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和胰外受累组织器官的CT影像表现

2015-12-08 22:00徐萍
影像技术 2015年3期
关键词:免疫性腹膜胰腺炎

徐萍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医院放射科,南京210028)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和胰外受累组织器官的CT影像表现

徐萍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医院放射科,南京210028)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和胰外受累组织器官的CT影像表现。方法:对2011年7月到2013年9月我院检查确诊的8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变胰腺的密度、形态及胰腺外的影像表现进行总结。结果:胰腺病变中5例自身免疫性患者的CT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3例表现为局限性肿大,胰尾部局限性萎缩;胰腺外表现中5例伴有胰周假包膜形成,其位置、形态多样,2例伴脾动静脉受累,3例伴导管扩张,1例伴肾侵犯,1例伴有腹膜后纤维化。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胰腺炎,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自身免疫性胰腺;胰腺胰外受累组织器官;CT影像表现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由CD4阳性的辅助细胞的识别产生免疫应答而对自身成分损害而造成的胰腺炎症性病。组织学主要表现为胰腺组织内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伴纤维化,有时可见阻塞性脉管炎、中性粒细胞性上皮及局部导管上皮损伤等病理表现。所有自身免疫的病理发病机制均可能是该病的发病原因。如硬化性胆管炎、sjogren征候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均可合并胰腺炎[1]。为进一步提高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对我院2011年7月到2013年9月确诊的该病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胰腺及胰腺外组织的CT影像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我院2011年7月到2013年9月确诊的自身免疫学胰腺炎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58-75岁,平均(65.5±6.4)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上腹痛、体重下降、黄疸等症状及体征,3例患者伴有糖尿病,患者均无酗酒及胆结石的临床病史,无急性胰腺炎的发作史。

1.2 检查方法

CT平扫采用美国GE Bright Speed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管电流220-260mAs,管电压120kv,层厚3-5mm,螺距自动匹配。

CT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将碘海醇70-80ml经患者肘静脉注入,速率3.5ml/s,于注药后18-25s、50-70s、3-5min获得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图像。

2 结果

2.1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自身CT影像学表现

胰腺形态改变:胰腺病变中5例自身免疫性患者的CT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轮廓光滑,形态饱满,呈现为“腊肠样”改变(如图1),3例表现为胰头局限性肿大,胰腺体尾部萎缩。

胰腺实质改变:CT平扫示胰腺病变区域等密度2例,低密度6例,增强扫描显示,动静脉期密度较正常胰腺降低,延迟期逐渐强化,所有病例均未见囊变、钙化及出血。

2.2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外受累组织器官CT影像学表现

假包膜:胰腺外表现中5例伴有胰周假包膜形成,2例见于节段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例位于胰腺腹侧缘与病变胰腺间的间隙,1例位于胰尾部外缘紧贴胰腺;3例见于弥漫性自身免疫胰腺炎,2例假包膜“被盖样”位于整个胰腺的腹侧缘,1例呈“袖套样”贴于胰腹背侧缘。

导管扩张:8例患者中3例伴导管扩张,均见于弥漫性自身免疫胰腺炎,2例未见胆管壁增厚,仅见胆总管下段狭窄,另1例胆囊壁可见环状增厚,管腔狭窄,增厚的胆管壁的内外缘光滑,与正常管壁无明显分界,增强扫描可见进行性强化(如图2A、B)。

腹膜后纤维化:8例患者中1例伴有腹膜后纤维化,主要表现为腹主动脉旁粗大的束状纤维组织增生,呈结节状或团块状,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环绕于右侧髂总动脉,胰腺体尾部的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化病变密度均匀,增强呈进行性强化。

肾侵犯、血管侵犯:1例伴肾侵犯,表现为肾内的结节状团块,密度均匀,进行性强化的特点。2例伴脾动、静脉受累,受累血管无明显移位,管腔无狭窄,管壁光滑。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由CD4阳性的辅助细胞的识别产生免疫应答而对自身成分损害而造成的胰腺炎症性病变。临床无特异症状,主要表现为轻度的腹痛及背部疼痛,阻塞性黄疸,多见于以Sj gren征候群为代表的的自身免疫性疾患。其他如糖耐量异常、硬化性胆管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膜性肾炎、慢性甲状腺炎等疾病也可合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以糖尿病患者的合并率最高。目前根据组织学将其分为2个亚型:I型为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Ⅱ型为特发性导管中心性胰腺炎[2]。在亚洲人群中绝大多数为I型,其病理学特点为病变的胰腺组织肿大明显,镜下可见大量的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并伴腺泡萎缩,纤维组织增生,闭塞性静脉炎等;患者度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敏感[3]。Ⅰ型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多以梗阻性黄疸起病,常见胆道、唾液腺、后腹膜等胰外器官受累。Ⅱ型AIP多见于年轻患者,无明显性别倾向,较少有胰腺外组织器官受累,但患者较常伴发炎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较多较为困难,该病一般具有以下临床特征: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尤其CAII抗体的阳性;症状较轻微,伴或不伴轻腹痛,可伴有无痛性黄疸;高丙种球蛋白血症,IgG水平特别是IgG4的升高,高淀粉酶血症;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可逆性受损,碳酸盐最大分泌浓度、胰液分泌量于发病时下降;组织学检查可见胰腺纤维化且伴明显的IgG4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阻塞性静脉炎;ERCP示胰管呈不规则的狭窄,狭窄多超过胰管全长的1/3,并伴有胆总管下段狭窄;B超示胰腺肿大,回声减低,CT示胰腺肿胀,边缘呈包膜样改变[4]。

本研究病例少,但可发现该病的CT特征性表现: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样”改变,局限性胰头肿大,增强扫描胰腺病变胰腺实质延迟进行性强化,且胰腺实质无钙化,可区别于普通胰腺炎,胰周“包鞘样”病变,激素治疗后影像学显示好转改变,可伴有淋巴结肿大,主胰管及胆管的不规则狭窄[5]。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腺外表现主要有腹膜后纤维化、肠系膜、肾脏受侵表现,胰腺周围及腹膜后的肿大淋巴结也可见,增强扫描呈进行性轻至中度的均匀强化。AIP临床少见,需与恶性淋巴瘤、胰腺癌、转移瘤和浆细胞瘤鉴别,这些病变轮廓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后见不均匀强化,而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多呈均匀的延迟强化,且lgG明显增高。弥漫型AIP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不易误诊;位于胰头部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伴周围或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的病例,常难与胰腺癌鉴别,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是目前我国诊断AIP较为实用的一种方法。综上所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胰腺炎,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6]。

[1]丛冠宁,秦明伟,有慧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4):479-484.

[2]王翠译,张清,伍建林等.MRI联合MRCP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类固醇治疗与复发时胰腺内外表现的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34(5):485-485.

[3]郑凯,沈洪,贾佳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演变与发展[J].疑难病杂志,2013,12(3):247-249.

[4]倪瑞军,王伯胤,许顺良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外病变的影像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2,27(2):190-194.

[5]梁亮,陆秀良,顾君英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腹部影像学改变[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8):579-583.

[6]叶枫,赵心明,石素胜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8):1223-1226.

R657.5+1;R816.6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3.16

2014-10-22

猜你喜欢
免疫性腹膜胰腺炎
MicroRNA在腹膜透析中的研究进展*
护肝布祖热颗粒通过抑制凋亡减轻小鼠免疫性肝损伤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上皮钙黏素在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