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毛泽东著作结合的思考

2015-12-11 14:27周有健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周有健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与毛泽东著作之间的实践与理论逻辑融合,使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可以结合毛泽东著作进行。文章主要从课前、课上与课后三个方面探索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毛泽东著作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毛泽东著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020-03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自1840年以来直至现在的17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国存亡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毛泽东著作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建设时期撰写的手稿(包括文章、指示、批示、讲话提纲、批注、书信、诗词、在文件上成段加写的文字等),经他审定过的讲话和谈话记录稿以及经他审定以他名义发表的其他文稿[1],主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等,几乎贯穿于整个20世纪。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历史,毛泽东著作是对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从实践层面演绎中国近现代历史,毛泽东著作从理论层面阐述中国近现代历史,实践与理论的逻辑融合使得中国近现代史和毛泽东著作之间存在内在的契合机制,由此使“纲要”教学可以结合毛泽东著作进行。

一、课前结合

毛泽东著作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教学有机结合的前提是对毛泽东著作和“纲要”教材高度熟悉,为实现毛泽东著作与“纲要”教学的有机结合,“纲要”课程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到“两通读一寻找”,即通读毛泽东著作、通读“纲要”教材和寻找毛泽东著作与“纲要”教材的结合点。

(一)通读毛泽东著作

毛泽东著作是中国革命、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这些著作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为回应或解决当时的问题而写成的,因此都具有一定成文背景、具体内容,文章写成后对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又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毛泽东著作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要真正实现毛泽东著作与“纲要”教学内容结合的前提是必须读懂、读通、读透毛泽东著作。所谓读懂就是明白毛泽东著作成文时间、主要内容。所谓读通就是要明白毛泽东著作篇章之间的逻辑联系。所谓读透就是对毛泽东著作不能人云亦云,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并能结合当前实际阅读毛泽东著作。通读毛泽东著作必须熟读《毛泽东文选》《毛泽东文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毛泽东军事文选》《毛泽东书信集》等,毛泽东一生的思想理论都熔铸在这些著作中,这些著作以文字的形式反映着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伟大历史实践的理论成就。为了能在“纲要”教学中灵活自如地结合毛泽东著作讲授“纲要”内容,“纲要”课程教师必须在通读毛泽东著作的前提下对毛泽东著作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党建等的专题归类。也可以按毛泽东著作的成文时间进行著作阶段归类,比如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的著作、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新中国成立后的著作等等。还可以就同一时期不同阶段的毛泽东著作进行归类,比如抗战时期毛泽东著作可以分抗战防御阶段的毛泽东著作、抗战相持阶段的毛泽东著作、抗战反攻阶段的毛泽东著作等。通过归类对毛泽东著作形成全盘把握。

(二)通读“纲要”教材

现行“纲要”教材按历史重要事件划分篇章,结构合理,体系严密,在篇章下形成阐述总的历史事件史与论相结合的节和目。通读“纲要”教材要求教师对教材既有宏观的整体把握,又要有微观的具体历史细节的提挈,还要知道教材各章、节、目讲了什么样的历史事实,又作了怎样的历史评论,史实是详细编写还是简略编写,史论是重点论述还是一般论述,以便既能从总体上驾驭教材,又能从具体上洞察教材,做到对“纲要”教材心中有数,对“纲要”教学内容心中有度,把“纲要”教材文字之书转变成“纲要”课程教师的内心之书。

(三)探寻毛泽东著作与“纲要”教学的结合点

通读毛泽东著作和“纲要”教材不是为读而读。”纲要”课程任课教师通读毛泽东著作的目的在于指导、引导和服务于教学,是为了寻找到毛泽东著作中那些能服务于教学、引导教学、充实教学的篇章内容而读。“纲要”课程教师通读“纲要”教材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熟悉教材内容,而是寻找“纲要”教材中哪些内容直接取自毛泽东著作,哪些内容间接取自毛泽东著作。直接取自毛泽东著作的找出出自毛泽东著作的哪一篇、哪一节,甚至哪一页,间接取自毛泽东著作的要找出毛泽东著作原文是什么,如何阐述,引用者引用了什么内容,还有哪些内容没有引用,从而在毛泽东著作和“纲要”教材内容之间寻找两者的结合点,这一结合点就是“纲要”教材和毛泽东著编写的交叉内容、共同内容,这些交叉内容和共同内容成为“纲要”教材和毛泽东著作结合的载体。

二、课上结合

通读毛泽东著作情况如何、通读“纲要”教材情况如何、毛泽东著作与“纲要”的结合点是否吻合和科学,课堂教学是检验的舞台,课堂教学检验着课前结合的成效。

(一)结合毛泽东著作复习旧内容

“纲要”新授内容与已授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有的新内容是旧内容的继续,有的新内容以旧内容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内容时复习旧内容,做到“温故知新”,便于新授内容的教学[2]。有些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忽视旧知识的复习,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因为遗忘是规律的记忆现象,一周前讲授的内容一周后可能已经遗忘绝大部分,若忽视复习,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要么陌生,要么难以理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复习旧内容常用的手段是提问,“纲要”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可以结合毛泽东著作提问从而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具体有毛泽东著作篇名提问法、毛泽东著作写作背景提问法、毛泽东著作内容提问法、毛泽东著作写作意义提问法、毛泽东著作的现实意义提问法。比如讲到党的思想路线可以提问毛泽东在哪篇著作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又比如讲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时可以提问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是如何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的,再比如讲到过渡时期理论时可以提问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是怎样论述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关系的等等,通过毛泽东著作提问复习旧内容自然地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学生对新知识储备起一定的知识背景,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结合毛泽东著作导入新内容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主导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在讲授新知识时导入新知识应该是教师教学主导诸多方面之一。一堂新授课讲什么、怎么讲,对教师而言是心中有数的,但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对每一节新授课应该说大多是生疏的。在“纲要”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导入新课教学程序不够重视,甚至不重视,一上课就讲新内容,教学效果甚差。“纲要”课程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应该思考如何用新鲜活泼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导入把学生吸引到新授课中来。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纲要”课程结合毛泽东著作进行导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可以采用毛泽东著作片段导入、毛泽东著作图片导入、与毛泽东著作有关的影视歌曲导入等方法。比如讲到长征时可以采用毛泽东诗词《长征》导入,讲到抗战相持阶段时可以采用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的图片导入,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明时可以采用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的片段导入,讲到整风运动时可以采用毛泽东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的影视剧场面导入等等[3]。一个好的导入是授课成功的一半,在讲授“纲要”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多角度、多层面地寻找毛泽东著作有关的多种导入形式,提高对学生课堂教学的吸引率。

(三)结合毛泽东著作讲授新内容

新授课内容是一堂“纲要”课程的主体部分,“纲要”阐述的是中国人民抗争史、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史,正如笔者前面所述,毛泽东著作是这几大历史时期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纲要”是在毛泽东著作指导下编写而成的,其中许多内容直接或间接取自毛泽东著作,因此,在“纲要”教学过程必须紧密结合毛泽东著作进行,这样才能把“纲要”内容讲深、讲透、讲清楚。如何结合?第一,“纲要”教材上有的,与毛泽东著作内容高度一致的就“纲要”教材内容直接讲。比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教材直接引用了毛泽东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内容来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对此内容教师可以“照本宣科”,就教材讲教材。第二,“纲要”教材上有但不全面的,是间接取自毛泽东著作的内容则要立足于毛泽东著作拓展讲。比如讲解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纲要”教材内容间接引用毛泽东著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内容和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毛泽东是如何在理论上阐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毛泽东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辛历程,从而理解道路的选择对革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第三,“纲要”教材没有,但讲解需要延伸的,把毛泽东著作引到课堂讲授内容之中补充讲。比如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反”“五反”运动,教材没有涉及,但在当前反腐新形势下,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讲解20世纪50年代我们党的反腐史,讲解这一部分时可以结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有关毛泽东反腐的指示讲解说明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反腐,自我防变的。通过上述三种办法把毛泽东著作与“纲要”新授课内容结合起来,使“纲要”新授课内容更充实、饱满。

三、课后结合

完整的“纲要”课程教学其合理结构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上,还体现在课后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学生作业的布置以及课时作业,期中、期末的考试考查上。“纲要”课后教师应该就教学内容结合毛泽东著作进行教学反思,另外为确保和检测“纲要”教学效果还必须结合讲授内容开列课后学生的毛泽东著作阅读书目,结合毛泽东著作布置课时作业、命制考查考试试题。

(一)结合毛泽东著作进行教学反思

“纲要”教学反思是教师课后对“纲要”教学成功得失的理性思考和评价[4]。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水平、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才能知道自己所授新课的重点突出没有,难点解决没有,概念阐述清楚没有,史实和结论表述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就“纲要”课程教学而言,结合毛泽东著作进行教学反思是“纲要”课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是参照毛泽东著作,比照自己所讲的内容反思该讲的都讲了没有,已经讲的讲对了没有、讲到位没有,自己所讲授的内容,毛泽东著作是怎么论述的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反思可以促使自己不断深化教材内容的认识,深化毛泽东著作的学习,不断促使自己修正教案、完善课件、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自我教学水平和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著作

一堂“纲要”课结束后并不意味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纲要”课程教师在新授课结束后应该为学生开列一系列课后阅读书目,通过书目阅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全面准确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作为“纲要”课程的阅读书目的开列必然少不了毛泽东著作。现行“纲要”教材每章后面均开列了必读文献和延伸阅读文献,其中毛泽东著作占了较大比例,开列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第二章第一节)《纪念孙中山先生》《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新民主主义论》《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论新阶段》(十四)、《论持久战》(111—118节)、《论联合政府》(三)、《论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14篇著作,这些教材中开列的阅读书目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折不扣地指导学生阅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结合每节课的讲授内容开列出与当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的毛泽东著作。比如讲授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后可以开列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又比如讲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后可以开列毛泽东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再比如讲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后可以开列毛泽东的《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等等。

(三)结合毛泽东著作布置作业与命制考试题

作业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检测,考试是对阶段学习内容的检测。一门课程的学习离开作业和考试检测是很难收到预期效果的。“纲要”虽然是一门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不像理工科课程具有强烈的作业性和考试性,但忽视作业和考试的检测手段其教学质量会大打折扣。事实上不少“纲要”课程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该门课程的作业和考试,一学期几乎没有作业,考试也仅局限于期中和期末,这不仅违背了一般的教学规律,实际上也造成了学生主观思想上对“纲要”课程的不重视。所以为确保“纲要”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纲要”课程的重视程度,适当地布置课时作业和进行阶段性考试是必需的。在布置“纲要”作业和命制“纲要”考试试题时毛泽东著作是最好的材料,就“纲要”课程而言离开毛泽东著作布置作业、命制考试试卷,这样的作业和试卷是不完善的。毛泽东著作本身蕴含许多作业、考试素材,结合毛泽东著作可以布置阅读小论文、读后感等作业形式,可以命制选择题、填空题、辨析题、材料题、论述题等多种考试题型,“纲要”教师要善于动脑挖掘。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与毛泽东著作实践与理论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机制决定了“纲要”教学可以结合毛泽东著作进行,作为“纲要”课程教师应该在充分阅读、理解、掌握毛泽东著作与“纲要”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实现毛泽东著作与“纲要”教学的课前结合、课上结合和课后结合,并不断拓展结合的具体路径,深化结合的具体内容,从而达到“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促进“纲要”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1992.

[2]邵宗杰.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85.

[3]侯竣.毛泽东诗词在“中国近现代纲要”课教学中的运用

[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4).

[4]李香娥.教学反思中的问题与建议[J].教学研究,2010,(2).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人物说史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树立唯物史观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