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不喝这口酒

2015-12-05 13:37李秋生
中华魂 2015年9期
关键词:于洋英雄

文/李秋生

于洋不喝这口酒

文/李秋生

前不久,央视《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专栏节目介绍了老一辈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洋。于洋主演过的影片很多,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大浪淘沙》《暴风骤雨》《青春之歌》《飞越天险》《山间铃响马帮来》等,尤其是他和王晓棠主演的《英雄虎胆》更是家喻户晓,风靡了一代人。

在现场,于洋的一个朋友说了这样一件往事,有一个酒厂的老板想请于洋做一个广告,只要于洋在荧屏上抿一口酒,并说一句“这酒真好喝!”就给广告费30万元。对这样一口万金的酒,于洋铁定就是不喝。于洋说,倒不是我和钱过不去,而是我不愿意为这口酒“喝”掉了我在银幕上塑造的英雄形象。当时圈内有些人说于洋真傻。于洋说,我能理解,这是每个人价值观不同。他说:一个在银幕上塑造英雄人物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会去做一个狗熊。

我是一个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人,从小喜欢看于洋主演的影片。于洋作为一个“英雄专业户”,在我的心目中形象本来就很高大,听了他这句话,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起来,禁不住为他点赞喝彩:于洋真是好样的!于洋是大写的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生活中的真心英雄,在他身上充满洋溢着正能量。

像于洋这种饱经风霜的人,拒绝喝这口酒,当然不是冲动,不是作秀,是他的价值观和一贯的为人之道。在一次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举办的“与共和国同行——银幕上的新中国形象”主题座谈会上,于洋曾感慨地说:“今天有些年轻人参加这个会我很感动,因为现在有的年轻人早已不屑于我们这种座谈了。”于洋还直言不讳地批评:“现在许多年轻演员接戏首先看人民币,第二再看剧本,我认为这是不正常的。”

同在一个文艺圈,有一些人面对广告的态度却与于洋大相径庭。一些知名演员为了一笔可观的酬劳,根本没有用过某种化妆品,却眉飞色舞地说某某化妆品“好极了”!还有一些人明明没有生过某种病,吃过某种药,却不负责任,昧着良心地说这种药很管用。他们难道真的不知道,利用公众人物的影响力这样去做,弄得不好无异于是在谋财害命!

我以为,活在当下,于洋不喝这口酒的精神极其可贵,不仅仅在文艺圈,在其他各个领域都值得提倡。众所周知,当下,打“老虎”、拍“苍蝇”、灭“蚊子”,追“狐狸”如火如荼,鼓角相闻。追溯这些贪腐分子的历史,他们中有不少人一开始也是满怀朝气,追求理想,斗志昂扬的。可是,他们在各种诱惑面前,没有于洋这种坚决“不喝这口酒”的警醒、气节和胸怀,结果被别人打开了原则和道德的闸门,从此一发不可收,“一失足成千古恨”。最典型的,要算是厦门海关原副关长接培勇,他不要金钱,不要女人,“红楼”楼主赖昌星拿他没办法,但后来发现他喜欢字画,于是,赖昌星就出重金购买了国内九位知名画家联合创作的《牡丹图》,终于将他一举拿下。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于洋为什么无论是在银幕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保持同样高标的形象?应该说,这与他多年来坚持自身的修养和始终持有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三观”有着直接的关系,他有一副“金刚不坏”之身,所以,在任何时候,他都能守住人生的底线坚持用真正的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任何抱有某种不纯动机的人,都不可能从他这里打开缺口。

我们置身于改革开放年代,市场经济大潮高歌猛进,主流无疑令人鼓舞,但物欲横流,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可以说,在这样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中,每一个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物质利益的诱惑。我们的脑子里不能光被别墅、轿车、股票填满,更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在灵魂深处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堤坝,这就是我们从于洋不喝这口酒中应该得到的启示。

猜你喜欢
于洋英雄
英雄犬
英雄保重
寻找英雄
Little Women (V)
Little Women (IV)Retold by M. Albers
Little Woman(III)Retold by M.Albers
副总一句话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