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作文教学路子 促进学生快乐作文

2015-12-12 13:27张新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小草作文内容

张新艳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121-02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提起作文教学,往往教师摇头,学生叹气,视作文教学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此,近三年来,我遵循新课标的原则,进行了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旨在消除学生习作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作文,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

一、轻松教口语,快乐学作文

1.提供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说话内容,引导学生去说。如在介绍“我的家”的口语训练课上,我先让同学们把与家庭成员的合照带回校,然后让同桌互说,再让同桌互相说出你所听到的介绍。这样,孩子的听说都得到了训练。另外,在说话练习中,我会与孩子们一起来做一做、说一说,使其所说的内容更接近生活,更完整贴切。

2.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说话欲望

兴趣是创造的火花。如何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增强说话兴趣呢?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如:带二年级的小学生到郊外秋游时,我要求孩子们与小树、小草对话,然后告诉老师,你与小草说了些什么?小草对你说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小草说,小朋友,我很口渴呀!”有的说:“小朋友,你别老踩着我,弄得我可疼呢!”这样,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他们边说边笑的脸上,我看到跳动的童真。每逢节假日,我都要求学生把在假日中发生的某一件事记好,待到上学时说给同学们听。由于养成了习惯,孩子们都会特别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

3.引导学生观察,发掘说的内容

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观察要求:早晨从进校门到教室,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见到了什么?本来,学生每天都要走这段路,并没觉得有什么可看的。但在我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了,大门的校徽、标语、宣传栏刚劲有力的大字、栩栩如生的图画、好人好事栏里的小雷锋……进了教学楼,梯级里打扫卫生的同学,带着各种神态、动作、表情匆匆走进教室的同学……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在“每天一句话”练习时说出来,学生在实践中就体会到:这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这么多的事物可以观察,而且都可以选来作说话的内容。周围的事物这么多,可说的内容太多了。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和说话的关系以后,对观察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我就注意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把眼界放宽,并有的放矢地指导观察顺序。

二、遵循学习规律,设立分层目标

在执行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学生的差异,设立分层目标,既让优等生吃饱,又让后进生吃好。

1.根据“循序渐进”原则,让后进生消除顾虑

由于学生作文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要做到心中有数,给他们设置一个个“门槛”,让他们逐渐跨过这些槛。比如,某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无从下手,那就帮助他把生活中的事记录下来,先做到有“真情实感”,过一段时间再帮助他把句子写通顺,标点符号用正确,最后帮助他把内容写具体。如果他达到了某一个要求,那就给他打“优秀”,而不去考虑其他几个方面怎么样。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地消除了“我不会写作文”的顾虑,产生“我也能写好作文”的信心,当然这需要一至两年的努力,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

2.采取开放政策,使优等生体验成功

对于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我们不能满足于其写好课本中要求的几篇作文,而应把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如让他们尝试着编童话剧、写小说、写科技小论文、写调查报告等,不管他们写的这些文章的格式、结构、行文是否完全符合要求,只要他们思考了、动笔了,并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就应该为他们喝彩,就要为他们创设交流发表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注重课外延伸,建立素材宝库

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物,不具体、不生动,是目前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古人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因此,建立作文素材库是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好办法。

1.定格“生活小镜头”

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果把他们记录下来,也许就是以后作文时一个很好的素材,否则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每个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有关的内容。因此,“生活小镜头”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记录下来,把生活中发生的值得记录的事情记录下来,“生活小镜头”就成了学生作文内容的源头和活水。

2.开启“词句百宝箱”

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作文也是如此,因此我让学生准备了“词句百宝箱”,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优美的词句“储存”起来,时常诵读,作文时能活学活用,使作文锦上添花。

四、加强作文指导,倡导自由表达

在作文教学中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再给以明确、具体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以达到写好作文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交流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新颖的作文课导入,会让学生兴趣盎然。如我校有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我想对你说》一文,她巧妙地出示了班上的“悄悄话信箱”,让学生从信箱中取出一封题为《班长,我想对你水》的信,读给大家听,创设了一个良好说话交流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提供充分讨论时间,恰当进行点拨指导

学生之间有许多共同语言,当学生明确了作文要求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既可同桌之间,也可以是四人小组之间,还可以是全班同学。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也可以交流自己怎么写,对别人说的可以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是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你的感受、我的认识、他的想法,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中,产生良好的班级磁场效应,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师的指导不是“满堂灌”,而是在学生思维“卡壳”处,在学生有问题、有疑惑时,适时地点拨指导,话不在多,而在于“巧妙、精当”。如指导《xx,我想对你说》,学生在欣赏了教师提供的《班长,我想对你说》时,已明确了作文的要求是:有真情实感,结合具体的事例写。教师没必要再在作文的要求上反复强调,只须在写作的对象上再点一下:既可以对某一个说;也可以对某一类人说;既可以对熟悉的人说;也可以对陌生的人说。在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巡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3.拓展选材空间,倡导自由表达

教师要认真领会作文要求,不能强制要求学生必须写什么,不准写什么,而要让学生选择自己能写、会写的内容,自由地发挥。这样,你的学生定会在愉悦的环境下写出个性鲜明的佳作来。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小草作文内容
小草的烦恼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牛小草的牛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