,而非致伤致残;在武术中则体现为,点到为止、避免伤人、制服为主。儒道文化重和谐的思想,在跆拳道中体现为,训练和比赛时,保持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和谐,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才可以顺利的完成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展现动作的魅力;在武术中表现为,只有注重内外的和谐,才能达到内外兼修。

3.1.4 价值功能相同

(1)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的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跆拳道运动中,礼仪的参悟过程是学礼、懂礼、重礼,礼仪对人所表达出来的现实意义,不仅局限在训练场、赛场,而且会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如:工作的不顺利、对方的不理解,该如何进行调节;同事,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怎么协调等等,跆拳道礼仪参悟的过程,就是个人道德修养提高的过程。

“尊师重道”是武术礼仪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武术教学中,教师的第一堂课,武德内容必不可少,武德是规范人行为的准则,是习武者在生活处世、择徒拜师、授艺习武、施武用武各方面的要求。谦虚好学、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品质都可以通过武德迁移到生活当中,从而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

(2)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跆拳道的历史道路曲折,现在成为了韩国文化的标志,规范的礼仪是跆拳道运动的特点,也是对外传播的基础,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对先辈们的肯定和敬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武术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条件。

4 跆拳道与武术礼仪的差异

4.1 对个人修养的实现过程存在差异

跆拳道礼仪的表现形式相对外显,而武术无论是技艺还是道德的修炼更多强调个人内省与自我体悟,在运动过程中进行修炼,礼仪的外在形式没那么严格,标准没那么统一,两者的侧重面与注意力存在差异。

4.2 礼仪标准化与执行力度存在差异

4.2.1 跆拳道礼仪规范统一,执行力度高

训练场到赛场,跆拳道只有一种礼仪形式,鞠躬礼。上课时,教练在讲解技术动作的时候,学生要么跨立,要么立正站好,如果有技术动作需要双人配合来讲解,教师会请一名同学上前,相互行礼,动作讲解完成后,相互行礼,学生归队。下课集合,教练向学生行礼,说“同学们辛苦了”,学生向教练回礼,说“教练辛苦了”,离开道馆时,学生会向教练行礼说“教练再见”,教练回礼“再见”。

一堂跆拳道课好像都在敬礼中完成,无论学生是“被迫”的,还是出自愿对礼仪的认同,给人的感觉是,服装统一,礼仪规范,而且执行力度高。

4.2.2 产生差异的原因

毛泽东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种学术思想迁移到武术上就是,拳种流派众多的中国武术,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都想拥有自己的个性,使自己与众不同,武术礼仪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不违反共性的原则下,追求个性、突出个性。

相比武术,跆拳道只有一个“流派”,两大体系,遵照同一种技术风格和礼仪规范,那么在实施的过程中,就变得简单、统一,易行、可操作性强。

[1]任晓凤.跆拳道礼仪内涵及其价值[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2(2):13-14.

[2]张久超,蔡仲林.对武术概念的再认识[J].四川体育科学,2004(2):78-80.

[3]马晓龙.再析“技击是武术的本质”[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1.

[4]丁晶晶.儒家思想对中国武术礼仪文化影响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

[5]金优敏.武德与跆拳道礼仪的比较研究[D].吉林:吉林体育学院,2012.

猜你喜欢
跆拳道礼仪武术
跆拳道奶奶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嘻哈跆拳道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