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创新发展路径及启示研究

2015-12-05 16:00张松奎
山东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路径江苏省

张松奎,曹 原

(1.中国矿业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创新发展路径及启示研究

张松奎1,曹原2

(1.中国矿业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2.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

摘要:江苏省为顺利实现体育强省建设目标,全面完成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积极探索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路径:全国首创公共体育服务省部合作共建模式、全国首家成立公共体育发展研究机构、大力推广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运作方式、不断制定和完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大胆推行医保卡购买健身服务制度等。由于强化政府职责,转移政府职能,坚持惠民目标,发展体育产业,提供多元供给,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及体育社团组织建设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首位或前列。

关键词: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省部合作共建;发展路径

国务院于2013年7月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将全民健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2014年10月,国务院又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把建立健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切实履行好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作为新时期体育工作中重要的任务去落实。如何克服现阶段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积极探索公共体育服务创新发展模式,更好地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阐明了新时期江苏省加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意义,全面分析了全省公共体育服务创新发展模式,探讨了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取得的成就及给予我们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1江苏省全面加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意义

2015年是全面完成《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当前,江苏省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充分考虑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实际,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关系全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新江苏和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江苏省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加快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改革和创新“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群众体育工作格局,必须积极拓展公共体育服务内涵,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努力探索江苏省情和实情的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创新发展模式。

《江苏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江苏要在2015年建设成体育强省,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体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更加协调发展的宏伟目标。”近年来,全省各地以建设体育强国和体育强省为契机,深入开展体育强市、强县、强镇的创建工作[1]。目前,江苏省正在以实施国家体育总局和省政府合作共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为了顺利实现全省各市、县(市、区)在2-3年内全面完成省级示范区创建任务[2],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权益为出发点,以推动全民健身、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强化各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创新公共体育服务方式,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进一步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促进江苏省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确保完成江苏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任务,最终实现建设体育强省的战略目标。

2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路径分析

2.1全国首创公共体育服务省部合作共建模式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努力改善体育惠民工作,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国家体育总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12月达成了《国家体育总局 江苏省人民政府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合作协议》。这是全国首个签署的省部合作共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协议,这一崭新模式的开启标志着政府将以创新性的省部合作共建的方式协同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内涵提升,因地制宜的服务模式探索满足不同地区人民群众的健身需要与健康需求[3]。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权益为出发点,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有效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通过开展省部合作,推进体育事业改革创新,加强城乡统筹,突出软件建设,推动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建成符合当地实际、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将加大对江苏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活动开展、组织构建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帮助江苏省制定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服务标准,开展绩效评估,共同破解制约群众体育发展的难题,协同探索、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新路。江苏省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规划设计、标准制定、政府投入、绩效评估,加快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2.2全国首家成立公共体育发展研究院

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体育工作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必须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公共体育,让体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前不久成立的江苏省公共体育发展研究院以“深化公共体育发展研究、构建学术交流中心、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紧紧围绕“江苏省公共体育科研服务品牌”的建设目标,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政策决策服务、公共体育高级管理人才培训服务和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评估服务,着力打造成国内领先的公共体育发展领域的“政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研究院除对公共体育产业领域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之外,还将研究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问题,在江苏省已有的体育产业基础上,倾力打造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装备制造、服务贸易、体育旅游、体育康复等为主的体育产业体系和市场。努力探索一条以体育产业为核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协调互动的路子和锐意创新的“三个模式”:即城市发展新模式、体育发展新模式和体育产业发展新模式。成立江苏省公共体育发展研究院,对于加快推进国家体育总局和省政府共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提升江苏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3积极推广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运作方式

在现代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而购买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型方式[4],当前我国在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5]。2013年底,江苏常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常州市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实施办法》(试行),办法明确了“买什么”让百姓说了算、“怎么买”让第三方说了算、“如何实施”让承接主体说了算、“如何评价”让效果说了算等主要问题。2014年,常州市共推出了22个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向社会购买,除进行政府招标的4项外,其余18项赛事活动全部通过第三方评估的方式确定承接单位和购买价格,吸引社会资金总额超过了政府投入的99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实现了“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百姓满意”的“三满意”目标。今年,常州市进一步加大了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力度,购买项目由去年的22项扩大到31项,资金预算达400万元。

为不断完善常州市武进区全民健身设施的公共服务功能,满足广大市民的健身需求,去年武进区体育局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购买全民健身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县、区级体育局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公开招标是江苏省体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进步,是武进区体育局做好惠民、便民、利民工程的新举措,是政府转变职能,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贯彻国家体育总局和江苏省政府在武进区共同签署“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合作协议精神的一个新试点,彰显武进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先进示范性。

为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去年7月省体育局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江苏省本级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暂行办法》。对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承接主体条件、购买内容、购买方式、支付金额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购买方式采取定向委托、有限竞争和公开招标等3种形式,特别强调纳入政府采购项目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支付金额类型包括全额购买、成本购买,以及包括定额补助、以奖代补等其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

2.4不断探索和完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

为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要,提高体育设施使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全民健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江苏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划的状况,去年8月省体育局与省法制办拟定了《江苏省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明确规定由政府投资兴建并面向公众开放的各类公益性体育设施以及省内公办中小学校和省属高校的体育场馆、附属设施向社会开放,并鼓励社会力量所属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江苏省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率,省体育局及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体育场馆运营管理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免费、低费向社会开放。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是应民生需求而着力推进的民生工程。适时合理地开发学校体育场馆,走社会化模式,将有利于缓解当前场地资源不足的矛盾[6]。早在2008年,江阴市就出台了《关于扩大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经过近年来的推进,开放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有效缓解了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公共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有力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的促进和管理长效机制,使具备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设施全面向社会开放,江苏江阴市政府去年4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更加合理的解决了开放工作推进过程中逐步显现出的安全管理和运行成本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明确了相关责任,落实了经费保障。江苏常州市体育局也积极配合教育部门,进一步完善开放管理和资金补助办法,学校按照自愿原则,以时段和隔离两种方式操作,对申报开放的学校在主流媒体上公示开放设施和开放时间,目前全市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率超过80%。今年五一节期间,全省90个体育场馆群接待了105.1万人次健身人群,其中,免费低收费接待人次为86.43万,占总接待量的82.24%。

2.5大胆尝试推行医保卡购买健身服务制度

目前,我国慢性病死亡率达到80%,医疗费用占70%。如果把慢性病治疗的精力和费用投入到刷医保卡健身防病于未然,为慢性病防治唤醒沉睡的医保卡储蓄健康就显得意义非凡。同时,医保卡用于健身也为今后国家推进公共体育服务科学发展探索可行性路径。

较早尝试使用医保卡购买健身服务的城市是江苏苏州市,自2006年4月开始至今,已办理医保阳光健身卡37 255人次,划转医保健身费用4029.45万元。为鼓励参保职工更多地通过运动强身健体,苏州市将个人医保账户与光大阳光健身卡挂钩,凡在市区统筹范围内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医保个人均可申领“阳光健身卡”。苏州市社保中心借助体育健身这一平台,以阳光健身卡为载体,积极宣传从“有病治病”向“无病防病”的观念转变,倡导健身防病,节约医疗资源,提升健康水平理念,倡导百姓健康生活。近年来,江苏常州市体育局也与人社部门合作,市、区两级同步推进实施医保卡购买健身服务,首批4家场馆获得定点资格,全年刷卡消费近6 000人次,消费总额近350万元。苏州、常州等地的尝试正是在引导国民逐步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从科学健身中受益,充分发挥科学健身在慢性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推动国民科学健身和体育消费习惯的养成。

江苏推行“医保-阳光健身一卡通”服务具有一种引领作用,目的在于健身防病、健康储蓄,这是对健身理念的一种里程碑式的改变。体育与医学结合是做好全民健身工作的关键所在,把医保资金投入向全民健身方面进行引导,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重的慢性病问题,江苏省在这一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3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取得的成就

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覆盖面广,涵盖内容多。为实现江苏体育强省的总目标和加快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省政府和省体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1公共体育服务设施明显改善

通过实施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县级体育设施“新四个一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健身步道等建设,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13个省辖市全部建成功能齐全的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有体育场地”的目标。截至去年年底,全省90%的城市社区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新建健身步道600公里,健身步道总长达1000公里,为经济薄弱地区行政村新建健身路径1203条。中央财政补助江苏99个场馆共2714万元,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接待群众健身超过1840万人次,建成体育总局试点拆装式游泳池20个。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全省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01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7]。

3.2体育社团组织日益健全

目前,江苏省、市、县体育总会实现全覆盖,全省现有县级以上体育社团2096个,省级行业体协、单项协会和人群体协65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926个,乡镇体育社团4 000个,村级体育健身组织3万多个,全民健身晨晚练点3.9万个。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苏南乡镇街道覆盖率达95%,苏中、苏北覆盖率达80%以上,全省共登记团体会员15 000余个,个人会员170万余人。与此同时,全省积极发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江苏共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2.3万名,其中国家级1 204名、一级9 258名,国家级和一级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3.3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2014年江苏省体育局共举(承)办91项次省级以上群众性竞赛活动。全省各地经常开展全民健身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等活动,调动了群众参加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成功举办全省全民健身日、“沿江体育带”全民健身大联动等大型群体活动,各地举办了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基层体育联赛,以及元旦健身长跑、社区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和竞赛,形式丰富多彩,社会反响热烈。各市、县(市、区)运动会,乡镇(街道)运动会、业余体育联赛等在江苏已经形成制度。江苏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在35%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2.1%,均位居全国前列。

3.4健身指导及宣传水平大力提升

江苏全面建成覆盖全省的全民健身电子地图,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市、区)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覆盖,为基层群众进行体质测定和健身指导30多万人次,3.9万个城乡晨晚练健身点都配备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以贴近民生,贴近群众为根本工作方法,全省体育系统结合重大群体赛事活动,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短信等媒体,广泛深入宣传全民健身。

4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启示

江苏省紧紧抓住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努力创新公共体育服务方式,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市民百姓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努力建设设施更普及、组织更健全、活动更丰富、服务更优质、群众更满意的公共体育服务。

4.1强化政府职责,主导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现阶段,我国社会公众的基本体育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应坚持政府主导型模式,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要发挥强势作用[8]。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示范区建设,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全省体育改革发展座谈会和全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根据省政府实施意见要求,省体育局等21个省级机关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讨示范区建设职责任务分工,制定了《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办法》和《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指标体系》,进一步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推进方式。

4.2转移政府职能,探索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途径

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一方面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延伸覆盖,另一方面扶持体育社团承接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积极培育和拓展各类体育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探索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运作模式,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及学校体育场馆免费或低费向社会开放,进一步盘活了现有体育设施资源,提高了各类体育设施使用效率。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江苏各级政府加强科学规划,强化公共服务,广泛拓展公众参与性,实现多元供给,以满足社会公共性诉求[9]。

4.3坚持惠民目标,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全省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网络,加强与媒体合作,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强化科学健身宣传服务,积极开展国民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同时,加快“智慧体育”建设步伐,完善全省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数字地图,探索利用计算机远程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健身指导服务,集成各类体育信息资源,推动群众体育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开创高科技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新模式。

4.4发展体育产业,丰实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江苏体育改革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2011年起在全国率先设立省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将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多元化供给,拓宽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全省体育产业呈现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主体壮大、多元投入、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早在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就批准了昆山、江阴、溧阳三市为苏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打造了江苏体育产业现代化新亮点。江苏省体育产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已达626.11亿元,同比增长18.46%,占全省GDP总量的1.06%。体育彩票销售178.99亿元,同比增长14.87%,占全国总量的10.14%,实现全国体彩销量“九连冠”,极大地推动了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进程。2015年,江苏省计划再投入1亿元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目的在于丰富体育产品市场供给和拉动大众体育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玉超,马金凤.江苏省建设体育强省的内涵及实施措施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5):364-368.

[2]江苏省体育局.省体育局关于印发《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办法(试行)》的通知[Z].苏体群〔2014〕53号,2014-12-22.

[3]江苏体育局,国家体育总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合作协议[EB/OL].http://www.jssports.gov.cn/info/2014/1/10/info_79_56975.html.

[4]郭修金,戴健.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问题与措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3):7-12.

[5]汪波.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国际经验与我国推进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6):25-30.

[6]方东胜,陆亨伯,章昱涵,等.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慈溪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7):114-117.

[7]江苏体育局.陈刚局长在2015年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jssports.gov.cn/info/2015/1/15/info_2969_66038.html.

[8]曹可强,俞琳.国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及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1):11-15.

[9]张小航.公共性的回归:后新公共管理时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改革取向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4):27-32.

[10]王颖,等.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体育场馆区域发展研究——以济南市为例[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6):125-128.

Public sports servic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route and its inspir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ZHANG Song-kui1,CAO Yuan2

(1.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Xuzhou221116,Jiangsu,China; 2.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1,Henan,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realiz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sports strong province, complete the assignment of constructing public sports service demonstration sites and implement the state strategy of national fitness, Jiangsu province has explored the mode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Jiangsu is the first province to establish the provincial ministry of cooperation public sports service mode in China, and also the first to establish 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public sports construction.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s are actively promoted to purchase public sports services and continually develop and improve management practice on sports facilities opening to the public. Jiangsu province has boldly carried out the system of buying fitness service with Medicare Card. Due to the strengthening of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ies, transfer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dhering to the target of benefitting to people, developing the sports industry and providing multi supplies, the indicators of Jiangsu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and sports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become the top of the whole nation.

Key words:Jiangsu province; public sports service; provincial ministry of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route

作者简介:张松奎(1973-),男,山东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收稿日期:2015-06-29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5)06-0107-05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路径江苏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隆重举行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