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教学策略的认识

2015-12-12 00:57杨梓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背景试题生活化

杨梓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026-01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充满生活趣味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活动产生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因此,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育的方向与目标。

那么,如何创设条件使数学课堂生活化?如何将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紧密结合?我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经验与获得的成效,谈一下个人的建议与看法:

一、教师研究教材必须懂得灵活整合教材

根据生活背景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创造性来源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合理地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设置适当的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探索。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的学习途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具有生活意义的题目背景材料中,在新课堂教学的要求下,通过熟悉的背景来学习与体会知识的产生、演变等过程,是数学学习方式改变的必然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抽象的数学题或知识化为身边符合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发散思维。

二、启发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教育的宗旨

在传统的数学应用型试题中,总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背景,给学生一个不平等的学习机会,其意义只是在于巩固数学知识,拉大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造成这些问题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欠缺这方面的生活经验,甚至有些应用性试题的背景材料是人为的编造。还有由于城乡差别的原因,许多试题的背景缺少共性,面对这些问题时,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的枯燥乏味,兴趣调动不起来。因此,教师在设计应用型试题或在教学应用性数学知识时,不妨选用学生喜欢的能够让学生充满兴趣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教材提供的素材作适当的改编,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对熟悉的生活背景试题进行数学建模,在有兴趣的状态下与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数学。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具有生活背景意义的材料或问题,开展让学生有平等进行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地学习。

三、注重实践活动,使学生作业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因此,我们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注重实践,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数学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同时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作业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让数学软件进入课堂,活动方式生活化

教学时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情景有机结合,使学生形象感知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及其形象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完成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使课堂教学生动化。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背景试题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