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为官做人之道

2015-12-05 13:37长深
中华魂 2015年9期
关键词:做官三严三实严三实

文/长深

“三严三实”为官做人之道

文/长深

日前中办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延伸和深化。这一教育定会触及不少人的灵魂。

做官要有做官的样子,这个“样子”就是“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严以用权,不严则会豁边;严以律己,己身正方能正人;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唯实方能立身,唯实方能立业,唯实方能立邦。“三严三实”质朴凝练,内涵丰富,涵盖了为官做人的方方面面。以“三严三实”这面镜子一照,“不严不实”的问题随处可见,以权谋私者有之,表里不一者有之,华而不实者有之,行无底线者有之,明知故犯者亦有之。《方案》是这样给“不严不实”者画像的:思想信念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宗旨意识淡薄、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党性修养缺失、不讲党的原则,滥用权力、设租寻租,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不直面问题、不负责任、不敢担当,顶风违纪、不收敛、不收手,对党不忠诚、做人不老实,阳奉阴违、自行其是,心中无党纪、眼中无国法等等,件件鞭辟入里,句句切中要害。不少人都埋怨现在的官不好当了,是的,私心杂念重、到处捞外快的贪官,当面说得好、背后做手脚的赖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庸官确实不好当了。要想当官、要想当个好官,就得“三严三实”。

做官是一阵子的事,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做好官,首先要做好人。所以“三严三实”也是为人之道、做人之本。我国历史上有个很有名的官叫张之洞。他在给子孙后代的遗嘱上这样写道:“我一生做人,志在正字、忠字,公忠体国,廉正无私,我可自信”,“平生不树党,不殖产,自幼不争财产。指公子辈云,汝等须记得此谕:兄弟不争产,志须在报国,勤学立品,君子小人要看得清楚,不可自居下流。”他主张做人要有人品,做官要有官品,没品就是“小人”,就是“自居下流”。这个“品”就是正、忠、勤、廉,就是不以职殖产,不结党营私。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在许多同僚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敛钱敛财一派乌烟瘴气的晚清官场,确实做到了廉正无私、独善其身。据《张之洞》传载,他死后“家无一钱,惟图书数万卷”。像他这样的朝廷重臣,捞钱的机会有的是。仅他负责办洋务那些年,修铁路、建码头、建煤矿工厂、造船造枪炮子弹,办各类学校等,从他手上流过的真金白银不计其数,换了第二个人,比如徐才厚、谷俊山之流,早已是亿万土豪。

温故而知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正衣冠。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就得从当领导的严起,抓住了“关键少数”,就抓住了治党的“牛鼻子”。正反两方面的教训一再证明,“兵随将领草随风”, 领导干部带头“三严三实”,就能带好一方干部队伍,就能带出风清气正的好作风,否则常常会出现“将熊熊一窝”式的塌方。严是爱,松是害,放任自流要变坏。在这时开展专题教育是抓到了点子上、抓住了要害。

“三严三实”道理并不深奥,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一时一事做到也不难,但保证一生都做到并不容易。所以这次教育“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不是一次性活动”,不搞毕其功于一役。真的做“严”做“实”,确不是一两次教育的事。教育的目的不是摆花架子,不是比谁的口号叫得响、花样搞得多,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检验教育的成效,开了多少次会不是评判标准,干了多少实事才是评价标准;表了多少次态也不是评判标准,是否风清气正、奋发有为才是评价标准。严不严实不实,不能光凭自我感觉,百姓自有定盘的星。老百姓出自内心地夸领导真的“三严三实”了,这个教育也就见效了。

猜你喜欢
做官三严三实严三实
“做官”的目的是什么?
做人做事做官“十不如”
立心守正——做官不可“厚黑”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我们转作风
中国关工委召开办公会议 要求把“三严三实”的精神落到实处
“三严三实”,好干部的人生指南
自觉践行“三严三实” 做合格新闻工作者
要夹着尾巴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