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参与是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化的关键

2015-12-12 10:41汤美霞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创设主体

汤美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055-02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学会创新的主阵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看来,保证主体参与,是课堂教学高效化的关键,也是落实新课标理念的体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没有主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心理,充分的言语活动实践,教师讲得再精彩,学生也不能掌握知识,获得知识,更谈不上智力和个性的发展。那么如何实现教学主体化,保证主体参与更富有实效呢?

一、提供“主体参与”的机会

小语新教材采用了“导读、预习、课例、思考练习”的教材结构特点,摒弃了平铺直叙、形式单一的传统表达方式,课文中还穿插了丰富的图片,基础训练还专门设置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充分给学生提供了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为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提供了方便。

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更新教法,以增强自己意识入手,对学生对课堂来一个“松绑”,主动地给学生提供“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做到“三突出”:在时间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为学生尽可能参与读书、思考、讨论和练习提供时间;在活动参与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以尖子学生为主体”的现象,以多种方式促进人人参与;在活动角色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光扮听众角色,还要扮探究者、实践者角色。

二、创设“主体参与”的良好氛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产生的持续、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积极的心态。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诱导他们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无疑会起很好的促进作用。

1.创设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与学生平等对话,及时肯定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进步,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建立师生同步的良好的情感,将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志从趣生”。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没有兴趣,学生的主体参与过程将是很勉强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精心编排“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内容、形式,还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特点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运用教育素材和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情境,在主体参与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源。让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意志上予以高度专注,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更加敏锐,想象力更丰富,思维更活跃。如教学《草原》一文,就可以运用音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北国草原风光图”“人欢马跃联欢图”,反复回味,反复揣摩,整堂课堂学生定会情绪高涨,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参与学习。

三、注重“主体参与”的学法指导

主体参与效率的高低,与主体有没有得到学法的指导和内化有密切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把学习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参与过程的顺利进行。

如《桂林山水》一课,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桂林山和水的特点”时,要求学生披文入情,通过对景物细致描绘的联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找出这些思考题:豍用“——”画出表示“水”特点的词;用“~~~~~”画出表示“山”的特点的词。豎哪几个词表达了山与水的关系?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在布置学习任务后,我并没有让学生进行个性活动,而是进行了学法指导。首先,自由朗读描写水和山的这两节,在课文中画出有关词句。进行联想、概括;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学成果。这样的指导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了,主体活动就能有序高效地进行。

四、加强“主体参与”的有效调控

给学生提供“主体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决不是意味着允许学生想怎样参与就怎样参与,更不意味着削弱贬低教师在教学中的调控主导作用。

在主体参与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大大提高。但由于认识思维和自我调控等方面的差距,其盲目性也随之增加,智力活动不能持久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对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加强巡视和进行有效调控。我认为调控应紧扣三个中心来进行。

1.保持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当教师在巡视中察觉到学生产生疲倦感、松懈感,学习的积极性受压制,就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变这种消极的参与形式,使学生重新回到智力活动的紧张状态。

2.确保主体参与有效性。主体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点拨诱导。当学生操作中发生错误时,特别是当发现个体学习活动出现通病时,应及时中断主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加以校正,把主体参与活动引出误区,纳入正轨,确保有效性。

3.鼓励主体与创造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寻求答案。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千万不能用准备好的所谓“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手脚,以免挫伤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要走在学生思维发展的前面,对于学生的成功哪怕是微小的,也要给予及时表扬、鼓励,以保护和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遇到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和结果,应在及时肯定的基础上做好完善、推广工作。

教学的成败,关键在老师。要看老师的备课情况,看是不是抓住了教学的基本任务;要看老师的教学方法,看是不是符合教学规律和切实有效;要看老师的指导工夫,看是如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做到踊跃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老师需要做许多工作,这些工作的确定与实施都要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特别是在低年级,老师的语言、范读和板书,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引导或潜移默化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课堂上老师的范读少了,低年级的课堂上也不见了,有的多是靠录音机替代。录音多适用于引导学生的欣赏,而范读都能更多地注意到学生的实际。小学生从接触一篇课文到读熟读懂,读得流利、有感情,需要有一个过程,不时需要老师相应的示范引导。自己不会读,读不好,听听老师的,也就会了。范读更具针对性,不可轻视。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创设主体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