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2015-12-15 11:42宁康健吕锦芳贺绍君陈会良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基础课兽医动物

宁康健,李 磊,吕锦芳,贺绍君,陈会良

(安徽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宁康健,李 磊,吕锦芳,贺绍君,陈会良

(安徽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动物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动物临床、检疫、兽医卫生管理和兽医法规知识,具备扎实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疫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兽药使用等问题。为适应社会需求,必须根据新形势下学生的特点,从专业思想教育、政策支持、专业技能培养、参与实践活动、双能型教师培养等多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服务地方企业的能力。

动物医学专业;服务;企业;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得到了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但由于部分高校过分追求招生人数和降低办学成本,在办学理念、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跟不上发展的要求,造成大学毕业生缺乏相应的实践和服务地方企业的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动物医学专业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非常高,直接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适应工作实践和地方企业及产业对服务的技术需求。因此,加强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锻炼,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服务地方企业能力,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我国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当前安徽科技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契机提出几点看法。

1 做好专业思想教育工作

做好新生的入学专业思想教育工作是稳定学生专心学习本专业的基础,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实施,新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受社会长期轻农、去农、离农思潮的影响,涉农专业中有部分新生专业思想不够稳定,学习动力不足,动物医学专业也不例外,成为影响专业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主要表现:部分学生不愿意深入了解专业,把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与传统的养殖划等号,学习怠倦,不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业、带有偏见和扭曲的心理,认为学不学都一样,反正将来都是在偏僻的养殖厂工作,或者每天和动物接触,所处周围环境不好,在其它人眼里低人一等。为解决好以上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做好专业的宣传工作,改革以前到中学和地方的传统的宣传工作,易被人们误认为是职业学校招生,也不符合地方中学的相关规定,而是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学校的网站进行灵活多样的宣传模式,可通过成功学生的现身说法,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和近十年历届毕业生工作状况的统计与成就展,让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本专业建立新的认识和理解。我国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畜牧业在我国已经发展成育种、饲养、加工、销售、工业牧业一体的贸易综合经营模式;畜牧产品在出口创汇中占有很大比例;畜牧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稳定畜牧业才能稳定住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1]。学生只有清楚的认识到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在普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中的贡献,才能够明确动物类专业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真正技术支撑,看到本专业的发展前途和潜力,激发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产生兴趣。(2)新生入学教育及班主任的引导极为重要,因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可通过参观现代牧业,专业发展史讲述,请已经工作的毕业生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进行说服和引导。一定要请有经验,有责任心的本专业老师承担班主任工作,讲师、副教授、博士,甚至教授都可承担班主任的工作,探索本科学生导师制[2]。

2 重视专业基础课教学

专业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专业基础课又分为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它们是同专业基本原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的先修课程,在专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枢纽位置。能否学好专业基础课不仅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还关系到学生对上好专业课的兴趣和信心,更重要的是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前端过程。随着生命科学的飞跃发展,新的科学知识层出不穷,欲把所有的动物医学学科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全部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只有把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深化扩展知识领域打下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4]。因此,加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不仅有利学生打好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 加强专业实践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质量决定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虽然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但在实验课程建设方面并不理想。一是受传统教育思维影响,各高校仍把课程教学作为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最重要部分;二是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方面,教学内容结构较为松散,往往是依附在理论教学上,多数实验内容是验证性实验,缺乏相对独立,更谈不上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求为出发点,以整合各学科知识为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设计。三是目前在高校普遍存在的二级学院设置的构架下,实验设备共享、学院间协调、课程内容设计等方面的组织工作难度较大,不能形成统一有效的资源配置;四是一些精密仪器缺乏专人维护,由教师带管,往往由于自身工作忙而没时间指导学习者,还有仪器使用的试剂等价格高,没有专项经费维持,导致使用率低;五是部分实验和实习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缺乏创新,部分使用教程陈旧,诊断设备老化,跟不上现代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六是考核考评方法单一,过分注重实验报告的评分,对实际动手能力的考察不全面,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加强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必须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对传统的实验模式进行创新改革,而不是简单的微调。建议构建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和公共基础教学实验平台,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开设实验,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充分共享,促进实践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如中药专业、生物专业、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可共用动物生物机能系统实验室,显微切片制作及观察室等,以综合和设计实验为主,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及时更新实验教材,以适应新实验和新技术的要求。对于高精密仪器要专人操作管理和维护,设立一定的维护经费和试剂采购经费。加大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操作的考核。只有从各个层次解决好以上问题,才能逐步提高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

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增加综合性、探索性的实验项目,对学生着力开展创新能力、动态思维能力培养。探索性实验要求事先对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作充分的了解,根据实验目标自己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注意事项。这要求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必须对所学的理论方面知识进行全面复习,学懂学透,牢固掌握;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有思考,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由于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学生先前没有预料到的现象或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即时设法校正和应采取的措施和办法解决,这对培养学生动态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校内基地兽医院及校外基地从事兽医临床诊疗实习时,要配备指导老师现场指导,做病例分析与回访,通过教师的临床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4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当代学生成长环境一般比较优越,往往不愿意去生产一线就业,相应地就缺乏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和主动设计实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动力。必须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兴趣,积极践行“开门办学”的方针,与宠物医院和畜牧企业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利用假期安排学生驻场进行实习,直接接触生产过程。建立学校、企业联合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生就业意向,重点加强单一畜种的疾病防控技术训练。如与企业合作成立“嘉吉班”、“正大班”、“天邦班”、“大北农班”等。支持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成立“动物疾病防治协会”,聘请专业教师为指导教师,定期举办兽医技能竞赛,如“家禽解剖大赛”,通过前期训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兽医技术操作水平。开设动物医学进展课程,就动物医学发展动态进行师生交流,让学生对本学科的前沿发展有所了解。

加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创新思维养成、提高就业能力尤为重要,也是适应现代兽医临床和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需要高校及时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使学生毕业时成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5 加强“双能型”教师培养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直接决定学生专业能力水平。“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是动物医学专业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动物医学专业的师资队伍逐步进入新老交替的阶段,许多刚走出校门博士毕业生直接充实到教学一线。他们都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但缺乏兽医临床与畜牧生产实践操作能力,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目前承担研究课题、发表论文和成果是高校教师评职、晋级的重要指标[5],迫于连续晋职的压力,再加上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过于繁重,青年教师基本上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兽医临床或者畜牧业生产一线去积淀强化自身和提高实践技能,这种缺少“接地气”的经历使青年教师不能尽快与一线企业建立联系,不能深入了解生产实践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教学上缺乏理论联系实践,而且逐渐造成部分青年教师在应用类项目的申请和研究方面成为短板。因此,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至关重要。

为了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应出台青年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要求及相关政策,使青年教师逐步接触生产实践。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师应增加基层实践锻炼,取得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主动提高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和遇到的发展问题,增强教学针对性。在校内科研立项方面,应倾向实践性的科研项目,提高经费支持额度,严格结题条件,引导青年教师科研方向立足解决生产问题,服务地方经济。鼓励教师到社会兼职,通过企业兼职直接参与到生产过程,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这无论是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是服务地方经济都是十分有益的。

[1]李准.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3):9.

[2]王昭荣,金佩华,鲁兴萌,等.研究型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改革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3,20(12):47-49.

[3]张文慧, 龚毅. 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 2010(15):70-71.

[4]鲍时东.关于加强艺术设计基础课理论教学的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12):41-43.

[5]李祥瑞,任建鸾,邹思湘.我国高等教育动物医学专业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4,21(3):59-63.

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AnimalMedicine

NING Kang-jian, LI Lei, LV Jin-fang, HE Shao-jun, CHEN Hui-lia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China )

Specialty ofAnimalMedicineis a discipline that is very practical,and students need to master the knowledge on animal quarantine, management of veterinary hygiene and veterinary law, and have a solid basic theory, basic skills and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 in disease preven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use of veterinary drugs, et al.To meet social needs, they must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from the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education,policy support,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participation in practical activities, training of dual skills and other aspects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inAnimalMedicineto serve local enterprises.

Specialty ofAnimalMedicine; Services; Enterprise; Ability

2015-03-22

安徽科技学院重大教学研究项目(Xjzd201302)。

宁康健(1959-),男,安徽省安庆市人,学士,教授,主要从事兽医药理学教学与研究。

G642.4

A

1673-8772(2015)04-0078-03

猜你喜欢
基础课兽医动物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我是兽医志愿者
“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探究基础课与专业课互动教学改革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