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届世乒赛与苏州城市形象传播

2015-12-05 13:38毋张明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体育教育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乒赛城市形象苏州市

毋张明(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第53届世乒赛与苏州城市形象传播

毋张明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对苏州市乒乓球的发展、苏州的城市形象定位以及世乒赛对苏州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进行概述与分析,指出:世乒赛在苏州举行展现了苏州城的城市实力,促进了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本土文化与乒乓文化融合,有利于文化的交融与传播;提升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塑造高效、勤政、文明的政府形象。

第53届世乒赛;城市形象;形象传播;苏州

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江苏苏州成功举行,世乒赛是国际乒联举办的全球最高水平的乒乓赛事,也是世乒赛首次在中国的地级市举办,苏州开创了先例,这与苏州市经济水平、人文环境、政府管理等城市实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江苏省体育局发布的《江苏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各市和县(市、区)要找准定位,积极申办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因此,苏州市充分利用这次契机,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形象,塑造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使得城市的众多资源转化为一种形象力,对于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苏州与乒乓球的不解之缘

2015年4月25 日,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WTTC)在苏州拉开序幕。苏州这个坐落于中国东方的千年古城,通过乒乓球这一项运动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光。在20世纪20年代初,苏州一批乒乓球爱好者推广了这项运动,其率先在学生中开展,而后在社会上兴起。但是那时乒乓球的相关设施还很少,所以常常出现“少数人打球,多数人围观”的热闹景象。根据《苏州体育志》记载,20年代末至30年代,苏州涌现了大量的体育团体和球队,其中以银星乒乓队较著名。还有记载显示,1932年至1935年之间,吴县每年举办一次乒乓锦标赛,共举行过4届。顾侍民编写的《苏州乒坛百年回顾》中详细介绍了苏州乒乓的历史,1976年5月15日,新加坡国家乒乓球队访问苏州,并与苏州市乒乓球队进行友谊比赛。1980年苏州举办了全国乒乓球等级联赛,苏州的国家级裁判吴承明担任副裁判长。1982年,日本国家乒乓球队访问苏州。1987年,苏州市乒乓球协会成立。而后,国家体育总局于2011年批准了苏州申办2015年世锦赛的申请,而这得益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与苏州所拥有的城市实力。次年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苏州成为2015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举办城市。

2 苏州的城市形象定位

城市形象通俗点来说,就是一座城市的外在物质形象与内在精神形象的总和,是整体化、全方位的精神风貌,也是城市文化的充分展现,是社会公众对城市认知的总体印象。城市形象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对内的整合作用与对外的传播作用。对内可增强市民的凝聚力与认同感,激发其作为主人翁的责任心和自豪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对外可促进开放与交流,展现自身魅力,无形之中提高城市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

据史书记载,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而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4000多年。它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其为中国历代经济、文化、教育、思想繁荣之地,苏州也成为最早将西方教育思想、体育项目等传入中国的口岸之一。1900年清光绪年间建立的教会学校——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更是为西方文化与体育在苏州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目前苏州老城区的格局仍保持着春秋时期的风貌,并有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景观。苏州不仅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更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它地理条件优越,位于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全市面积为8 488.42km2,其中市区面积2 742.62km2。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巿、昆山市、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据苏州市官方发布的数据统计,2014年末户籍总人口6 610 766人,全市流动人口实有登记数为6 989 000人。2014年底,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 443.8亿元,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04.8亿元,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 761亿元。其中,举办世乒赛所在的苏州市工业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 000亿元。苏州的体育基础雄厚,全市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 856.44万m2,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7m2,全年体育彩票销售40.01亿元,体育及相关产业年增价值超过169亿元,并已成功举办亚洲田径大奖赛、“环太湖”国际竞走赛、金鸡湖马拉松大赛等大型赛事。苏州的城市形象可以用融合、创新、致远、崇文睿智来概括,世乒赛所带来的乒乓文化正与苏州灵动、小巧、博采众长的城市形象相契合。

3 世乒赛对苏州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

3.1 展现苏州的城市实力,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

世乒赛的举办场馆地处于苏州市工业园区金鸡湖畔的国际博览中心,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属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年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同年5月工业园区破土启动。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0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35万元。全区集聚金融及准金融机构500家,全区外资银行数量占江苏省2/3。虽然工业园区仅占苏州市3.4%的土地、7.4%的人口,但是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江苏省第一位。其经济基础为世乒赛提供了物质保障,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网与世界各主要城市相连,轨道交通连接沪宁杭。同时,在世乒赛举办区域拥有四星级以上的国际酒店共22家,引进的新光三越、诚品书店等地标性项目,形成环金鸡湖区域的商业文化中心,主要景点包括李公堤国际风情水街、时代广场天幕商业街、摩天轮主题公园、水幕电影等。更是拥有久光百货、天虹百货、印象城、家乐福、沃尔玛、欧尚等商业旗舰项目,是中外游客购物休闲的天堂,并且在月光码头、时代广场、左岸商业街等街区汇集了各国风情的知名餐饮300余家。为运动员、国内外媒体与游客展现出了一个良好的生活、旅游环境。

世乒赛的举办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一是可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提高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世乒赛期间的门票、电视转播权、赞助费等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同时世乒赛推出与比赛相关的产品,如吉祥物、纪念品、球拍等。世乒赛对于苏州市的经济影响最终会体现在城市的GDP上。人们用于体育消费的开支每增加1%,就可以带动GDP增长0.5%。其二是能拉动相关产业的消费,尤其能带动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的发展,世乒赛期间,134个国家和地区的1 357人报名参加本届世乒赛,其中运动员546人。比赛还吸引了1 026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中央电视台将进行超过50个小时的电视直播。这为商家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并对相关产业的结构优化产生积极作用,不仅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提高,也给了苏州一个对外展示的国际平台,更有利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扩大城市影响力。

3.2 本土文化与乒乓文化融合,有利于文化的交融与传播

一提到苏州,人们就想到江南水乡,苏州在世人印象中是温婉的、含蓄的,园林的诗情画意、吴地方言的甜糯、刺绣的沉静。苏州的文化与乒乓球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它们灵动、小巧,实际上蕴含了很多能量,并且不断在创新和融合中发展。在世乒赛的开幕式上,丝绸、刺绣、评弹、昆曲等千年的吴文化被浓缩于短短的文艺表演中。本届世乒赛的吉祥物更是以“东方水城与乒乓球的相遇”为主题,用水把苏州与乒乓球联系起来,绿色弧形会徽既是一个乒乓球台,也是一座抽象化的水乡小桥,还有些像小半个地球截面。既体现出苏州的地域特色,又象征着世界各国热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民来到苏州,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苏州与世乒赛为了推广乒乓文化,同时在苏州举办了国际乒乓球挑战赛,由32名苏州草根选手对阵32名世乒赛资格赛中出局的专业选手。据苏州市乒协的统计,苏州市的乒乓球人口(即每周至少打球两次,每次不少于1.5小时的人)将近70万,并且近十年增长迅速,特别是青少年人口增长较多。苏州的本土文化借助世乒赛这个平台向全世界展示了苏州,世乒赛也借由苏州推广乒乓文化,这两种文化在相互融合中得到传播与发展。

3.3 提升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塑造高效、勤政、文明的政府形象

世乒赛选在苏州,既是对苏州的一种高度认可,也是对苏州的一种挑战,因为它涉及人力、硬件设施、安全保障、应急管理、资金筹备、赛事运营等方方面面。虽然如今的大型体育赛事都由专业的公司负责运营,但如果没有政府的参与,赛事将会面临种种挑战,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对世乒赛能否顺利举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世乒赛的举办有大量复杂庞大的工作,比赛期间还将举行开闭幕式、国际乒联全体代表大会、国际乒联执委会会议、乒乓科技文化论坛、乒乓器材文化展等活动,所以政府相关部门要具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成功举办比赛办。这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态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赛事工作。比赛运作困难重重,比赛的成功举办,就意味着举办方获得了高效、勤政、文明的形象标签,能够体现出政府具备较强的治理能力,这无疑会极大地提升政府在社会各界的良好形象,也为以后的大型赛事举办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苏州体育志》编纂委员会.苏州体育志[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3.

[2]于海娟.苏州近代体育发展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

[3]周雯艳.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业时代,2008(36):92-92.

[4]徐菁,刘军,邰崇禧.地级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的再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40-143.

53rd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 and City Image of Suzhou

WU Zhangming
(Sport Dept.,Suzhou Univ.,Suzhou 215021,China)

The paper analyses the origin of table tennis in Suzhou,city image of Suzhou and influence of the World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 on Suzhou's image.The World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 is carried out in Suzhou and displays the city power of Suzhou,which promotes the urba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ntegration of local culture and table tennis culture and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cultures.The competition can also improve the social governing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and establish the efficient,painstaking and civilized image of the government.

the 53rd World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city image publicity;image publicity;Suzhou

G80-05

A

1672-268X(2015)05-0076-03

2015-04-22)

猜你喜欢
乒赛城市形象苏州市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如何运用音乐语言塑造城市形象——以歌曲《呼伦贝尔蓝》为例
今年世乒赛取消,二战后首次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2015年直通苏州世乒赛选拔赛樊振东技战术分析
怀念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