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怎样让学生“动”起来

2015-12-12 11:05王恩文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数学课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王恩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086-02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课堂要想“活”起来,学生必须“动”起来,只有“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恰当地使用教具,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和脑等感觉器官,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吸引学生,增加学生信息获取量。这样,教师教也轻松,学生学也愉快。科学规范、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课堂充满文化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为此,我在近二十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供大家借鉴。

一、在动手中领悟知识

人教版第一册的第四单元是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比较少,安排的课时也不多,其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中也有初步的接触。这样容易给我们一种假象: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学生也好像全都会了,可以不用怎样教了。事实并非如此,学生以前所学到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知识只是很表面的,对于它们的主要特征、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等知识学生还没有深入掌握。怎样才能让学生正确掌握这些知识呢?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让学生动起来:

(一)课前,让学生与家长动起来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提前一天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动手准备学具:找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形状、颜色的小盒子,各种小球等。家中有现成的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到了,家中没有现成的就让他们发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和他们一起想办法找、做。通过这样一发动,学生和家长都迅速行动起来,把各自身边的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资源,很快就找齐了该节课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学具、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的牙膏盒、饮料盒等;圆柱体的纸巾筒、汽水罐等;皮球、乒乓球等。

(二)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各种课前准备工作就绪,开始上课了。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从直观的事物中抽象出各个图形的本质特征,因此,每教学一种图形,我都注意让学生首先动手摸一摸自己准备好的学具,然后说一说、议一议,最后学习用完整、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他们的特征。由于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很自然地就认识了这些物体的特征,然后通过老师的逐步引导,逐一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特征简单概括总结出来了。

二、创设情境活动

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愉快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动”起来。这种富有探究性的、有新鲜感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动”起来投入到学习中。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设计这样一题:草地上用绳子栓着一只羊,绳子长6米,接头处忽略不计,这只羊能吃到多大面积的草?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想到是求出半径6米的圆的面积。这样能刺激学生“探究问题的兴奋感”,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享受知识发现过程的愉快感受。当然,学会了新知后,还要把所学的内容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圆的面积计算,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对学习的兴趣,进而发自内心的“我要学”。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让学生用三角板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然后老师自信地说:“我不用量你们手中的每一个三角形的角,只要你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度数,老师一定能准确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不信就开始吧。”结果学生一个个报出,老师一个个答对,可神奇了。这时,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就想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规律,于是整个课堂都沸腾起来。学生在这节生动活泼、真实有趣的课中获得了较好的感性认识。他们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能使学生在快乐的动手操作中主动获取知识。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在课上,让学生在平行四边形上任意画一条高,然后沿这条高将这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部分,再拼成另一个图形(有梯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在这些图形中,我们可以求出哪个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测量、讨论:1.剪拼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3.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思考活动,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亲自实践中探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鼓励学生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鼓励创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还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爱提问的习惯,培养学生敢说、敢想、敢问的精神。

总之,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信念,让我们带着激情走进新课堂,在漫长的课改路上,和学生一起自主、合作、探究。让我们做好“引路人”,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必将引领着学生爱上数学课,上好数学课,确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实现“有趣数学”与有效教学和谐交融。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数学课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分类数 不出错
有趣的数学课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