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腿法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

2015-12-09 09:48
云南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胎头难产骨盆

沈 兰

(麻栗坡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云南 麻栗坡 663600)

我院自2013 年1 月以来在头位难产实验组中应用屈大腿法治疗,同时给予有效的陪伴分娩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科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100 例,全部产妇均为单胎头位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1h,胎心音为每分钟120~160 次。全部产妇骨盆未见显著异常,经内外测量正常,胎儿体重为3~4kg。排除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产妇。将全部产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实验组产妇年龄20~29 岁,平均年龄(24.8±4.1)岁,孕周38~42 周,平均孕周(40.1±1.6)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1~28岁,平均年龄(24.2±3.4)岁,孕周38~41 周,平均孕周(39.9±1.5)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头位难产临床诊断标准:活跃期宫颈扩张延长或停滞:活跃期宫口扩张进程初产妇<1.2cm/h、经产妇<1.5cm/h 为扩张延长,宫颈扩张停止达2h以上为活跃期停滞;宫颈扩张减速期(宫颈扩张9~10cm)及第二产程时,初产妇<1cm/h,经产妇<2cm/h,为胎头下降延缓;减速期后胎头下降停止1h 以上为胎头下降停滞。持续性枕后位:分娩中胎头枕部持续位于母体骨盆后方至中骨盆,虽等待一定时间不能旋转者,为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矢状缝即入骨盆横位,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没有内旋转,仍为横位者。潜伏期最大时限为16h,活跃期最大时限为8h,第二产程最大时限为2h。

方法:对照组产妇在临产后,经人工破膜,静脉点滴催产素等处理无效或者效果不佳者,任其自然发展。在宫口开全1h 后给予常规导尿、吸氧,然后实施屈膝法治疗:由助产士对产妇进行有效指导,让产妇取仰卧屈膝位,两手紧抓产床把手,两脚用力蹬住产床,在宫缩时深呼吸并屏气向下用力[1],然后任其自然发展,超过各期最大时限或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时实施剖宫产。

实验组产妇临产后,经人工破膜,静脉点滴催产素等处理无效或者效果不佳者,当宫口开大8~9cm 后,实施屈大腿法治疗[2]:助产士对产妇进行有效指导,让产妇取平卧位,分开双腿,产妇双手分别抱起两膝盖,由助产士协助极度屈曲大腿,尽可能向腹部靠近,产妇同时自然抬高臀部,双肩和产床紧贴,在宫缩时深呼吸并屏气向下用力[3]。助产士则根据情况配合徒手转胎位、扩压阴道后壁,施行徒手引导、产钳,胎头吸引。同时,对产妇的宫缩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强度以及产程进展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对患者脉搏、血压进行定时检测;利用胎心监护仪对胎心变化进行有效监测,如果胎儿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或其他紧急情况,立即施行剖宫产术以终止自然分娩。

此外,在分娩中加强分娩护理:护理人员首先为产妇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待产环境,详细告知产妇分娩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并通过镇静、轻柔的语言对产妇进行鼓励,对产妇的呼吸控制、腹肌用力等进行科学的指导,从而有效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

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评分进行比较。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2 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产钳术、吸引器以及剖宫产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组新生儿评分比较 实验组新生儿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讨 论 产妇产力弱、产道异常、精神紧张及胎儿过于肥胖是影响分娩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交互作用,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异常都可能导致生产过程受到阻碍,从而发生相对性头盆不称,引起头位难产。头位难产中,新生儿因受挤压时间较长容易导致窒息;产妇产道软组织则容易出现水肿改变、缺血及切口裂伤,同时容易累及宫颈、宫旁、阴道壁血管丛,造成大出血且不易控制,所以在第二产程的剖宫产中,很容易出现大出血。

仰卧屈大腿法可以使产妇腰椎和骶骨得到相对伸展,让产妇趾骨联合升高,在骨盆倾斜度不大的情况下,嵌顿在耻骨弓的胎头就能自然松解,加速内旋转,让胎头降低,从而让分娩时间减少,进一步降低胎头受压时间[4]。有资料表明,屈大腿法,产妇的坐骨棘间径平均增加0.7cm,骨盆出口前后径增加1~2cm,骨盆出口面积增加28%;屈大腿法可使间歇期宫腔内压力明显增高,从宫口开大5cm 到开全的时间初产妇缩短23%、经产妇缩短42%[5]。

我科自2013 年1 月开始对实验组产妇给予屈大腿法治疗,对照组产妇给予屈膝法治疗,结果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产钳术、吸引器以及剖宫产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屈大腿法能让产妇的引导自然分娩率得到有效提高,而且阴道分娩快速能对胎头受压情况进行有效缓解。另外实验组新生儿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新生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在没有显著骨盆异常的产妇阴道试产第二产程延长时,应用屈大腿法能让顺产率得到有效提升,让一些相对性头盆不称的产妇第二产程剖宫产术得到有效预防和避免。综上所述,在头位难产中,屈大腿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应该对其进行临床推广性应用。

[1]袁芳,张小芳.屈大腿法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1,24(4):650-650.

[2]陈卓华.屈大腿法头位阴道试产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

[3]郭冬琴.头位难产174 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108-108.

[4]米军.头位难产68 例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0):126-126.

[5]李云龙.坐位待产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71.

猜你喜欢
胎头难产骨盆
使用改良式托取胎头法治疗头位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的效果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
宿江记
肩难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控制胎头娩出速度助产法减少产妇会阴裂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60例临床分析
XX书,听说你又难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