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2015-12-08 22:00刘贵超丁毅张书仁贾少志
影像技术 2015年3期
关键词:氏杆菌脊柱炎脓肿

刘贵超,丁毅,张书仁,贾少志

(1.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CT室,南阳473000;2.河南省新乡市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乡453100)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

刘贵超1,丁毅2,张书仁1,贾少志1

(1.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CT室,南阳473000;2.河南省新乡市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乡453100)

目的:研究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的25例患者均进行摄片、薄层CT平扫及MRI检查,观察病变的发病部位、骨质破坏程度、周围软组织侵犯情况。结果: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好发于下腰椎椎体上下缘,椎体破坏与骨质增生硬化同时存在,破坏灶小而多发,无死骨片,椎弓根无破坏,周围有硬化带,新生骨内可见新的破坏灶,椎旁可见脓肿形成。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影像学均具有特征性表现,加强对布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率,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布氏杆菌病;脊柱炎;结核;CT薄层扫描;骨破坏;死骨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也称马其它热、波状热,是由各型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全身传染性及变态反应性疾病[1],此病最初主要发生于牧区,是比较少见的职业相关病。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主要由食物(乳制品或涮羊肉等)引起的城市性疾病。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有回升趋势,疫情形势严峻[2],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布病常侵袭脊柱引起脊柱炎,多数患者以腰疼、发热就诊,其临床症状及影像表现与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等病症相似,极易引起误诊误治。现对我院自2010年7月以来收治的25例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总结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自2010年7月以来有完整病史资料的布病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在28-62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患者均居住在农村,其中7例患者曾在牧区工作过,1例兽医,1例曾食用过病死羊肉。所有患者均有牛、羊接触史或饮用过未经消毒灭菌乳制品和涮羊肉史。25例患者均因腰疼乏力、关节疼痛而就诊,有时向下肢放射疼,15例患者伴发热、盗汗,体温>38.5℃,应用抗生素可退热,但易复发。25例患者中1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病理结果提示炎性肉芽肿。

1.2 检查方法

1.2.1 仪器与方法

本组25例患者均采用X线摄片及CT检查,其中21例患者行MRI检查。CT检查使用美国GE Optima.CT520Pro16层螺旋CT扫描,螺距1.0,层厚2mm,重建间隔2mm,管电压140KV,管电流250mA,扫描结束后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多方位显示病灶及其周围结构。采用Siemens 1.5TMR仪,常规SE及FSE序列行矢状面、横断面扫描。扫描参数:T1WI:TR∕TE200ms∕10ms,层厚4mm,间距0.4mm;T2WI:TR∕TE2400ms∕104ms。

1.2.2 实验室检查

本组25例患者结核抗体阳性2例,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5例,其余抗核抗体、结核抗体、HLA-B27均阴性,23例血沉增快,标准血清布氏杆菌凝集实验(SAT)滴度均大于1∶160,这有助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

2 结果

2.1 发病部位

25例布病患者中18例为2个椎体受累,其中3例为L1、L2椎体,4例为L2、L3椎体,5例为L3、L4椎体,6例为L4、L5椎体。2例为L2、L3、L4三个椎体同时受累,单椎体受累为5例,其中4例为L4椎体,1例为L2椎体。

2.2 CT表现

CT显示骨质破坏为多发小类圆形或斑片状低密度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甚至整个椎体密度普遍增高,硬化带内可见新的破坏灶,继续发展可累及半个甚至整个椎体,临近椎体密度增高,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破坏,关节面增生硬化。破坏区内未见死骨片,椎弓根无破坏,此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特征性表现,可用于脊柱结核的鉴别诊断。椎体边缘见明显骨赘形成,呈“花边椎”表现。本组患者中19例椎旁脓肿形成,脓肿内无钙化,14例脓肿压迫椎管,推压临近腰大肌致椎管狭窄,未见脓肿流注的直接征象,5例患者后纵膈韧带见条性钙化。

2.3 MRI表现

MRI可早期发现骨和周围累及的软组织信号异常改变,T1WI、T2WI均呈低信号改变,椎体边缘虫蚀状骨质破坏,周围骨质硬化,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明显,可形成骨桥,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坏死呈低信号改变,椎旁脓肿呈典型的长T1、长T2信号,边界不清,脓肿信号不均匀。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特点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系地方病,多发生于东北和西北牧区,因人与病畜接触或食用了病畜的乳汁或食物(乳制品或涮羊肉等)引起,羊或羊类乳肉制品为主要传染源。3类人群为易感人群:即在牧区有病畜接触史人员;饮用未经消毒灭菌乳制品的人群;与含菌培养标本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3]。该病的流行病学已经从一个主要是职业相关性疾病演变成一个主要由食物引起的疾病,这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3.2 临床表现

布病临床常见症状为发热(多为波状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贫血等症状,同时伴肝脾淋巴结肿大,多发性、游走性全身肌肉和大关节痛,逐步表现为骨骼受累,其中脊柱受累最常见,尤其是腰椎,受累部位出现持续性腰疼及下背部疼,局部压痛叩击痛,伴肌肉痉挛、脊柱活动受限[4]。病变在脊柱不同部位表现为相应的神经根放射疼或受压症状,易误诊为脊柱结核或椎间盘突出症。

3.3 累及部位在CT影像上的表现

①骨改变:早期可见骨质疏松,数周后出现骨质破坏,多侵及1-2个椎体上缘,少数为3个以上椎体。病灶呈软组织密度,未见死骨形成,椎弓根无破坏,此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特征性表现之一。破坏区边缘清晰锐利,呈不规则虫蚀状或刀锯样破坏,后期硬化增生形成骨刺,重者形成骨桥。

②椎间盘改变:椎体破坏均伴有相邻的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破坏,骨关节面增生硬化。

③椎旁软组织肿块(炎性渗出):椎旁软组织影与椎体破坏区相连,形态不规则,界限清晰,推压临近腰大肌,部分致椎管狭窄。

④骨膜改变:椎体骨膜增厚,由中间向两侧膨出,椎体边缘骨膜增生肥厚钙化,形成“骨赘”,新生骨赘加上其间的破坏灶构成“花边椎”的特征性表现。

⑤韧带钙化:主要表现为前纵韧带和棘间韧带钙化。

3.4 累及部位在MRI影像上的表现

MRI可以早期发现骨和周围累及的软组织信号异常,椎间隙变窄,椎体呈不均匀信号,并发现椎管内硬膜外脓肿、破坏的椎间盘或炎性肉芽组织突入椎管,相应水平脊髓受压,椎旁脓肿为界限不清的脊柱旁异常信号,其特征是没有明显的局部组织反应,Akman认为在MRI上脓肿边缘的增强信号提示结核性脊柱炎[5],而本组显示脊柱旁可见薄而不规则增强的脓肿壁和界限不清楚的软组织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压脂像椎体、椎间盘、附件及椎管内呈不均匀高信号。

3.5 鉴别诊断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主要与脊柱结核和化脓性脊柱炎鉴别,三者在临床和影像学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均有发热、乏力、腰疼等症状,影像学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等,极易发生误诊,主要鉴别如下。

①脊柱结核[6]:脊柱结核有结核感染的临床特征,多为午后低热、盗汗、乏力,腰腿疼表现不如布病明显,且多有肺结核病史,影像学多为2个或以上椎体同时受累,以椎体破坏和骨质疏松为主,破坏区内可见死骨片形成,伴椎弓根破坏,常见受累椎体失去正常形态即塌陷,脊柱向后成角畸形,椎旁出现寒性脓肿(腰大肌脓肿),且脓肿内可见钙化,结核菌素实验多为阳性。

②化脓性脊柱炎:起病急,高热不呈间歇性,全身中毒症状重,化验白细胞总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CT可显示椎体骨质破坏、死骨形成,椎旁常见软组织肿块及其中的气体,对比增强可见炎性肿块强化。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鉴别。

临床上,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误诊误治现象比较突出[7],主要是对本病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凡遇可疑布病的长期发热患者,如有牛羊接触史的,均应详细询问病史、职业、饮食习惯、居住地区等,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CT检查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可较早发现椎体内小的骨质破坏灶及骨质增生硬化,有一定特异性,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能及时确诊,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1]唐丽丽,刘白鹭,舒圣捷.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6(4):414.

[2]尚德秋.布氏菌病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4,19(4):204-212.

[3]邓国华主编.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8-241.

[4]季良,赵宇浩,许静晶.布氏杆菌病3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7):419.

[5]Akman S,Sirvancl M,Talu U,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uberculous spondylitis[J].Orthopedics,2003,25:59-73.

[6]姜广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误诊为腰椎结核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6942-6943.

[7]丁丽萍,庞丽霞.布氏杆菌病20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2,15(5):355-356.

《影像技术》征稿启示

《影像技术》杂志是全国轻工感光材料信息中心、中国感光学会和天津远大感光材料公司共同主办的技术性期刊,也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感光学会的会刊。本刊主要报导国内外影像技术方面的发展状况,数字成像技术和数字影像材料,以及医学类、传统感光材料和各种新型影像记录系统的应用技术。

◆栏目设置:综述与发展、印刷制版、医学影像、数码影像、遥感与航空摄影、微缩成像与特种照相、工业射线照相、打印与输出、经营管理与市场调研、知识窗口、名家名作。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资料准确、说服力强,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价值。

2.作者确保稿件的原创性,不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必要的删改,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投稿时说明。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3.论文的书写格式要求:必须写清文章题目、作者、正文、工作单位、电话、地址、邮编;并附有相应的英文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等英文信息。多位作者稿件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

本征稿启事长期有效。

欢迎广大专家学者积极投稿!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洞庭路20号

邮编:300220

电话:022-88113470

传真:022-88112801

邮箱:yixi@chinajournal.net.cn

yxjs_journal@163.com

R681.5+1;R445.2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3.08

2014-10-24

猜你喜欢
氏杆菌脊柱炎脓肿
晨僵、腰痛须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核磁共振对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价值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生育吗
布氏杆菌病,你了解多少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综合诊断与防治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