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2015-12-12 10:46李向辉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意图二氧化碳气体

李向辉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062-02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又一次进行气体制取的学习。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初步具备了各项实验技术条件,因此本节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本节课也是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的一节好课。下面我就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反应原理。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收集及检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药品,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初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及运用的科学方法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

(2)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动机。

(3)培养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勇于实践的精神。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设计和制取方法。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教师讲小故事:很早以前,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山,有一个奇异的屠狗魔洞,传说那里住着一个专门屠狗的妖魔,凡是人领着狗进入洞中,狗都无一幸免,而人却能安然无恙。为什么这个妖魔专屠狗而不杀人呢?大家想知道这个妖魔是谁吗?从而引出课题——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设计意图:创设悬疑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合作探究

演示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2.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应;3.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应。比较三个实验,哪个反应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从而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

装置确定:对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小组讨论:1.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3.收集气体一般有哪些方法?4.确定收集气体装置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设计意图:巩固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为学习实验室二氧化碳制取降低难度。)

设计装置:教师给定几种实验器材,可以多给几种器材,有些可能用不到。学生回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展示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设计成果,说出该装置由哪些器材组成?为什么选这些器材?这套装置在操作难易、节能减排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然后给予客观评价,对设计不理想的装置可以继续改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化学研究结论的表述能力,培养学生间的荣誉、竞争意识,分享集体劳动成果给大家带来的愉悦。)

归纳总结: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如:反应原料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制气体的反应装置、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气体是否与水发生反应、气体的收集装置及检验气体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及时地把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收获进行汇总、提炼、升华。)

验证性质:在教师指导下,每组用自行设计的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收集、验满、检验。通过验证性质得出意大利那不勒斯山屠狗魔洞的奥秘:该洞因为存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浮在地面上空,狗的身体较人矮得多,狗由于吸入大量二氧化碳窒息而亡,但人因吸入很少却安然无恙。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后延伸:鼓励学生从家庭生活中寻找一些替代品,比如饮料瓶、吸管、水盆、玻璃杯等物品自己组装装置。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资料选择替代药品,自己再试着制取二氧化碳并去验证该气体。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举一反三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三、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分享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精神,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利用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根据目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操作,体验在实验过程中的乐趣,极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意图二氧化碳气体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二维定常Chaplygin气体绕直楔流动
“抓捕”二氧化碳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吃气体,长大个
铝合金三元气体保护焊焊接接头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