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地文化园祭祀主轴建筑设计探讨——祭祀建筑的空间营造及客家传统建筑文化应用

2015-12-11 09:18刘永乐
福建建筑 2015年10期
关键词:宁化孔庙寻根

刘永乐

(厦门中福元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厦门 361009)

引 言

宁化石壁是客家人寻根之地,拜祖之地,追寻客家历史之地,传承客家文化之地。

宁化客家祖地文化园祭祀主轴工程是一组纪念性建筑,通过一序列物质性的建筑和景观雕塑,呈现或再现一种空间和气氛,创造一种精神意境,从而激起观者对客家历史和客家文化的怀念,主要功能是提供人们祭祀活动、瞻仰、游览等。设计结合场地特征,挖掘深厚的客家文化根源,力图打造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的客家文化纪念性建筑。

1 项目概况

宁化客家祖地文化园祭祀主轴工程位于宁化石壁,客家祖地,所处区域自然人文景观丰富,群山环绕。建设用地74500m2,总建筑面积12000m2,集大型寻根谒祖、文化观光为一体的宏伟工程。主轴主要由入口区、祭祀前广场、寻根路、溯源桥、祭祀广场、祭祀后广场、客家魂碑亭及旗杆区、客家公祠等组成。

2 项目中祭祀空间的营造策略

2.1 传统典型祭祀建筑的空间营造

祭祀活动从古代到现在,在我国一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不同的祭祀对象设计建造出各种具有祭祀功能的建筑。其中优秀的例子如:天坛、地坛、太庙、社稷坛、曲阜孔庙、黄帝陵、中山陵等。

先从曲阜孔庙总体布局分析传统典型祭祀建筑的空间是如何营造的。

曲阜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为中国第一座也是现存最大的孔庙,是奉祀孔子的庙宇。曲阜孔庙的整体布局是由孔子当年的故居长期发展而来的,通过建筑群体所营造的空间环境来纪念孔子的丰功伟绩和宣扬儒家思想,是祭祀孔子及推广儒家文化的重要礼制性建筑。

曲阜孔庙自南而北可分为八进,南起金声玉振坊北至胜迹殿,总长600余米。整个孔庙空间序列划分为四个部分前导空间、过渡空间、主体高潮空间、结尾空间。从金声玉振坊进入到大中门部分为孔庙的前导部分,在这部分里广植松柏,作为整个空间序列的前奏,塑造了浓重的祭祀气氛。奎文阁为整体空间序列的过渡部分,穿过大门便到整个孔庙的高潮部分-大成殿,过后就是整个序列的结尾部分-胜迹殿。这四部分空间沿中轴线布置,连成统一的整体,四段空间或压抑或高亢,分为前奏、序曲、高潮、尾声四部分“起-承-转-合”,塑造了神圣的祭祀氛围(图1)。

2.2 对于本项目空间序列的塑造的分析

本项目在建筑群体设计中,着重主轴上不同空间氛围的营造,并融入福建客家人南迁中奋斗拼搏的历史和客家文化元素,使观者在情感和精神上都得以升华。

前导空间——祭祀入口区占地约4000m2,空间开阔。设计保留原有的入口牌坊,在入口牌坊两侧增设围墙、角亭,形成完整的入口建筑界面。祭祀前广场通过院墙、牌坊、两侧回廊及对称的方亭组成围合空间。前广场以半月形水池为中心,正面为约50m宽9m高的三组牌坊门。

渐进空间——穿过牌坊门进入到约120m长40m宽的寻根路,路的两侧一百根3.6m高的百家姓石柱阵列围合,列柱在绿坡树阵、青松翠柏的承托下,营造了寻根的氛围。寻根路跨越蜿蜒的水渠,架设拱起的溯源桥,于桥顶可环顾中轴周边的景观,引导人流进入主祭祠广场整个祭祀主轴工程的主体高潮空间。主祭祀广场一万平方米见方,入口为山门,广场正面为祭祀大殿及左右两侧的配殿,殿前设有祭祠平台。广场的建筑通过左右两侧连续的碑亭和看台围合连成一个整体,形成宽阔的广场空间,烘托出祭祀广场的庄严大气的空间氛围。祭祀大殿及配殿等建筑均为开放式空间,大殿内设祭祀神坛。祭祀广场中轴两侧立16根5m高的图腾柱,柱上刻有客家历史的各个节点,气势宏伟。

祭祀后广场为下沉式庭院,正对墙面设置《石壁记》,通过两侧台阶拾级而上到达客家魂碑亭。碑亭及石碑均为原物保留。碑亭两侧区域,矗立数十根高耸的石旗杆。在石旗杆群的烘托下,客家公祠在青山环抱之中展现,使人肃然起敬。

图1 曲阜孔庙的平面布局分析

2.3 本项目建筑群体营造的空间体验及场所精神

祭祀主轴自南而北可分为五进,按序列分为前导、预备、高潮、尾声四部分。

图2 项目总平布置图

首先到主轴入口区空间开阔,迎面而来的是高大的客家门楼和八块刻着“永恒血脉”“石壁情怀”的大石碑,展示了祭祀主轴建筑群的雄伟壮观,激起了拜谒者作为客家人的自豪感。穿过牌楼进入祭祀前广场,是一个四面围合的半封闭空间,中间设有客家“半月池”,周围墙壁刻有客家人南迁的历史雕塑,祭拜的人们在此整理思绪整装待发。再穿过一组石牌坊进入寻根路,两侧立着石柱阵和行植柏树使空间更显得深邃,整个环境庄严肃穆,给人以崇敬感。主祭祀广场山门前的溯源桥横跨人工河,使两百多米长的空间发生变化,增加了生机。在进入主祭司广场前的这一段采用了“欲扬先抑”的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先是两侧有高大石柱和柏树压缩的空间再到豁然开朗的具有一万多平宏伟的祭祀主广场,给空间的体验者一个由压迫到释放的强烈心里感受,达到空间设计所期望的目的,这样的空间处理方法往往能够给人以特定的崇敬、肃穆的心理感受。激发体验者对空间的感受,以达到心理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经过祭祀主广场这一高潮部分而后到整个主轴的尾声部分,具有历史感的客家公祠群山环绕,观者到这一部分心情放松,从人为塑造的环境到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心情慢慢舒缓(图2,图3)。

祭祀主轴整体空间序列有收有放“起-承-转-合”,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层层递进,通过建筑空间塑造,体现出祭祀主轴的神圣色彩。

3 项目中客家传统建筑文化的应用

宁化是千年文化古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宁化为中心的周边客家县客家文化积淀深厚、丰富多彩,其客家建筑独具特色,是福建地域性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3 项目鸟瞰图

图4 项目空间序列实景照片

项目在塑造层层递进庄严肃穆的祭祀空间同时,融入客家传统建筑文化元素,从而激起观者对客家历史和客家先祖的缅怀。

关于客家传统建筑的特色,本项目的主创黄汉民先生曾经简练地总结为“灰砖墙,穿斗架,瓦屋面,悬角鱼,牌坊廊,显门楼,四方座,八角阁”(图4)。

客家祖地文化园祭祠主轴具有典型的客家地域特色,在建筑群组设计过程中从几方面借鉴了传统客家建筑的特色语汇。

3.1 从建筑群体色彩和材质上

客家传统建筑中最有特色是它的青砖墙和瓦屋面,整体建筑色彩以青灰为主(图5)。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与传统客家建筑青灰系相统一,青灰瓦、青砖墙。

图5 项目所在地宁化的客家建筑

3.2 从建筑群体的细部上

客家传统建筑中最有特色细部是它的屋脊、柱础、窗花等(图6)。

图6 客家传统建筑元素

本项目建筑细部设计提炼客家建筑元素设计。从客家石牌坊及半月池,到雕刻客家百家姓氏的石柱阵列,到采用客家灰砖灰瓦的主体祭祀广场建筑群,到祭祀公祠前广场的客家石桅杆区,到种种的建筑细部——建筑的屋脊、翼角、出檐、墙基、柱础、窗花等细部设计体现客家建筑地域特色(图7)。

图7 项目实景照片

4 结语

建筑现象学认为:好的场所存在着丰富的场所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于地景、建筑及人的塑造,同时也将反过来影响人的行为。

项目总体规划着重主轴空间序列的营造,在六百多米的中轴线上,结合功能设计一系列建筑空间:从入口区起始,经前广场、寻根路、溯源桥,到达主祭祠广场形成高潮,而后进入祭祀后广场、经客家魂碑亭,到达客家公祠。整个空间序列抑扬开合、层层递进,营造了客家祭祠主轴庄严肃穆的空间效果。

建筑单体设计上的客家元素应用从细节和色彩上强化了对庄严的祭祀空间的塑造,处处不断产生客家文化暗示,不断的深入到观者内心,激起观者对客家历史文化和客家先祖的缅怀。

[1]黄汉民.福建传统民居[M].厦门:厦门莺江出版社,1994.

[2]黄汉民.老房子—福建民居[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

[3]陆元鼎.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宁化孔庙寻根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宁化府
宁化府:坚守酿醋初心 引领山西醋老大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毛泽东在宁化的四天三夜
寻根稽古德祚绵长
寻根船
精准扶贫的宁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