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我回到家乡,再回到父母身旁

2015-12-15 09:00罗婧奇编辑李颜岐
中国三峡 2015年6期
关键词:巴桑西藏家乡

文/罗婧奇 编辑/李颜岐

就让我回到家乡,再回到父母身旁

文/罗婧奇 编辑/李颜岐

摄影/周运逸

年龄:19岁

家乡:西藏日喀则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藏族学生们介绍,他们出生后多由父母或是当地活佛取名,意蕴可能是出生日期,美好愿景,达成的某种心境和状态,或是自然物事如月亮、大海等。巴桑是指星期五,普赤是汉语里“招弟”的意思,巴桑普赤就组成了我见到的典型藏族姑娘。她留着齐刘海,五官立体,肤色因为出身高原而深沉,看得出来在家会劳作。她的普通话还不错,语速较慢,和我聊完后转身和舍友交谈,自然而然用的是藏语。

巴桑普赤的家乡是西藏日喀则边境乡康马县康马镇格隆村,家里有爸爸、妈妈,本来还有一个妹妹,过继给了没有小孩的姨妈。她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的农作物有青稞、豌豆、野油菜等,她强调“豌豆和这边的不太一样,小得多”。农作物只收获一季,差不多是五月种,九月收,其他时间天气太寒冷。大部分农闲时间妈妈就在家里,因为年纪大了。爸爸年轻一些,会在近点的地方打工赚钱。

她对在定向西藏班学习的现状比较满意,倒不是因为顺利完成学业以后就能有工作,而是因为今后的工作地点是拉萨和林芝,能够让她回到西藏,回到父母身旁。

求学路上的幸运姑娘

区别于家在拉萨或日喀则市区的学生多有父母帮忙参考,巴桑普赤是自己填的大学志愿,可能出身农村的学生在面对继续学业事宜的时候都得自己拿主意。

去年做金沙江下游水电站库区孩子上学的专题,发现很多家庭因为贫困、生养多、留守儿童等问题,孩子的求学意识不强,我们采访的部分中小学生,恐怕在进行完九年义务教育后,难以维持学业。

而根据巴桑普赤的介绍,西藏地区或许是因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所受的政策倾斜更多,孩子受教育的情况还不错。在她的家乡,一家如果有四五个小孩的话,一般会有一两个读书,而且是真正读出来,到城市就业。人们都知道读书、工作比在家务农要更赚钱,更易养家,因为读书而走出家乡的人相当于进行了正面典型宣传。之所以一个家庭没有让全部小孩都读书,是因为至少要留一个儿女在家里陪伴父母,给他们养老。

巴桑普赤的情况特殊,父母相当于只有她一个小孩,这种情况一般是要留她在身边的。但是父母不忍心让她一直待在家里,也就送她去读书,开开眼界。之前并没想过可以一直读到大学,因为家里条件也一般。但说来也巧,她就是一个求学路上的幸运姑娘,九年义务教育没交学费,等考上了日喀则地区高中,她带着学费去学校,结果发现那里有政策,是12年义务教育,高中也不需要交学费。填高考志愿时,报了这个学校这个专业,也没注意是定向生,后来才知道定向生不仅不用交学费,而且每个月还有企业赞助的生活补贴。

这个姑娘也没有辜负她在求学路上的幸运,刚结束这学期所有考试的她说考得还不错,连弱项也过关了,这让她很高兴。

理想来做现实的影子

填报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巴桑普赤综合考虑后的结果,她一共填了五个志愿。她说,其实最想考的是艺术院校,因为她喜欢唱歌跳舞,也比较擅长。小时候流行磁带,但家里没有录音机,父母也不喜欢听歌,她没有接触音乐的环境。等上小学、初中了,听到别人放音乐,领略到了音乐的魅力。初中早自习时同学们都在读书,她会先读书,后来就唱起歌来了。好朋友听她唱歌,都建议她向音乐方面发展。

但巴桑普赤自己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如果去读艺术学院,专业性很强,所需花费较高,她出身农家,并没有得以支撑其完成学业的物质保障。再者,多少人因为喜欢艺术投身其中,想把它当做事业来发展,最后却不一定能顺利实现。所以综合考虑,她决定不去争取读倾心的艺术类专业,而是选择就业率高的实用型专业。

喜欢的事情当然不容易割舍,巴桑普赤没把理想照进现实,却选择让理想跟随现实,做现实的影子。她担任班上的宣传委员,加入了院学生会文艺部,在课余时间参与策划活动和排节目。她继续唱歌,唱给众人听,和好朋友一起在院里迎新晚会上开嗓,唱了琼雪卓玛的《我的家》,还拿了奖。她也和西藏班的同学一道,跳集体舞,展现班级的风采。她还会和好朋友格桑旺姆去KTV,或者在学校西苑漫岛咖啡的大厅里唱歌。她藏语歌和流行歌都唱,喜欢的曲目很多,比如央金兰泽的歌,《遇上你是我的缘》等,最近喜欢唱邓紫棋的《喜欢你》。

理想来做现实的影子。影子虽然漆黑,但只要有阳光,总是与心相随。

回家之前我要看过许多风景

我问巴桑普赤,有没想过出来读书就不回去了,毕竟很多大学毕业生会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城市或者北上广深等大都市生活。她坚定地说,必须得回去。且不说定向生毕业后去对应公司服务的诚信协议,她的牵挂在家乡,不可能在外面长待。“因为父母不可能离开西藏,他们一点儿汉语都不会说,也听不懂,生活环境相对闭塞。”但是读大学是一个走出西藏的机会,四年的时光足够她看风景。

巴桑普赤说她比较适应大学生活。从西藏到宜昌,学校派有专人带队,到校后,三峡大学往届的藏族学生非常热情地帮助他们这批新生,班上同学之间也比较融洽。学院为了加强他们与别的班级和院系的交流,邀请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学生会的部门,这样认识和接触的人变多了,在别的班级和专业也交到了好朋友。

“就像这个寒假,我要去河南新乡找姨妈和妹妹一块儿过年,我不敢一个人坐火车去陌生的地方,就找了2班也去新乡的一个同学一起走,同学也很愿意带着我一块儿,很照顾我。”看得出来,巴桑普赤在西藏班以外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她过年不回家,一来是家里冬天太冷,怕到时大雪断路影响按时返校,二来是想妹妹和姨妈了。她和妹妹平时打电话联系,但是见面次数少,也已经十几年没有一起过年了。巴桑普赤在那么偏远的地方读书反而读出来了,妹妹在中原地区,却已经没念书了,不得不让人感叹。“妹妹比较倔,自己不想读书。”巴桑普赤言语中有些担忧。

宜昌是她选择的大学所在地,是她利用四年时间看风景的第一站;河南新乡对她而言是个陌生的地方,借着过年团聚的机会,她走到了看风景的第二站;接下来,她想去北京,因为男友兼老乡在那里读大学,还想去青岛,因为很想面向大海,吹吹海风。

摄影/黎明

如果去读艺术学院,专业性很强,所需花费较高,她出身农家,并没有得以支撑其完成学业的物质保障。再者,多少人因为喜欢艺术投身其中,想把它当做事业来发展,最后却不一定能顺利实现。所以综合考虑,她决定不去争取读倾心的艺术类专业,而是选择就业率高的实用型专业。

摄影/周运逸

猜你喜欢
巴桑西藏家乡
都是西藏的“错”
野魂犬
野魂犬
神奇瑰丽的西藏
奥尔哈代的梦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