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ESP课程设置的困境与对策

2015-12-14 03:05刘清波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

刘清波(韶关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应用型本科院校ESP课程设置的困境与对策

刘清波
(韶关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ESP教学是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拓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分散、学生语言基本功欠缺等多方面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在于优化ESP教学资源配置,统一管理,以EOP教学为切入点,在语块教学的基础上实施案例教学法。

ESP;课程设置;应用型本科院校;语言教学

ESP即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含义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在英语教学中指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设置的课程。随着社会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呼声的高涨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ESP成了目前高校拓展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为了迎合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学生英语水平起点较高的重点大学率先开设了ESP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甘示弱,在学生修完大学英语课程后开设了专业英语或者双语课程。地方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定位于学生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在课程改革中兼顾了大学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了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宗旨。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这类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面临教学资源分散、重复设置、师资匮乏以及学生语言基础参差不齐等多方面的问题,结果是ESP教学流于形式,与预期效果背道而驰。本文试图理清ESP相关课程的关系,并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该类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与ESP相关的几种语言教学模式

根据英语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可以将英语教学划分为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ESP两个类别。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并无明显区别,属于EGP教学范畴,侧重传授语言的基本结构,包括词汇和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语言内容涉及一般的人文知识、文学作品或简单的科普读物,学生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考研之类的普通语言水平测试。而ESP教学注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以学生的职业需求为主线。英国语言学者Hutchinson和 Waters指出,ESP是一种以学习者需求为基础的语言学习理念,其内容和方法围绕语言学习者的特定需求而确定[1]。ESP教学有4个基本特点: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2.课程内容涉及特定的学科、职业和活动;3.句法、词汇、篇章结构等方面都适用于某些特定场合的语言运用;4.必须与“通用英语”(EGP)的教学形成鲜明的对照[2]。由此可见,满足教学对象的特定需求既是ESP课程设置的出发点,也是其极终目标。

无可否定,任何语言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的某种需求。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需求的多样性。因此,在EGP和ESP两类语言教学模式的基础

上,ESP又被划分为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职业用途英语)和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学术用途英语)两类[3]。香港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对EOP的教学内涵有比较明确的定义:EOP主要是指在工作上应用的英语,特别是在商贸活动中运用英语沟通的能力。不同的工作岗位,对雇员在英语会话和书写方面的水平,均有不同的要求[4]。EOP是ESP的一个分支,与EAP相对,专门在工作场合使用的英语。为了表述清晰,以下用组织结构图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

图1 ESP family free

二、ESP教学面临的困境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课程内容拓展方面不具备仿效重点大学和老牌本科院校的实力,在ESP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诸多阻碍,概况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一般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专门的双语师资,通常由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兼任,也有的直接安排大学英语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师没有英语教学的经验,而且通常把担任的ESP课程当作“副业”,拿着一本教材匆匆上马。他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非常落后,从头到尾,通篇翻译,课程气氛沉闷。而大学英语教师只能讲授科普方面的内容,很难深入到专业内容,充其量是教会学生几个专业词汇,或者组织学生分析几个又长又难的句子。结果学生还是在学习语言,获得的是一些支离破碎、组织无序的语言知识,无法全面系统地借助英语这语言工具获取学科知识,更谈不上专业语言技能。

(二)教学资源匮乏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选择途径单一,许多院校没有结合自己的定位开发校本教材,所用教材是一些重点大学开发的双语教材,或者是盲目引进的英语原版教材。这些教材难度大,要么内容陈旧,要么与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不相吻合,无法满足学生的特定需要,严重偏离了ESP的教学目的。此外,这些教材中相当一部分只是阅读文本,没有听说材料和视频资源,在涉及专业的操作技能时没有一个直观传达信息的载体。在很多情况下,授课教师得到的只是一本教材,有的甚至没有必要教学大纲或课程要求,一切都由任课教师仓促应对。

(三)课程设置紊乱

ESP课程由学校多个部门设计,组织实施教学和管理。有些是由大学英语教学部在全校范围内分专业设置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如商务英语、管理英语、机电英语;也有专业院系开设的专业英语或双语课程,如会计英译、旅游英语、计算机英语;还有教务处组织面向全校开设的英语类公共选修课程。所有这些课程都具备ESP课程属性,问题在于各部门“各施其教”,没有一个统一的归口管理,造成重复开设、资源分散、缺乏统一的测试评估机制,严重地制约了ESP教学效果的发挥。

(四)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ESP是相对于EGP而言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是以功能主义的语言观为理论基础,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ESP更关注如何高效地将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较EGP教学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简而言之,ESP

课程的开设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不乏英语学习方面的佼佼者,也不乏英语学习方面的痴迷者,但是总体来说,其生源质量与名牌大学或者是老牌的本科院校都差距甚远,有相当部分学生是因为英语基础较差而“低就”地方二本院校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补基础而一律针对学生开设ESP课程,无疑是“赶旱鸭子下水”,其效果可想而知。毋容置疑,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是制约ESP课程开设的瓶颈问题。

三、课程设置的对策

面对ESP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有明确自身定位,结合自身实际和特色充分发掘和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探索课程设置的途径和方式,建立统一规范的ESP课程体系。

(一)师资的培训与整合

根据国外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ESP教学经验,ESP的教学任务主要应该由语言教师来承担,因为ESP的研究属于语言教学的范畴。“无论是英美等国家还是新加坡、罗马尼亚、香港等英语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都把ESP课程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分支,由英语教师来承担教学工作”[5]。

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阵容庞大,教师年轻,可塑性大,当务之急是要安排每一位年轻教师都要熟悉一个ESP课程的专业方向。可以要求他们去专业院系听课,也可以下发一定的教研课题,让他们同专业院系的教师合作,共同授课,共同开发ESP课程资源。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组织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发校本特色的ESP教材。以韶关学院为例,安晓灿教授带领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以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建设”为课题研究平台,在此基础上与专业教师合作编写了《机电行业英语》、《IT行业英语》、《生物技术行业英语》、《管理行业英语》等六本应用型本科行业英语系列教材,并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共计有三十多位教师参加了教材的编写,他们在选材、编写和课文的翻译过程中与专业教师相互磋商,取长补短,克服了编写时遇到的专业问题。另一个重要的收获是编者们对教材的所属学科内容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开设这类课程奠定了师资基础。专业课教师也增加了对语言课授课方式的认识,提升了双语课的课堂教学水平。

(二)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利用

在教学资源的取舍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应该依赖重点本科院校开发的规划教材或者直接从国外引进的原版ESP教材,而是应该立足于专业特色,重视开发应用性的、满足专业技术操作性要求的教材。也就是教材的选择适宜EOP(行业英语)方向而非EAP(学术英语)方向。EOP方向的教材避开了一般理论描述和研究性的内容,重视案例教学,音像资料与阅读资料并重,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由于应用技术名类多样,划分细致,很难在出版市场找到大规模的规划教材,只好由学校组织教师,结合专业特色,小范围地灵活开发特定技能领域的校本教材。

(三)课程设置与统一管理

目前普通本科院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面普遍采用“1+1”的教学模式,即对大学新生进行一年期的通识英语教育(EGA),在此基础上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再加上为期一年的ESP教学。其中,重点院校趋向于EAP教学,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选择EOA教学方向。由于ESP是语言特色课程,所以其课程设置权和管理权应该归口大学英语教学部门。就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由大学英语教师开设的EOA课程是对学生专业课程学科框架的一个基本介绍,为后期的专业英语课程开设奠定基础。

(四)以行业英语课程为突破口

高起点的ESP课程无疑给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双方都带来了严重的挑战。鉴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基础不尽完备的情况,开设EOP课程无疑是一个切合实际的选择。EOP课程侧重于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技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开语言学习的难点,避免英语教学中“先基础,后应用”的常规路径,通过“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在职场环境中应用语言的能力。在语言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将变得更加持久,后续的ESP课程学习也不会显得艰难。

(五)实施案例教学和语块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

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行业英语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避免教师照本宣科式的说教,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职业情景中轻松体会和感悟语言的使用,并且乐在参与其中,获得语言学习的成就感。

EOP归属于应用文体裁的文本,一个显著特点是语言的程式化,有一套固定的专门用语,有相对稳定的句式,有比较固定的结构形式。也就是说,这些文本蕴藏着丰富的语言结构和语块(chunks)。语块可以作为语言教学的“模式”(patterns)或“范例”(exemplars),在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6]。因此,语块教学法对EOP或ESP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持续提高,高中阶段已基本完成基础英语教学的任务。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拓展新的教学领域,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ESP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定位,符合大学生的职业化需要。目前的迫切任务是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构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满足学生对ESP课程资源的个性化要求。

[1]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UP.1987:6.

[2]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In M.Tickoo(ed.)ESP State of the Art(1-13).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20.

[3]Jordan R 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67.

[4]黄萍.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2007:35-39.

[5]蔡基刚.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转移的因素分析[J].外语研究,2010(2):40-45.

[6]Lewis 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M].Hove,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1997:15.

The Arrangement of ESP Course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Qing-bo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ESP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rend of the current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development.In the curriculum aspect,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ave been confronted with impediments ranging from weak teachers to scattered teaching resources,as well as the students'deficiency of basic language skills.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clude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unifying ESP course management,taking EOP teaching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implementing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on the basis of lexical approach.

ESP;curriculum arrangement;undergraduate colleges;language teaching

H319.1

A

1007-5348(2015)01-0141-04

(责任编辑:廖铭德)

2014-11-15

2014年广东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ESP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研究”(2014GDB20)

刘清波(1965-),男,湖南新化人,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