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到未来:浅析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的色彩设计

2015-12-11 09:18
福建建筑 2015年10期
关键词:土黄色丹凤大明宫

秦 艽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漳州 363105)

引 言

毋庸置疑,唐王朝是中华历史上最令国人引以为豪的时代,它曾以其空前的繁荣和绚烂的文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并引领中国走向世界。“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诗中描写的大明宫作为盛唐时的文化与行政中心,见证了这段伟大历史:它是世界上最浩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占地5000余亩,是北京故宫的4.5倍,比纽约中央公园大300余亩,在建筑艺术上亦可谓是当时东亚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然而在公元896年唐朝末年的一场战乱中,这座宏伟的宫殿被烧毁,只留下苍茫的废墟,提醒我们它曾经的辉煌。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是从2008年开始的,它承担着连接历史与未来的重任。为了使这座对中华民族有着无比重要意义的宫殿遗址得到更好的保护并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以供观瞻,其设计与建造凝聚了世界各界专家和顶级大师的智慧及汗水,在万众瞩目下,终于2010年10月1日落成开放。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眼前的大明宫并不像历史电影和古装剧里那样金碧辉煌:灰色调低矮的夯土遗址群显得荒凉而沧桑,尤其是作为遗址公园主入口的丹凤门,竟然像一座黄土堆砌的城门,没有任何装饰色彩,这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质疑(图1)。作为如此重要的项目,一切设计细节必然是经过仔细考量的。本文将通过对五行色彩理论、色彩等级制度及隋唐建筑工艺等历史因素的讨论,结合古遗址展示原则、新型建筑材料应用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设计理念的表达,试分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色彩设计的依据、意图及其意义。

图1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正立面(主入口广场)

1 丹凤门概况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位于今西安市东北部的龙首原上,占地3.2km2,丹凤门为其正南门,也是遗址公园的主入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唐长安大明宫》对古丹凤门遗址有相关记载:“丹凤门位于南城墙的中部,与大明宫的第一正殿“含元殿”南北对照,相距610m,西距宫城的西南角650m,距东内苑东墙约1100m。门的夯土基座呈长方形,长 51m,宽16m。夯土基座外面的砖壁已被破坏无存。”如今复原后的丹凤门建筑,其墙体为围架在原遗址之上的三层全钢结构,外部全部用土黄色预制板包裹,内部有着广阔的博物展示场馆空间,工程占地7699m2,总建筑面积11474m2,历时 9个月,投入资金 1.3亿元。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先生亲自担纲建筑设计,外观由五个宽阔门道样式和上层门楼组成,肃穆宏伟,符合“天子五门”的标准,规模比北京天安门还要大,是名副其实的“隋唐第一门”(图2)。

图2 复原后的丹凤门建筑外观

2 丹凤门色彩设计分析

无论对于遗址公园本身还是整个城市而言,丹凤门的地理位置都是极为重要的: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整体布局中,丹凤门位于中轴线最南端,与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等重要建筑对应形成建筑群落主轴线,是整个公园的正门(图3);而对于如今的西安城来说,北部的丹凤门正对南部的大雁塔,共同构成了纵贯南北的西安城市重要景观轴;另外,丹凤门毗邻正在筹建中的西安火车站北广场,作为列车驶入西安的第一印象景观,丹凤门要向旅客展示的不仅仅是大明宫风采,更是整个西安古城的文化底蕴(图4)。因此,丹凤门的复原形象设计意义重大,而最具直观视觉冲击力的色彩设计更是需要经过一番慎重推敲的。

图3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重要建筑及景观主轴线布局(底图来源:百度地图)

古遗址复原展示中的色彩设计首先要遵循充分的历史依据,但刻板地原样修复并不可取,最佳的方案应为在体现遗址历史真实性的同时,结合现代表现手法,使历史与现实充分融合,并对未来有所启发。因此,丹凤门复原建筑的外观色彩设计既要参考古籍资料、借鉴考古结果和其他相关古建筑情况,亦要结合现代化的遗址保护和展示形式,赋予该设计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2.1 追溯历史:古代五行色彩学说与唐朝色彩等级制度

图4 西安城市景观轴线布局(底图来源:百度地图)

古丹凤门作为重要的唐代历史遗址,其复原色彩设计应充分考虑唐朝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对色彩的象征意义十分重视,习惯按照民族习俗和信仰给颜色赋予感情,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流传至今的五行色彩学说。根据中华五色学说,广阔之中原大地,黄帝其色属黄,居天下之中,并支配四方;黄色属土,土居中央,尊贵至大。自隋唐开始,黄色作为皇家专用色彩,被统治阶层使用了近千年,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成为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

唐朝以前的中国传统建筑色彩以体现自然功能、材料本色为主,没有人工堆砌的建筑施色,到了唐代,才由“礼部”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建筑色彩礼制。唐王朝非常注重利用色彩维护其封建统治,因此建筑的色彩也自然成为等级和身份的象征: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

根据史籍记载,古丹凤门是皇帝出入宫城的主门,也是宣布登基改元、颁布大赦等重要法令、举行宴会等外朝大典的重要政治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堪称唐王朝的皇权象征和国家标志。由此,丹凤门整体设计选用土黄色彩,不仅符合唐代宫殿色彩取向和色彩等级制度,而且很好地体现了当时的色彩文化(图5)。

2.2 融古于今:隋唐建筑工艺与现代展示形式

遗址是需要保护的,保护的理念和展示的方法是关键。根据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总指挥周冰先生的观点,如何保护大明宫遗址的完整性并展示其真实性是工作的重点:“唐建筑由于采用了曲脊而非直脊,与秦、汉建筑相比更加秀气漂亮,但宏伟之感相对不足,所以,表现唐建筑最基本的方法应该是表现出其结构。”融入现代展示手法的外观色彩设计也是表现建筑结构的方法之一。

图5 丹凤门细部色彩设计

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物的外墙决定着建筑的主体色彩,而墙体材料及营造工艺是影响墙面色彩的主要因素,古丹凤门也不例外。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砖、石、木、土等都曾被用作墙体材料,而其中砖材料虽然应用最广但普及较晚,直到明朝才真正被广泛应用于木构建筑墙体砌造,所以唐代建筑的墙体材料主要还是土木为主。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唐代宫殿建筑的墙体以版筑夯土墙为主,其他还有土坯墙和砖包土墙等;而古大明宫的城垣,也是用土夯筑的,仅城门两侧及城角处在夯土墙的内外表面包砌砖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城工作队对丹凤门遗址的考古发掘显示:“丹凤门的墩台用黄土夯筑而成,外砌砖壁,……”由此可知,古丹凤门的主要结构是由夯土建成,而地处关中黄土大地,夯土原色自然是土黄色。因此,根据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以表现建筑结构为出发点的设计原则,复原后的丹凤门外墙材质选用了预制大型人造板材,颜色则通体采用类似夯土结构的土黄色,并呈现城砖和夯土肌理,不仅展现了唐代真实的建筑工艺水平,更强调了古建筑本身的构造和材料,同时又以高度的色彩抽象手法赋予这座建筑巨型雕塑般的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感,加强了建筑体宏伟端庄的造型特色,使其成为现代制作的标志,更好地融入西安——这座曾经的繁华长安城,如今的国际大都市(图6)。

2.3 对话未来:新型材料的应用与遗址公园设计理念的表达

图6 呈现夯土肌理的丹凤门土黄色预制板材外墙

作为未来西安市景观新轴线——大明宫 -火车站-大雁塔景观轴的起点,直面火车站北广场的丹凤门甚至比西安著名地标建筑大雁塔更早进入乘客视野,并给旅客留下西安古城的最初印象,它不仅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门面,也将成为西安的城市新名片。因此,丹凤门的色彩设计不仅需要融古通今,更需要着眼于未来。

按照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的规定,遗址上不能复建、重建任何建筑,且遗址范围内不得有落地的结构构件。因此,丹凤门复原建筑的构架使用了大跨度全钢结构,外立面则采用土黄色轻型铝镁锰合金板材,在保护古遗址的同时,实现了建筑的轻型化、可逆化和环保节能化,为未来古遗址保护和展示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而简洁纯粹的外观材料色彩选择,比起一味模拟唐风建筑的原有色彩,更规避了在大遗址上复原建设之嫌。

图7 呈现土黄色外观的西安大雁塔

除了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丹凤门乃至整个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以历史沟通未来”的文化表达形式:遗址公园的总体设计理念并非简单地复原原始古建筑群落,而是追求表现大型宫殿群遗址的广阔和萧瑟感,以意向为主线,引导人们在构想曾经名扬世界的唐王朝恢宏壮阔景象的同时,感受繁华落尽后的凄凉,从而陷入深深的反思,达到“学史以明志,知古而鉴今”的社会启发效果;而既能表达历史遗址原色又能营造和体现沧桑感的土黄色,就成为了丹凤门复原建筑设计色彩基调的不二之选:它与位于景观新轴线南端、同样呈现质朴土黄外观色彩的唐代著名古建筑大雁塔遥遥相望,共同构建起未来西安的城市新地标(图7)。

3 结语

洗去铅华,回归淡雅,宏伟的丹凤门城楼傲然屹立在由圆形石子铺撒而成的平坦宽阔的入口广场上:广场是土黄色,门楼是土黄色,延伸向远方的夯土状城墙也是土黄色,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同样闻名世界的古罗马斗兽场、庞贝古城等大遗址,同样壮阔震撼的历史原色和说不尽的沧桑——这正是古遗址应该展示给后人的真实;而也正是这些古文明由繁盛到凋零的真实历史存在,提醒和启示着人类文明发展的现在与未来。

综上所述,丹凤门的色彩设计有着充分理论和现实依据,它在使古遗址得到更好保护的同时,体现了古遗址的历史本色,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发扬民族文化提供了平台。在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不断流失的今天,丹凤门遗址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展示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时其融汇古今、意义深远的色彩设计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1]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长安大明宫[M].科学出版社出版.1959.

[2]杨栩.唐风建筑的外观色彩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

[3]张锦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设计[J].建筑创作.2012(01).

[4]周冰.大明宫,灼热的大遗址[M].人民出版社.2009.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西安市唐长安城大明宫丹凤门遗址的发掘[M].文物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土黄色丹凤大明宫
土黄色的肉包子
家乡那土黄色的豆天蛾
老树
走在大明宫
丹凤的水
丹凤“五个先行”推进村“两委”换届
丹凤“四个强化”从严落实“三项机制”
《唐大明宫图》再现盛世荣光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
安徽利辛丹凤村汉代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