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田古民居铺地装饰艺术探析

2015-12-11 09:18陈志玉
福建建筑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古钱古民居卵石

陈志玉

(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 福建莆田 351100)

培田是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的一处客家古民居,保存着30余幢明清时期的居住建筑、21座祠堂、6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等,组成了约7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被称为“辉煌的客家庄园”。承担培田古民居保护与开发规划工作的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认为:“培田作为一个古村落,其建筑布局、结构与装饰艺术之精湛,蕴含文化积淀之深厚,为国内罕见。”李秋香教授说过培田是“艺术宝库[1]”。培田的铺地装饰也极富韵味及特色,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本文试图对培田古民居的铺地装饰进行探析。

1 就地取材,自然美

培田古民居地面所用材料主要有卵石、三合土、石板以及一些地砖等,这些材料往往都是就地取材,经济节约,生态环保,具有自然美的特性。

(1)卵石铺地

培田古民居铺地主要以河卵石为主,材料主要是选取村前河源溪里各种色泽的河卵石为原料,大面积的使用河卵石不但表现材料的原始美,具有材质原有的纹理、形状等自然朴实的特色,而且与周围建筑风格相互协调,利用河卵石铺地不但耐磨防滑、牢固坚实、平整稳定,而且具有很好的透水性[2]。培田古民居的村路、雨坪几乎都采用了卵石地面,居住建筑的门楼或堂屋、祠堂、庙宇的大门、天井等还大量利用卵石拼接成各种图案,如(图1、2)所示,这些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地面画卷,既有实用功能,又有审美价值,正如《园冶》所述“坚固而雅致”。

图1 河卵石铺砌的道路

(2)糯米红糖三合土

培田古民居的厅堂等地面则主要采用特殊配方的三合土,是黄泥、石灰、砂子加红糖、糯米、蛋清等而成,然后夯打而成,这种三合土非常坚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记载:“其坚可以砺刀斧”,宋代江修复在《邻几杂志》说它“其坚如石”。官厅、继述堂等厅堂地面就是用加入红糖糯米的三合土,至今形如石料,完好如初,经过几百年时间的沉淀,其地面更是闪烁着光芒,如(图 3、4)所示。

图2 铺满河卵石的雨坪

图3 继述堂三合土地面

图4 官厅三合土地面

(3)石材、砖材等其他材料

培田古民居还用到石材、砖材等材料。建筑内部的天井边、厅堂一些边缘普遍采用打磨后的石板,培田的千米古街中间是整齐划一的石板,两旁饰以规格一致的卵石,不但美观大方,而且具有很好的引导性。另外在培田厅堂等地也少量使用砖材铺地。这些材料同样具有很好的透水性,而且丰富了培田古民居铺地艺术性。

2 施工精细,技艺美

培田先民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了铺地的自然材料,而且铺地工艺精湛,体现了高超手工技术。客家工匠们充分地运用铺地材料和具体位置,精美地设计和制作了建筑地面,这些技艺具有朴素、自然的特征,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客家人生活的情趣和精神的追求,体现了一种简朴自乐的民风。

培田铺地最具特色的是卵石工艺,培田的卵石工艺显得较为柔和和细腻,选料和材料搭配上精细且匀称,工匠们利用卵石材料色彩多变、个体较小利于组合的特点,根据构图和装饰部位的不同,对卵石进行筛选,以确保卵石大小规格一致,而且还对卵石的颜色进行分类,巧妙利用颜色铺砌成图底分明的各种精美图案,体现出深刻的工艺理念,赋予了卵石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3]。如(图5)所示,建筑大门前的古钱图案利用不同的大小卵石及颜色铺砌而成。除了卵石工艺外,培田古民居其他的铺地工艺同样非常讲究,比如在千米古街的铺砌上,靠近水圳的最外围是用大块的河卵石铺砌,坚固耐冲刷,接着是用大小一致的河卵石铺砌,中间是用均匀的长石板石铺成路心石,整齐划一的路心石为人们指引着方向,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如(图6)所示。同时也对一些室内的三合土进行勾绘图案,如都阃府第一进厅堂在夯土未干硬前用绳子勒出花卉和方胜图案,还有在务本堂的天井三合土地面上勾绘松鹤延年图,图案细腻,而且在天井周围的石板条上凿出松树枝干的纹样,线条流畅。

图5 河卵石铺砌的古钱图案

3 图案丰富,寓意美

图6 千米古街铺地

吉祥图案是我们祖先向往美好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张道一先生就说过:“以形象表现吉祥,看起来入眼、读起来上口。比起单纯的用口语或是用音乐,不但有助于观赏,而且是凝固了的艺术,不受时间的限制[4]。康德也说过说:“在建筑和庭院艺术里,就它们是美的艺术来说,本质的东西是图案设计,只有它才不是单纯地满足感官,而是通过它的形式来使人愉快[5]。”培田铺地广泛采用了传统的吉祥题材,创造了丰富的铺地图案,增添了地面的趣味性,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一个缩影。培田古民居地面吉祥图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古钱

古钱作为装饰图案象征着富贵和财富,古钱还具有辟邪的功能,风水中古钱还可以用来化煞以及迎纳祥瑞。培田建筑的门口、天井以及一些过道的铺地上随处可见古钱图案装饰,表示富贵昌盛,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培田经济繁荣的情景。由于钱币为圆形,因此古钱又有“元”的含义,三个古钱串在一起寓意着三元及第,如(图7)所示,是久公祠门前的三元开泰铺地图案。

图7 三元开泰铺地

(2)盘长

盘长又称吉祥结,是佛教八宝之一,含义是“佛说回环贯彻,一起通明”,其外形生发出绵延贯通,好事不到头的吉祥意,象征福禄绵绵无尽,长命百岁。如(图8)所示,珩庆堂戏台前的铺地上左右对称的铺砌了两个盘长,而且盘长铺地的河卵石用到是细长的青卵石,和周围的比较大的圆卵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8 珩庆堂盘长铺地

(3)瑞兽

培田古民居装饰中大量运用了珍禽瑞兽,但在地面装饰中则只有鹤、鹿、凤凰等,数量不多,但都是精品。鹿被看作吉祥征兆,《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生命周期长,葛洪《抱朴子》:“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鹿和“禄”谐音,所以鹿也就成了富贵和幸福的象征,是传统吉祥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在中华文化中,鹤是吉祥、长寿、仙雅、忠贞、健美的象征。《淮南子·说林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在培田古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都阃府的“鹤鹿同春”图,是培田卵石文化的代表作,鹿在此表示财富、福禄,鹤代表长寿。官厅大门之内的甬道则用河卵石铺砌成双凤朝阳图案,专供达官贵人行走。

(4)几何纹样

另外在培田铺地中还可见到一些几何纹样,如人字纹、万字纹等。培田重视耕读传家,非常重视教育,在厅堂中心等地铺装中运用了一些人字纹铺地,透露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隐含意义。官厅前厅到中厅的天井用卵石铺砌万字纹吉祥图案甬道。

4 构图简洁,形式美

“建筑必须在合理的实用功能基础上,根据要表现的思想主题,进行艺术设计,使建筑的色彩和装饰、体积及各部分的空间形式等因素都表现出一种既丰富又统一的和谐之美[6]”。培田古民居铺地装饰在表达客家人人生价值取向的同时,也显示出其独特的审美眼光。在铺地装饰的表现中体现了较为成熟的构图能力,铺地装饰在构图上简洁明了,形成图案式的视觉感受,展现出其“儒雅”的气质。培田古民居的铺地构成形式,不论是对铺地位置的安排上还是在单幅铺地的装饰上,都设计得十分合理、巧妙,反映了闽西民间艺人对美的深刻理解[7]。

(1)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

《园冶》中讲到:“量其广狭,随曲合方”、“随宜合用,因境而成”,这些都体现出“因地制宜”的思想。培田的铺地同样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铺地根据不同的建筑位置、不同的位置大小及地形条件,从而有针对性的安排铺地形式及构图。比如古钱铺地,因为铺地位置和地形的不同,其布局方式也各不相同,展示出多姿多彩的形式,有完整的古钱铺地、有半铜钱铺地、有的只是简单以半圆形作为古钱的象征,如(图 9、10)所示。

图9 古钱铺地

图10 古钱铺地

(2)严谨端庄的整体构图

培田铺地纹样大都体现出对称的构图形式,这种对称的形式反映了客家民系对以儒家礼制宗法观念为核心的汉民族文化的传承[8]。对称构图具有完整、清晰、稳定和安静的视觉特征,是装饰性非常强的构图形式,在培田铺地中,单体图案的铺地基本采用对称构图,而在天井铺地中,则把天井铺地看做一副整体的画面进行雕琢,图形虽然简单,但由于运用了几何对称形式,更具有秩序和规整之美,画面简洁而不单调,显得端庄大方,如(图11)所示。在珩庆堂整体地面都采用了对称的布局方式,对称均齐,组织紧凑,结构完整,层次丰富,如(图12)所示。

图11 天井对称铺地

图12 珩庆堂铺地

图13 鹤鹿同春图

图14 松鹤延年图

(3)气韵生动的造型形式

培田古民居铺地装饰在造型上概括而不直板,细节刻画传神而简练。卵石工艺以都阃府雨坪上的“鹿鹤同春”图为例,如(图13)所示,鹿、鹤造型上简练无比,用平面化的手段在颈部、背部等细节处进行处理,突出体现鹿的稳实、鹤的轻盈的神态,生动传神,而且鹤鹿体现出温情;再比如务本堂中展翅飞翔的鹤的造型又极其舒展,配以周围简练的松树造型的线条,构成了一幅简洁凝练的地面画卷,如(图14)所示。

(4)清新雅致的色彩表现

培田铺地色彩注重原材料的自然色泽,基本以青、灰为主,配合粉墙黛瓦,朴实淡雅,彰显古民居的独特韵味,呈现出一派恬淡、雅致、简朴的装饰风格。每当经过雨水的冲刷之后,卵石的色泽更显的空灵清透,别有一番悠然淡雅的诗情画意,非常悦目怡情。

5 天人合一,意境美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寓情于景”,意境的营造是其精髓所在,《园冶》铺地篇中也强调利用铺地来渲染环境气氛,达到美的境界。培田铺地所用自然材料以及铺地纹饰所蕴涵的文化涵义与整体空间环境形成了高度的协调,丰富了空间环境,为空间带来活力,对整个培田古民居的艺术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

(1)营造整体空间意境

清华大学吴良铺教授认为:“古村落的构成,主要包括古村落构筑物和古村落构筑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以及古村落的自然环境经过改造的整体环境”。培田民居背靠卧虎山,面朝笔架山,河源溪自村西北转向村东南,形成环保全村的“腰带水”,枕山、环水、面屏,建筑群中轴线是东西朝向,祖堂、客厅等建筑坐西朝东,两厢居住房屋形成南北朝向,是极为理想的人居环境[9]。如(图15)所示,站在培田村对面山上远望,白墙、黑瓦衬托在蓝天、白云和绿树之中,显得自然明朗,再想象建筑内各式精美的河卵石铺地,正如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的“路径寻常,阶除脱俗,莲生袜底,步出个中来;翠拾林深,春从何处是。”而走进培田古村落,走在用卵石铺成的千米古街上,感受着两边各式各样的古建筑和淳朴的乡民,处处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

(2)衬托单体建筑主题

图15 培田整体环境

曹林娣在《图说苏州园林——铺地》中讲到:“与景点主题吻合的铺地图案意象,无疑能强化景点主题,深化意境,让人获得令人回味无穷的审美快感[10]”。在培田古民居,铺地的材料、铺地的图案极其造型与古民居清新、古朴的气氛相协调,使整体建筑更加质朴古拙。铺地通过其蕴含的文化含义完美的诠释了培田耕读传家的文化氛围,体现了丰富的审美情操,强化了空间意境,诗情画意溢于言表。

5 结语

培田古民居作为“最辉煌的客家家园”,整体装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浓缩了客家文化的精髓,其蕴含的美具有永恒的魅力。铺地作为古民居的构成要素之一,无论在样式和内涵上都具有独特的意义,是对客家文化内涵的补充,显现了客家人在营造家园时高超的技艺,完美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实现了景有尽而意无穷的深广境界,值得我们借鉴、关注和研究。

[1]李秋香.闽西客家古村落——培田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75.

[2]朱家叶.浙江古镇、古村落地面铺装艺术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1.

[3]黄东海.福建培田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4]张道一.中国吉祥文化(续)[J].杭州:浙江工艺美术,2004.(1):2.

[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18.

[6]唐孝祥.美学基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57.

[7]黄琼.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语言解读与价值探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8]蓝泰华.福建汀州(长汀)客家传统民间美术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9]郑振满,张侃.乡土中国——培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41-151.

[10]曹林娣.图说苏州园林——铺地[M].合肥:黄山书社,2010.15.

猜你喜欢
古钱古民居卵石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深厚卵石层基坑支护案例分析
你想要敌人还是朋友
无价之宝
你想要敌人还是朋友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下)
史论 Art History & Art Theory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上)
钻石和卵石
钻石和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