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球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

2015-12-05 09:37郑志强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网球场网球教学内容

□ 郑志强 陈 宇(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高校网球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

□ 郑志强陈宇(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00)

高校网球运动发展迅速,但是,高校的网球教学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专家访谈法和文献法,对我国高校网球教学目标设计、网球教学基础设施、网球教学方式及网球教学内容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校网球应明确网球教学目标;加大网球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网球基础设施配备;创新网球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构建网球交流平台等建议。

高校网球教学改革发展

前言:近年来,中国的女子明星运动员李娜的成功带动了我国高校网球运动快速发展。高校网球教学是培养网球人口的重要场所,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网球运动的发展。为使网球运动在高校更好地开展,加强高校网球教学改革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将以高校网球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期能为我国高校网球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随着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快速发展,高校网球教学作为培育网球人口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叶魁等(2012)指出目前我国高校网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高校网球师资队伍弱,学历低;高校网球场地少,设施简陋,基础配备不健全;高校教学模式、思想落后,缺乏创新性;高校网球竞赛组织少等。卢志滢(2014)指出高校网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高校网球教学普及度程度差别较大,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师资薄弱,教学场地有限;学生基础薄弱,对网球兴趣不高,影响教学效果;高校缺乏对网球教育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能。网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当前网球教学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亚东(2014)指出传统单向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位置,基本采用大班教学模式,传统偏重认知过程的培养模式盛行,制约着网球在高校的发展。也有学者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制约网球教学的根源,王曦(2013)、唐敏强(2013)、王宝良等(2014)认为高校网球教学的方法落后陈旧,应该从高校教学方法的创新入手促进高校网球运动的开展。宋梅(2014)认为网球文化与网球技能传授一样重要,网球文化在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提高网球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学者们对我国高校网球教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不少研究尚未涉及到的领域,特别是缺乏网球教学理论的研究。本文借鉴体育有效教学的理论,分析影响网球教学效果与质量的因素,希望为我国高校网球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1、体育有效教学

1.1、体育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它强调教学效能的核定。研究指出,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另一类是从学生学习出发界定有效教学。李启迪等认为体育有效教学是指体育教师实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教学管理与学生学习和练习运动技术都具有最好的教学效果。它是在体育教学思想、目标、方式、方法、手段、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量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系统指标。

1.2、体育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子出发,将体育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其具体含义总结为以下九个影响因素:

表1 -1 体育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2、对高校网球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目标设置是建立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场地器材布置是实现教学基本设施,练习形式、运动负荷及课堂教学气氛调节是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因此,本文将体育有效教学的九个影响因素归纳为教学目标设计分析、教学基础设施、教学方式选择和教学内容安排四大方面。笔者将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提高网球教学进行分析,旨在总结目前网球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期为网球教学提供有效的改革与发展对策提供参考。

2.1、网球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网球教学目标设计指在网球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网球教学目标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设置。教材分析主要参考的是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分析就是分析学生的特点、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教学目标设置是建立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基础上的,做好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是设计合理教学目标的前提。因此,笔者认为网球教学目标设计的重点在于对教材、教师、学生分析。

教材主要是指教师参考的教科书、学生上课使用的课本,是教师编写教案、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依据。目前高校网球教学缺乏高水平教材,影响着网球课程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权威的教材的编写需要网球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目前高校网球教师往往多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缺乏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网球教师的总体学历水平较低,影响着网球教学科研的水平;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高校网球教学一直以技能传授为主,导致高校网球教师对理论研究重视不够。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设置需要教师兼具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理论水平。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对教材进行分析,编写教案。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且需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方便以后课程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多与学生交流,熟悉学生。再次,教师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为,设计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要求教师要设计的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最后,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在网球教学目标设计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学生也应该多与教师交流,了解教师的教学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师。目前高校师生局限于课堂来了解学生的情况,且由于学生人数较多,网球教师及场地有限,导致网球教学基本采用大班式教学(40-50人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系统了解,师生交流的时间也极其有限。可以看出能否进行有效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有赖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而当前高校网球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学历偏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制约着网球教学手段使用的有效性。

2.2、网球教学基础设施

网球教学基础设施指网球教学过程中必备的基础训练设施,如网球场地、网球墙等。场地器材的布置是为了有效实施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首先必须满足教学内容必须的场地器材;其次在满足必需器材条件下,还需要一些辅助场地与器材。目前高校网球设施主要存在以下情况:(1)网球场地不足;网球场地数量不足限制着网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其原因有多方面,如网球作为传统的“贵族运动”,在场地面积上的较高要求是影响场地建设的一大“先天不足”;(2)网球场地质量不合格;网球场地类型有草地、人造草地、软性场地、硬地、合成塑胶场地等,当前高校主要是硬地和塑胶场地为主。但一些高校网球场地无专业人士管理,使用者众多,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往往加速其受到的损害。(3)缺乏配套的练习设施;网球辅助墙是理想的陪打者,对墙练习适合初学者技术水平巩固与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网球场地少,设施不全,多人教学的问题。

2.3、网球教学方式选择

网球教学方式选择指教学过程中网球教学手段和网球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手段和方法容易混淆,从理论层面上理解,“手段”在前,“方法”在后,“手段”是一种可见的物质性标示,而“方法”是使用手段的操作程序。网球教学方式是网球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组合。网球教学方式主要是受到学生特点、师资设置、场地等因素影响,目前高校网球教师师资水平不足、场地限制、课时设置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高校不得不采用大班模式教学。目前高校网球教学每个班级人数大约在40-50人之间,但网球教学注重个体实战的培养和个人素质的提高,每个班级的理想人数在15人左右,大班教学的效果难以保障。传统教学即注入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示范和反复练习,其优点是通过动作的固化,可望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网球基本技能,不利之处是由于教师缺乏理论基础,学生无法尽快掌握网球的技术要领,导致教学内容单调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4、网球教学内容安排

网球教学内容安排包括组织练习、运动负荷设计和课堂氛围的调动。网球教学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场地限制选择不同的组织练习形式、设计合理的运动负荷,影响这方面的主要因素为网球基础设施配置、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师配置等。网球基础设施配置主要在两个方面影响网球教学内容安排:课上教学安排与课后巩固。高校场地资源及开放程度则是基本的影响因素。教师配置主要是指每个教师对网球教学的认识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擅长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3、高校网球教学改革与发展几点建议

3.1、明确网球教学目标

网球教学目标设计包括网球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设置等方面,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完善高校教材数量和质量。高质量的教材资料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建议组织优秀教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仅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有效的学情分析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因此应加强老师与学生交流,提高学情分析的有效性。再次,明确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学生学习进度不同,在做好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设置,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后,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应重视和加大师资选拔和培养的力度,加强网球教师教学理论能力。

3.2、加大网球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网球基础设施配备

网球在高校的快速发展,未来满足网球教学的需要,对网球教学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也要求更加完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网球基础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网球场地不足满足教学需要、网球场地质量不合格或无人管理、缺乏相关网球辅助设施(如网球墙等)。严重影响着网球的有效教学。

网球基础设施是为网球教学的基本前提,缺乏网球基础设施将影响网球教学的开展,笔者认为在这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积极争取学校对网球的重视,加大对网球场地的投入,保证满足教学的需要。(2)在网球场地建设上加强监督,保证网球场地质量达标,同时学校应加强对网球场地的管理,合理地对网球设施进行科学的规划和使用,提高网球场地的使用寿命。(3)建设与购买网球教学相关辅助设施,缓解场地不足的“拥挤”现象。鉴于网球场地及其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比较高,学校还可以选择与企业合作,以购买服务、公私合作等模式共建网球设施,开发网球场馆的市场价值,缓解高校的资金压力。

3.3、创新网球教学方式

通过对网球有效教学的分析表明,有效的网球教学方式是网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最优组合,基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当增加网球理论课程和网络视频教学的比重。校方还可以尝试俱乐部教学模式,即对网球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来学网球,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年级高的学生可以参与俱乐部内部管理和网球初级教学,形成以年级为界限的层次管理模式,期末由老师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弥补了大班教学模式的不足,同时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减轻教师的负担。(2)创新教学方法,使网球教学方法能够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网球运动的技战术发展规律、现代社会化的发展。如情感式教学、因材施教式、探究式教学、渐进式教学、异步式教学的运用等。除此之外,合理的考核制度是检验高校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高校应改变期末“一考定终身”的考核制度,建议设置阶段性考核,细化指标,分时段考核不同技战术。激励学生长期参与网球运动。

3.4、丰富教学内容,构建网球交流平台

首先在网球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发挥自身的长处,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及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网球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在网球运动中花时间和精力学习并提高网球技能。其次,完善高校网球竞赛体系,以比赛形式促进学生练习网球。参加网球比赛是检验和锻炼网球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为了适应我国高校网球的发展及促进高校学生参与网球运动,各高校应抓紧完善常态化高校网球竞赛体系制度,定期举办比赛,以比赛为的形式促进学生课后练习网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推动教学效果。最后,高校应扶持校内网球协会和网球运动队的发展,给予他们一定的政策性优惠,如果条件许可的话,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便于校内网球活动的开展。

4、总结

伴随着世界网球发展浪潮,我国网球事业也蓬勃发展,网球运动广受高校师生的青睐。高校网球教学作为社会网球人口的输送“基地”,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网球事业的发展,综上研究表明,目前高校网球教学在网球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配备、网球教学效果、高校网球组织等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因此,各高校应明确网球教学目标,加大网球基础设施的投资,创新网球教学的模式,注重网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网球教学内容,完善高校网球竞赛体系,提高网球教学的有效性。当然网球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远的,周期长,见效慢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应建立长远的规划,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战略的眼光,消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探索一条适合我国高校的网球教学模式。

[1]李芬,杨宗友.关于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4(06).

[2]李启迪,邵伟德.体育教学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卢志滢.探讨高校网球教学改革与发展策略[J].才智,2014(34).

[4]任亚东.试论高校网球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4(32).

[5]宋梅.网球文化对高校网球教学的影响[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4(04).

[6]唐敏强.高校网球教学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8).

[7]王宝良,郝明宇.高校网球教学的创新改革[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04).

[8]王贵军.教师素质与网球教学[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04).

[9]王曦.浅谈网球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 (03).

[10]叶魁,王汉锋,吴维彬.论我国高校网球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07).

猜你喜欢
网球场网球教学内容
白宫建新网球场被批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占先
脑洞大开的网球场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赤峰市网球场馆运营状况研究①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