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阶段的朗读教学

2015-12-12 10:49刘莉莉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感情课文情感

刘莉莉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066-02

众所周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早就对朗读的重要作用作出了精辟的论述。通过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地再现作品内容,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着重指出:“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

然而,现实中往往会出现仅凭“反复诵读”这一较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全然漠视了学生的兴趣,更不用说是否进行了深层次的感悟,学生只是一味硬着头皮敷衍其事。这样的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在读出感悟,获得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大胆地“放”,更要巧妙地“导”。大胆地“放”,就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只有主动地读,才能读出疑问、读出思考、读出情感。

然而这并非要求学生一味地、机械地、反复地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在读中巧妙地“导”。“导”要导得恰到好处,要导出学生的兴趣,导出学生的情趣。那么,怎样才能在朗读教学中做到巧妙地“导”呢?

一、要读出兴趣,读出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只有有欲望才能愿意去干,只有有兴趣才能乐意去干,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可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才能确保其会主动地学习。其次在朗读中要让学生进入课文和情境,只有入情入境才能真正掌握内容、把握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入情入境地进行朗读?

1.范读激趣

教师以清新、流利、包含情感的语气范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文字的美妙。一种对美的追求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出读的欲望。同时,他们也会在范读中学会欣赏、品位和鉴赏。

2.插入激趣

小学语文书中,有许多课文都配有色彩鲜明的插图。那么在学习时将插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接触课文,自然会引起其注意力和兴趣。与此同时,让学生试着给图片配音,让他们入情入境地去欣赏、品味体验,从而激起朗读的兴趣,学会感情朗读。

3.语言激趣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有着不可想象的作用的。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讲求语言艺术,不吝惜表扬,多给学生些激励性的话语。在朗读课文前,教师可创设各种活动适当激发一下学生的激情:“咱们比一比,看谁是个优秀的播音员。”学生朗读完要及时给予肯定,如:“读得真棒!”“让人听得都醉了!”孩子在表扬中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希望,更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以后在朗读方面一定会更加努力。

二、以“导”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每篇课文总有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和教材所要求掌握的重点,朗读教学也不例外。一方面,这些重难点对学生理解课文思想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它是教学中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另一方面,学生在理解时会有一定程度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巧妙指导。让学生充分感悟,轻松学会感情朗读。

1.设计填空,理解内容,感情朗读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有效果非凡的点睛之笔。那么这些重点词句,就是课文的突破点。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入情入境地感悟,使其得到教育,并且学会感情朗读。

2.通过比较,感悟内涵,感情朗读

比较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比较才能领悟课文的内容,感知课文思想内涵,更好地进行朗读。

三、要导给学生方法,升华为学以致用

“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要重视迁移,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些告诉我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在朗读中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中明方法

所谓评价是以一定的标准去衡量对象。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将他们的评价标准修正得趋于科学、规范,接近于“一定标准”再去评价,那也就是从一定高度上使学生掌握了方法。

譬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一名学生朗读完后,我请其他学生评价。先评读得正确与否?为什么?通过发言,使学生意识到朗读首先应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再评读得流利不流利?为什么?评价中使学生明确,朗读还要恰当地停顿,注意语气轻重缓急。最后评读得有没有感情?使学生懂得,要在朗读中融入自己所体验出的情感,声情并茂。

2.现实中用方法

朗读的最终目的是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会巧妙地驾驭语言,也就是要懂得迁移,“从读到写的迁移,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懂得“举一反三”,达到读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振的效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前提是朗读,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便意味着教师的引导必须巧妙化。让学生在我们巧妙化的指导中融会贯通、读出兴趣、读出情感、读出真知。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感情课文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情感移植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