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海,那岛,那些生命
———珠海海岛生命寻迹

2015-12-15 09:09摄影IBE左凌仁编辑
中国三峡 2015年6期
关键词:郭亮滩涂海岛

摄影/IBE 文/左凌仁 编辑/任 红

那海,那岛,那些生命
———珠海海岛生命寻迹

摄影/IBE 文/左凌仁 编辑/任 红

珠江在中国的南方蜿蜒曲折,向东在广东境内奔袭流入南海,并与大海一起合力构筑起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珠海就处于珠江入海口的位置,并因此而得名。但让珠海更有名的是这里星罗棋布的海岛。

珠海的海岸线长604公里,有大小岛屿147个,故有“百岛之市”的美誉。在珠江口辽阔的水域上,大大小小的岛屿星罗棋布。按照岛屿的成因,珠海海岛属大陆岛和冲积岛,其中属大陆岛类型的占绝大多数,占海岛总数的90%以上。珠海海岛热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由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各异,散落在各处的海岛生态类型丰富多彩,气象万千。有的海岛上有被称为“海上森林”的红树林;有的海岛上有杜鹃、棕竹、龙船花、猕猴桃等50多种野生观赏植物;有的海岛是蝴蝶迁徙途径上的“加油站”,是美丽的“蝴蝶谷”;有的由于具有大片的滩涂湿地,成为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落脚地。

2014年9月,珠海市观鸟协会和影像生物调查所(IBE)合作开展了珠海海岛IBE调查,开始探寻这些海岛上蕴藏着的生命奇迹。这也开启了IBE自创办以来的首次海岛生态环境类型调查。调查队的成员由珠海市观鸟协会的工作人员和IBE的摄影师们组成。此次调查先后在珠海的淇澳岛、外伶仃岛、荷包岛、横琴岛和珠江口的鹤州湿地开展,并于9月27日正式结束。

此次调查的各个调查点由于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类型的不同,其调查成果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淇澳岛保存了目前珠海市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红树林是中国热带海域的海岸线上难得的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类型,而且它们对于风浪的阻隔作用,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切实感受到。在纵横交错的林中河道里,靠外是连绵不绝的风浪,里面却是安静的水巷子,不时有白鹭等水鸟飞翔。淇澳岛的调查所得以红树林中的底栖生物和鸟类为主。

横琴-鹤州一线由于处于珠江口入海口附近,大片的滩涂湿地是这里的特色,这里也是珠海境内候鸟迁徙重要的营养补给站。 摄影/杰司令航拍

外伶仃岛距离珠海约两小时船程,具有良好的海岛山水架构,属于典型热带地域的海岛,也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岩鹭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海岛西侧有一处岩石浅滩,这里是吹着海风看落日的好去处,也是很好的观察水生生物活动的区域。坐在岩石上,静静地待着,就能够看到小螃蟹爬到岩石上,取食上面的藻类。岩鹭、矶鹬、蓝矶鸫等则会在岩石上停歇,寻找机会觅食。

荷包岛是珠海附近的一座大岛,岛上景色秀美神奇,沙滩、礁石、海浪、森林以及山涧构成了一幅巨大的海岛画卷。荷包岛是珠海所有海岛中沙滩面积最大的海岛,是一处难得的天然海滨浴场。这里的沙滩是沙蟹等生物的栖息之所,同时也吸引了岩鹭、白鹭、金眶鸻、蓝矶鸫等鸟类来觅食。荷包岛上生长着大片的亚热带原始森林,在蝴蝶的迁徙季节,这里会聚集大量的蝴蝶。

横琴-鹤州一线由于处于珠江口入海口附近,大片的滩涂湿地是这里的特色,这里也是珠海境内候鸟迁徙重要的营养补给站。横琴岛是珠海目前146个海岛中最大的一个,四面环水,海湾众多,沙滩绵延,怪石嶙峋,山清水秀,而且原始的海岛植被保存完好。而鹤洲位于河海交汇、咸淡水混合的区域,每天潮汐的不断冲刷,使得该处的动植物资源呈现咸水、淡水种类混合的状况,生物资源丰富,类型众多,分布着丰富的水生动植物,吸引了众多鸟类在此活动栖息。有时能够看到数百只普通燕鸥迁徙过境,它们从天空飞过,方向不停变换,如同鳞光闪闪的飞鱼从天空游过,壮观无比。

在海岛旅游大行其道的今天,千篇一律的椰风沙滩碧海已经流于俗套,很多时候,当我们静下心来,低下身来,仔细打量那些被我们忽视或者视而不见的角落,会发现一个个生命的小奇迹,一直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缤纷上演。

有时候坐在岩石上,静静地待着,就能够看到小螃蟹爬到岩石上,取食上面的藻类。 摄影/徐廷程

岩鹭多在沿海边的岩礁上静静地觅食或者缓慢地走动,有时也伫立在较为隐蔽的水边岩礁上,身体呈驼背状,长时间站着不动。 摄影/郭亮

每当夜幕降临,淇澳岛上的树蛙才迎来了一天中最活跃的时候。 摄影/程斌

荷包岛的沙滩上栖息着众多的沙蟹,同时也吸引了岩鹭、白鹭、金眶鸻、蓝矶鸫等鸟类来觅食。 摄影/程斌

荷包岛上有成片的森林,这里有时候会聚集数量众多的蝴蝶,所以岛上建有蝴蝶研究基地。 摄影/程斌

海边滩涂上,招潮蟹等大大小小的螃蟹,在大大小小的洞口进进出出,让灰暗单调的滩涂多了一些绚丽,多了一些热闹。 摄影/程斌

跳跳鱼是海水涨退潮的时候滩涂上最活跃的小家伙之一。 摄影/程斌

白鹭是珠海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它们一般在滩涂上踩着高跷,低头觅食。 摄影/程斌

在海边的鱼塘里,一只小䴙䴘悠闲地游动着。 摄影/左凌仁

一只翠鸟振翅欲飞,准备捕捉水下的小鱼。 摄影/郭亮

数百只普通燕鸥迁徙过境,它们从天空飞过,方向不停变幻,如同鳞光闪闪的飞鱼从天空游过,壮观无比。 摄影/郭亮

岩鹭有时也在低空中飞翔于岩礁与浪花之间,飞行时颈部也缩成“S”形,两翅鼓动缓慢,从容不迫,不慌不忙。但当它受到威胁时,也能飞得相当快。 摄影/郭亮

滩涂、农田、森林这种复合型的生态环境,是众多鸟类最喜欢栖息和活动的地方,因为可以满足觅食、躲避天敌和休息的多重需求。 摄影/程斌

【IBE简介】

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是一家由专业摄影师创立的自然影像机构。

IBE即Imaging Biodiversity Expedition(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简称,它是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自主研发的一种生物调查方法,通过收集带有科学数据的影像来作为证据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一次调查由多位专业自然摄影师合作完成,在分工拍摄不同生物类群后将影像和科学数据汇总成为调查成果。

IBE希望解决中国自然影像缺失,公众对中国自然了解匮乏的问题。其宗旨是用影像记录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传播中国的自然之美。

曾获奖项:

2012年第七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GORE-TEX最佳公益环保精神奖

2013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环境保护传播奖一等奖

【摄影师简介】

程斌,IBE策划/展览总监,自然摄影师,策展人,专栏作家。作品曾获“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一等奖,“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全球大赛”铜奖。他希望通过自然影像的传播,让更多人关注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郭亮,IBE联合创始人,CEO兼行政财务总监,自然摄影师,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作品曾获首届中国国家地理“飞羽瞬间”鸟类摄影大赛图片故事组优秀奖,首届中国国家地理“荒野传奇”自然摄影大赛哺乳动物组金奖,铜奖,优秀奖。

左凌仁,IBE媒体/传播总监,自然报道作家,自然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撰稿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曾任《华夏地理》杂志编辑多年,致力于中国自然保护题材的报道。

徐廷程,自然摄影师,主治医师。酷爱野生动物摄影,毅然放弃从事8年的医学工作和前程,改攻自然摄影,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影像记录,希望通过影像传达中国的野性自然之美,唤起公众对中国野生动物生存现状的关注。

猜你喜欢
郭亮滩涂海岛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爱国岂能怕挂头 郭亮
霞浦滩涂
郭亮:“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上岸的鱼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滩涂上的丹顶鹤
郭亮:“爱国岂能怕挂头”
滩涂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