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丰县科克阔腊铜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

2015-12-13 09:30李国军
新疆有色金属 2015年5期
关键词:科克碳酸盐测区

李国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00)

新疆和丰县科克阔腊铜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

李国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00)

科克阔腊测区位于西北准噶尔北缘,萨吾尔山东段,通过在该区开展地质草测,圈出了蚀变带范围,通过进一步开展槽探揭露,圈出了金矿(化)体和铜矿化体。对测区岩石含矿性有了大致了解,为今后在该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找矿线索。

萨吾尔山东段科克阔腊金矿(化)体

1 引言

萨吾尔山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萨吾尔-二台晚古生代岛弧带西部,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准噶尔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接部位,是新疆北部地质构造最复杂的部分,为准噶尔板块北缘次级单元的北准噶尔弧盆带(图1)。

图1 新疆大地构造简图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科克阔腊铜金矿区出露地层以中泥盆统萨吾尔山组(D2s)、下石炭统黑山头组(C1h)、下石炭统哈拉巴依组(C1hl)的凝灰岩和下二叠统哈尔加乌组(P1h),见图2。

中泥盆统萨吾尔山组(D2s),是测区内重要的含矿层位,岩性有凝灰质砂岩、碳酸盐化粉砂岩、碎裂蚀变安山岩,局部夹流纹斑岩、灰岩条带。凝灰岩,褐色-灰褐色,蚀变强,凝灰结构,块状构造。碎裂蚀变安山,原岩为安山岩,受力破碎为角砾状,之间充填了碳酸盐。原岩碎斑含量75%,棱角状,粒径1~4.3mm,以>2mm角砾为主,压扁定向,内部绢云母化蚀变较强,残余玻璃质结构,玻璃质很多,少量斜长石细板条,含杏仁。胶结物(25%),由很多方解石,少量纤维状玉髓组成。碳酸盐化粉砂岩,原岩为泥质粉砂岩,碳酸盐化强。原岩残留含量(55%),次棱角状,分选好,多为粗粉砂,粒径<0.06mm,,成分多为斜长石,之间分布了部分粘土矿物,成纹线状分布了少量白钛石。晚期碳酸盐含量45%,成条带状、脉状交代原岩分布,均为方解石,粒径<0.25mm细粒,共生了少量细粒石英,局部见少量方解石圆形颗粒,内部重结晶,大小0.1~0.4mm,可能为生物屑。凝灰质砂岩,灰褐色,岩石由砂粒(88%)、凝灰物(12%)组成,颗粒支撑,线接触。砂粒密集堆积,次棱角-次圆状,磨圆中等,分选中等,多为中粒砂,粒径一般在0.25~0.5 mm,少数细砂、粗砂,成分成熟度很差,其中普遍为岩屑,占95%: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内部帘石化、绿泥石化强。长石含量为5%,为斜长石,泥化轻度。

下石炭统哈拉巴依组(C1hl),出露于测区东北角,岩性为凝灰质砂岩,沿萨吾尔山断裂和萨热阔拉特断裂展布。

下石炭统黑山头组(C1h),位于测区北东角,F4断层以北,出露岩性有凝灰质砂岩和安山岩。

下二叠统哈尔加乌组(P1h),位于测区西北角,萨吾尔山断裂北部,该组地层在测区内仅出露少量凝灰岩和安山岩,穿插流纹斑岩脉。

2.2 岩浆岩

测区内岩浆岩出露面积较小,岩性有辉绿岩、辉长岩和闪长岩。辉绿岩(βμ)呈小岩株、岩瘤状产出,岩石受区域断层影响蚀变强,主要为拉长石,含量占67%,半自形板条状晶形,粒径(0.3~0.8)mm×0.12 mm,葡萄石化强烈,杂乱分布,搭成三角形格架,格架间均匀分布了全蚀变辉石,含量约30%,粒径0.1~0.5 mm,呈它形细粒状,全被绿泥石、碳酸盐取代。磁铁矿3%,0.05~0.25mm粒状,浸染状分布。

辉长岩(ν)呈带状分布,呈灰黑-灰绿色,地表受断层影响破碎强,植被覆盖,露头零星。岩石具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局部具绢云母化。

闪长岩(δ),呈岩株状,灰褐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有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绿帘石等组成,斜长岩含量60%,角闪石含量25%~30%,黑云母含量18%~13%,呈片状集合体,绿帘石由斜长石、角闪石蚀变而来,含量2%左右。

2.3 断裂构造

测区位于萨吾尔大断裂“S”型转弯处,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较发育,主要有4条主干断层,分别为萨吾尔山断裂、萨热阔拉特断裂、道玩萨拉断裂和F4断层。前三条断层为倾向均为NE-SW走向,道玩萨拉断裂在测区南部转为近E-W走向,F4断层为NW-SE走向。断层与测区含矿关系密切。

图2 科克阔腊矿区地质简图

3 矿化特征

通过地质草测和探槽揭露,在测地层中发现Au和Cu矿化。Au矿化分布在测区中部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蚀变带中,该蚀变带长约1km,宽30~200m。通过探槽揭露,圈出金矿体1条,长200m,宽0.5m,Au品位(0.55~0.81)×10-6。5条金矿化体,长约40m,宽1~2m,Au品位(0.1~0.205)×10-6。赋存金矿化的岩石破碎强烈,硅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现象普遍,并广泛发育向南陡倾的雁列张扭裂隙,被后期烟灰色石英脉、铁质碳酸盐脉充填,局部见蜂窝状褐铁矿氧化空洞。

在测区东部,灰岩与凝灰岩接触带附近,在灰岩中见薄膜状孔雀石,灰岩由生物碎屑和方解石组成,生物碎屑含量5%,呈碎片状,粒径0.1~0.9mm,属藻类,方解石含量95%,粒径主要为0.2~0.06mm,少量小于0.06mm的粉晶。通过探槽揭露一条铜矿化体,长40m,宽1.2m,Cu品位0.14%。

4 结论

科克阔腊铜金矿化区不论是铜矿化体还是金矿体、金矿化体均产于北西西向张性次级小断层中,矿化与围岩呈突变关系,矿体规模小,但破碎蚀变范围大。金矿化有“浅层低温热液型”和“构造破碎-石英脉型”共同叠加作用的趋势,值得今后进一步工作。

[1]周刚,秦纪华,何立新,王祥,栾新东.新疆萨吾尔山花岗岩类的形成时代[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9,8(3):237~242.

[2]孙燕,刘建明,曾庆栋.斑岩型铜(钼)矿床和斑岩型钼(铜)矿床的形成机制探讨:流体演化及构造背景的影响[J].地学前缘,2012,19(6):179~193.

收稿:2015-03-02

10.16206∕j.cnki.65-1136∕tg.2015.05.008

猜你喜欢
科克碳酸盐测区
亿隆煤业地面瞬变电磁技术应用
不是每个问题都值得回答
河北省尚义大青沟测区元素异常特征及地质意义
火星缺失的碳酸盐之谜
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开放日活动在京成功举办
轮轨垂向力地面连续测量的复合测区方法
无像控点测区的归并方法研究
邻区研究进展对济阳坳陷碳酸盐岩潜山勘探的启示
科克:利河畔的巧言城
碳酸盐型滑石物相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