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比较

2015-12-09 09:31程金阳
中外医疗 2015年5期
关键词:腺肌症烯酮经期

程金阳

吉林普济医院妇产科,吉林长春 130051

子宫腺肌症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1]。有学者认为,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对子宫肌层发生良性浸润,从而导致子宫呈弥漫或局限性增大的一种子宫内膜异位症。据统计[2-3],我国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为7%~50%,也是导致妇女发生继发性进行性痛经、经期延长、经量增多和不孕的主要原因。子宫切除术是治疗该病的最有效方法,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难以接受。因此,寻求保守、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该研究对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84 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168 例,均经妇科及B 超检查确诊。B 超检查:患者子宫均增大,肌层增厚,有团块状杂乱回声;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如孕40~60 d,质硬。随机将患者分为2 组各84 例,观察组年龄21~51 岁,平均(35.7±2.1)岁,病程3~16 个月,平均(7.6±1.2)个月,伴贫血24 例;对照组年龄22~49 岁,平均(36.3±1.4)岁,病程3~16 个月,平均(6.8±1.1)个月,伴贫血23 例。患者均肝肾功能正常,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息肉等病变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在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3 个月未使用激素类药物。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息隐,0.2 g,国药准字H10950203)10 mg/d,于月经来潮第1d 开始空腹口服,连续服用6 个月。

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2.5 mg,国药准字H19980020)2.5 mg,2 次/周,首次于月经第1 d 服用,3 d 后服用第2 次,以后每周相同时间服用,连续治疗6 个月。

1.3 观察内容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经期疼痛、经量、经期变化情况,行B 超检查测量子宫体积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根据临床症状情况进行判定[4]:显效,患者经期疼痛消失、经量和经期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经期疼痛减轻,经量和经期基本正常或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53 例,有效24 例,无效7 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显效39 例,有效23 例,无效22 例,总有效率7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与子宫内膜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子宫体积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子宫体积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与子宫内膜变化比较(±s,mm)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与子宫内膜变化比较(±s,mm)

组别子宫体积(cm3)治疗前治疗后子宫内膜(mm)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 P 87.4±9.7 86.5±10.3 0.241>0.05 53.7±9.2 67.4±7.7 3.320<0.05 16.4±2.3 16.2±2.5 0.142>0.05 6.1±1.6 8.4±0.9 3.219<0.05

3 讨论

子宫腺肌症是多种不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报道称[5],妇女多次妊娠、流产、各种慢性炎症、病原体刺激基底层子宫内膜向基层生长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也有学者认为[6],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与体内雌孕激素的水平有关,属于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在外周雌激素作用下,发生病变的组织自我产生雌激素,通过相应的受体促使异位内膜组织在子宫肌层内进一步种植,并呈周期性生长,从而出现继发性进行性痛经、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症状。

米非司酮是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其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使子宫内膜与肌层中的孕激素受体明显下降,抑制排卵,干扰子宫内膜细胞分裂,从而起到阻断孕酮的作用,抑制卵巢功能,促使子宫内膜萎缩。另外,米非司酮可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破坏下丘脑—垂体—靶腺,使增生的子宫内膜出现静止期改变,导致闭经;同时抑制孕激素受体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减小子宫体积和影响子宫内膜增生。经该组资料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体积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子宫体积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石晓莹、宫美丽等报道相近[7-8]。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较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好,安全性高,减少了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值得临床应用。

[1]张贯姣.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1(11):238-239.

[2]Tang C,Bi HC,Zhong GP,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mifepr istone and monodemethyl -mifepristone in human plasm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using levonorgestrel as an internal standard:application to a pharmacokinetic study[J].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2009,23(1):1341-1342.

[3]陈爱莹.米非司酮及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3(35):44-45.

[4]宛棉平.米菲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80 例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7 上旬刊):78-79.

[5]杜爱枝.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20):227.

[6]李旻辉,刘鹤鸣,何俊峰.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25):174.

[7]石晓莹,范雪梅,徐晓兰.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50 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0):33-34.

[8]宫美丽,狄芳,杨建华.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 上旬刊):341-342.

猜你喜欢
腺肌症烯酮经期
经期延长是怎么回事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静脉超声造影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经期用药须谨慎
女性经期怎么吃都不会胖吗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鉴别作用
异长叶烯酮合成条件优化及动力学
铀酰-Salophen与环己烯酮的作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