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肺炎的影像诊断研究

2015-12-08 22:00沈延艺
影像技术 2015年3期
关键词:肺结核影像学病灶

沈延艺

(湖北省黄石市十五冶职工医院影像科,黄石435000)

老年慢性肺炎的影像诊断研究

沈延艺

(湖北省黄石市十五冶职工医院影像科,黄石435000)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炎的影像诊断价值,从而为慢性肺炎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6例作为研究对象,为86例行CT检查及X线检查,并对CT诊断及X线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形态包括类圆形20例,圆形13例,锯齿样31例,波浪样22例。在病灶密度方面,49例为低密度,37例病灶密度呈现出不均匀状态。结论:影像诊断有助于减少临床误诊及误治的发生率,在诊断老年慢性肺炎时可充分利用影像诊断技术,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影像;诊断;慢性肺炎;老年;研究

慢性肺炎为老年人常见病及多发病,临床症状具有多样化、变化快及不典型的特点。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均出现了退行性改变,反应能力变弱,在慢性肺炎发生后,多数患者发热或胸痛症状不明显,且咳嗽不重及不易将痰液咳出,再加上老年人的脏器功能衰退,肺炎发生后可累及全身组织器官,引发心血管、胃肠道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多个重要器官衰竭、呼吸衰竭或休克等[1]。为了改善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则应注意尽早确诊及对症治疗。本文分析了老年慢性肺炎的影像诊断问题,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7例,女29例,年龄在66岁至91岁之间,平均(75.9±2.8)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肺炎,病程在2个月至3年之间,平均(18.9±3.7)个月。临床症状包括咳血丝痰11例,胸闷气短59例,咯血12例,咳嗽咳痰72例,胸痛13例,心悸5例,气急15例,7例发热,有15例老年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86例均合并有一种及以上的基础疾病,包括尿毒症1例,肝病5例,肺结核12例,肺心病22例,肺气肿13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21例,高血压50例,肺气肿31例,恶性肿瘤7例。进行血液检查后发现,所有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水平,在经病理确诊前均为86例实施了影像学检查。

1.2 方法

为86例行CT检查及X线检查。X线检查采用的是胸部侧位片及正位片。同时采用双层螺旋CT机进行扫查,螺距为1,层厚为8mm,间隔为6mm-8mm。如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病灶较小,则强化薄层扫描,层厚为5mm,CT扫描范围包括膈肌顶与肺尖之间的区域,薄层靶区扫描39例,平扫71例,增强扫描15例。对CT诊断及X线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影像诊断准确率。

2 结果

经过影像学检查后发现,86例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影像表现如下:①CT表现:经CT扫描后发现86例老年患者均存在局部病灶,局灶病变为主要表现形式,病灶形态包括类圆形20例,圆形13例,锯齿样31例,波浪样22例。在病灶密度方面,49例为低密度,37例病灶密度呈现出不均匀状态。24例病灶周围存在毛玻璃样晕环,13例表现为胸膜肥厚,36例血管明显增粗,7例出现血管聚集现象,9例出现钙化点,10例的支气管出现明显充气表现。此外,在CT检查中还发现35例患者的病灶周围存在长条状或长索状阴影,14例存在卫星病灶。②X线表现:在X线检查中发现86例都存在局灶病变,病灶形态包括类椭圆状33例,不规则43例,病灶密度均匀57例,不均匀29例,病灶边界清晰48例,模糊不均38例。病灶直径为1.5cm-8.2cm,平均(5.2±0.7)cm。发现肺段及肺叶实变52例,其中6例伴积液缩小,3例病灶区存在大量胸水,4例存在钙化点。经影像检查确诊为慢性肺炎的患者为76例,7例被误诊为肺癌,1例被误诊为肺结核,其余2例为疑似肺炎,诊断准确率为88.37%。

3 讨论

老年人的呼吸道及全身免疫机制均呈现出减退趋势,易患恶性肿瘤、慢性心衰、肺结核及糖尿病等器质性病变,病变发生后通常需要长期卧床,这就会进一步破坏呼吸道中的免疫功能,进而引发慢性肺炎[2]。此外,部分老年患者也可能因食管或胃管返流而引发慢性肺炎。老年慢性肺炎的发病部位多位于下肺,病程多在30d以上,在临床上难以治愈,病情常会反复发作。慢性炎性病变细胞是诊断慢性肺炎的主要依据,在进行病理检查时可发现病变组织出现纤维化改变且存在大量肉芽,部分病变严重者可见肺部组织正常结构已经被破坏[3]。此外,炎性病变出现后可能会逐渐向肺间质及支气管部位扩散,导致老年患者的肺部出现多种形态的慢性病变。通过病理检查可以确诊慢性肺炎,但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在临床中可以借助影像学技术鉴别及诊断慢性肺炎,以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诊断慢性肺炎及了解病情变化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4]。本文采用了影像学方法对86例老年患者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发现不同患者的影像表现可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患者的病灶形态较为规则,而另一部分则表现为不规则,病灶边界或清晰或模糊,病灶密度或均匀或不均匀,且可能伴有钙化点。另外,在影像检查中还可发现肺窗中纵膈窗明显缩小或消失,肺部组织内部的支气管通常可见空气征。如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则病灶的宽基底可与胸膜相互贴近,且病灶可逐渐向胸膜两侧延伸,病程较长者可见胸膜尾征。

影像诊断的特点在于简单方便,但也可能发生误诊情况,在本研究中7例被误诊为肺癌,1例被误诊为肺结核,肺结核、肺癌的影像表现与老年慢性肺炎较为相似,因此在临床中容易被误诊。为了避免漏诊,在诊断时需要仔细鉴别影像学图像[5]。由于老年慢性肺炎多由呼吸道免疫机制及保护功能减退所引起,因此病变部位通常为肺根部或下肺,而肺癌的发病部位通常位于肺叶上段,且一般不会发生垮段或垮叶的情况;同时慢性肺炎的影像图中通常可见炎性阴影内部存在支气管气征,而肺癌阴影内通常不会出现含气的支气管。此外,当CT扫描层面相同时,如发现纵隔窗明显比肺窗小或没有观察到纵隔窗,则应诊断为慢性肺炎[6]。在鉴别诊断老年慢性肺炎与肺癌时,还应结合肺门结构变化、病灶分界及病变边缘的具体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采用检查痰脱落细胞、病理活检及支气管镜检查等方法,以减少误诊率。在肺结核、老年慢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方面,前者的发病部位多为上肺部,且空洞钙化现象明显,后者病变部位多为下肺部,钙化现象不明显,仅可能出现少量钙化点。同时肺结核患者中毒症状较为明显,且在检查炎性细胞时可以发现存在大量结核杆菌,这两项指标也可以用于鉴别肺结核与慢性肺炎[7]。此外,在对肺脓肿与老年慢性肺炎进行鉴别诊断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在进行影像检查的过程中可发现肺脓肿早期炎症患者的病灶区表现为片状模糊影,影像较为浓密,病灶边缘不清,且片状模糊影多分布在多个肺段中。如肺脓肿已经形成且肺部中的部分组织已经坏死,则检查过程中可见影像中存在气液平影、圆形透亮区,而慢性肺炎的影像图则不具备上述特征。在对老年慢性肺炎及肺栓塞进行鉴别诊断时应注意观察影像图中是否存在肺纹理变少及肺门楔形阴影的现象,如纹理变少,则为肺栓塞,如纹理增加且肺门无楔形阴影,则为慢性肺炎。如采用上述方法仍无法有效鉴别慢性肺炎与肺栓塞,则可借助CT造影的方法作进一步的鉴别。

综上所述,在鉴别诊断老年慢性肺炎时利用影像学方法有利于减少临床误诊及误治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对慢性肺炎延迟吸收、不完全吸收、完全吸收及整个消散进行动态跟踪,方便于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对于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姜学智,谢雯丽,王慧玲.血清可溶性髓细胞表达触发受[1]体-1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意义[J].大连医科大学学[1]报,2013,35(5):442-446.

[2]裴利宏,郭蕴琦.高浓度血清铁蛋白和肌红蛋白检测在军[1]团菌肺炎患儿中的诊断价值及病情评估[J].实用儿科临[1]床杂志,2012,27(22):1736-1737.

[3]亓立勇,亓翠玲,王雁冰.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的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价值及病理对照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6):415-418.

[4]邱娴,李理,徐虹,黄文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肺结核诊断的影响——103例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结核的临床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4):261-265.

[5]敖沛然,余军平,林素云,孙铁英.细胞角蛋白19、血清癌胚抗原与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联合检测在婴幼儿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9):62-67.

[6]姚燕珍,鲍舟君,王晔恺,方国安.感染相关炎性因子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炎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780-1782.

[7]徐晓斌,楼丹萍,张建军,葛焕祥,吴伟峰.能谱CT碘基物质成像对老年肺炎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8):4671-4673.

R445;R563.1

A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3.11

2014-10-27

猜你喜欢
肺结核影像学病灶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护理干预在35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