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化初中物理课程群

2015-12-10 17:12李晓东
物理教学探讨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课程群立体化概念图

李晓东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只依附“课堂教学”这一单一教学资源的优化很难全面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为寻求突破,可以构建立体化初中物理课程群,这是基于对“人的培养”“学生学习方式”和“学科立体化课程群”等三个方面的认识,具体可围绕“立体化初中物理课程群”概念图加以建构。

关键词:初中物理;立体化;课程群;概念图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1-0068-3

1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所面临的困境

课堂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教师将目光聚焦到课堂,将行动指向对传统课堂教学行为的突破,毫无疑问是正确的选择。

然而多年一线教学的经历让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初中物理教学如果只依附“课堂教学”这一单一教学资源的优化,虽然也能给学生带来生动活泼的体验,但仍不能完全消解学生中“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我们所学的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什么关系”等疑惑。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存在以下两个矛盾:一是课堂教学的“时空区间”相对封闭,不够开放,不能完全摆脱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相脱离的矛盾;二是课堂教学所能提供的学习需求不够广泛,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化需求与面向全体学生的集体授课形式之间的矛盾。

为寻求突破,笔者以为可以构建立体化初中物理课程群,使学生置身于多维的学习环境中。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1.1 对“人”的培养的认识

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即:科学、人文与艺术。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使人理智;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使人虔诚;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让人富有激情。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不能没有人文,也不能没有艺术。换言之,是科学、人文和艺术共同把人从精神层面上拉扯成人,任何一方不给力或者少给力,都会使人的精神世界存在残缺。

一个精神世界健康的人其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给他提供的张力应该是平衡的,其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从图中不难看出,物理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有着重大的影响。然而现实情况是物理课堂教学总是过度关注科学知识的传授,很少也很难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那什么是科学素养呢?科学素养指的是一种长期沉淀下来的习惯,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因此,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应该也不可能仅来自“课堂”这个一维空间,她需要长期滋养和逐步渗透。

图1 人的结构关系

1.2 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

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三个维度,其立体化结构如图2所示。任何学习方式都包含图中这三个维度,只不过偏向于两极的程度不同而已。就宏观而言,应当选择三维空间中合适的平衡点;就微观而言,应当综合考虑影响学习方式的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最优化组合的效果。

图2 学习方式的立体化结构

在过程感受和体验上,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上,在对探究能力的培养上,探究式学习优于接受式学习;而在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上,在课堂获得知识的效率上,接受式学习优于探究式学习。

科学探究的过程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科学探究需要接受学习;同样,教师讲授过程如能渗透探究的思想,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为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有机的联系,从而实现意义建构,所以接受式学习也需要探究学习的影响。然而,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跑极端:说自主就不要指导,说合作就不要独立,说探究就不要接受,或者反之。

1.3 对学科立体化课程群的认识

中、小学学校教育一般选择“必修—选修、学科—活动、分科—综合”这三个维度来构建课程体系,结构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必修—选修”维度,反映的是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程度;“学科—活动”维度,反映的是课程的价值取向;“分科—综合”维度,反映的是课程内容的横向结构。

一门学科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能单靠一门课程,而应该从整体上设计一组课程,从而形成这门学科的课程群,课程群中的课程同样应该在“必修—选修、学科—活动、分科—综合”三个维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当这些课程能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结构时,它们就能有效地形成课程合力,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2 如何构建立体化初中物理课程群

基于上述三点认识,笔者对“立体化初中物理课程群”给出图4所示的概念图。

图4 立体化课程群

具体实施有以下几个维度:

2.1 编制符合新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的课堂作业

作业是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必须反映新课程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但在传统教学中,作业一般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总是过于强调作业的认知功能和评鉴功能,严重忽视作业的发展功能和育人功能。这样做显然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怎么办?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突破:

在作业内容的设置上,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自我选择的空间,以保护和激发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

在作业形式的设置上,采用书面练习和活动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作业情感的设置上,或提供相关的知识链接,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提供相关物理史实,以启迪学生科学探究的思路;或提供方法点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2 开发旨在丰富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物理兴趣的校本选修课程——《初中物理补充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建议用“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他认为:“学生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就可以称之为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

《初中物理补充阅读》就是很好的“第二套大纲”。这门选修课对学生的识记要求不高,学生只要和老师一起学习、思考、讨论就可以了,其内容与课本知识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2.3 开发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校本活动课程——《初中物理趣味实验》《初中物理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尽量创造条件做一些其他的物理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增设一些学生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条件和学生情况设计一些课题,让学生自己提出课题进行探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课题进行探究,这样能使探究环境更加开放,时间也比较机动,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开设校本活动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扎根于自己的生活。对其定位是:不仅要体现对问题结论的追求,而且还要体现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体现对学生毅力的培养,体现对学生人文的关怀和合作精神的关注。

2.4 开设旨在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的校本辅导课程——《初高中物理衔接课程》《初中物理个性化辅导课程》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良好的教学不能只看到学生现有的水平,而应当立足于长远的发展,看到学生的明天。高中物理较之初中物理,无论在学习内容上,还是在学习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跨度,甚至会出现断层,教师可以而且应该利用辅导课程为学生在初、高中物理学习中搭起一座桥梁,以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实现自然的过渡和顺利的衔接。

开设校本辅导课程主要是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学生在国家必修课程的学习中,有的同学学有余力,潜力得不到发挥,有的则暂时还存在一些困难,而这些困难又很难在必修课堂中得到满意的解决;二是学生在不同时段、不同领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不一样的,有效的学习需要依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这一点也很难在有限的必修课堂中得到发展。

3 构建立体化初中物理课程群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立体化初中物理课程群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构建中应注意:

第一、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立足《课标》,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二、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还应高度关注“特需生”的发展。

第三、在课程的评价过程中,建议采用“个体发展状况纵向比较”的方法,不宜采取“个体能力横向评比”。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重在激励,突出人文关怀。具体地说,即以明确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亮点”取代传统的“百分制”。

只有这样,构建立体化初中物理课程群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炳昇.对技术设计活动的发展性评价[J].物理教学探讨,2013,31(10):1—3,7.

[3]杨旭.谈物理阅读能力培养[J].物理教学探讨,2008,27(2):3.

(栏目编辑 邓 磊)

猜你喜欢
课程群立体化概念图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关于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概念图教学功能初探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概念图构建中概念关系提取方法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